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教育发展研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88次
时间:2020年3月13日 16:28
王亚博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00 )
摘 要: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社会保障能力也是与日俱增,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得到更多的重视,相应社会保障而来的社会保障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客观上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教育起步较晚,并且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也是处于变革之中,我国社会保障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目前突出的问题有课程设计方面的问题还有专业定位问题以及培养方向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社会保障教育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促进专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教育;问题;建议
科学发展
一、我国社会保障教育发展突出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高校在发展社会保障专业时重理论、轻实践社会保障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本专业不是理工科专攻于某项技术,学生毕业后找到和学科技术相关的工作,然后经过实习就可以工作,社会保障专业可以选择的就业面相对较大,不通过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很难清楚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并且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很大程度上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密切,比如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等政府单位,但是这些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要想进入这些单位实习又存在很大难度,客观上这些单位也是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因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与效率逐渐得到重视,并且这些政府单位适合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就拿人社局里面的医保中心来说,一般业务包括转诊、相关政策的解答、资料的接收与整理、外伤调查、审核病例等工作,这些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一线人员,并且这些岗位对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又是非常对口。但是在实际上本专业学生又很难进入这些单位实习。
1.2 专业定位不明确
比如部分高校在发展社会保障专业定位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整个培养计划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虽然上面提高我国人社部里面包括人力资源市场司,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府层面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是有所不同的,企业内部更加偏重细分,更为具体,而政府层面的偏重宏观领域。比如说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就要涉及到员工的招聘、培训、任免等工作,从这一点来看,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难免又有点重复了,而这些重复又会很大程度上削弱社会保障专业的独特性。
1.3 课程设计上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课程设计上一般模式是公共基础课程加上学科专业课,比如马原和毛概之类的课程,然后由不同的学院里面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来安排专业课,这种课程安排的方法被基本上全部的高校所采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有利于保证学生能接受完整的教育,而不是像技校或者培训机构那样。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学习时间有限,公共课容易让学生养成坏习惯,比如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并且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也是很少。部分高校用的方法是大学前两年多安排公共课,到了大学的后两年公共课开始减少,专业课开始增多。而后两年时间内,很多学生在准备考研考公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专业课的价值。
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教育发展的建议
2.1 招生方面做好区分
为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专业定位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从生源方面就做出一定的区分,比如医疗保险方向,高校在招生时可以更多的偏向招收理科生,并且相应的提高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从源头处把好关,为以后专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2.2 引导学生做好规划
不同的高校结合本校的优势,明确好专业定位,并制定培养方案。现在我国大学教育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大学时期相对应高中时期比较放松,有很多高中时学习很努力并且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开始松懈,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某一个专业单独存在的,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改变的。首先可以从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着手,不能给学生一个不好的错觉,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把专业的主干课程尽量往前排,让专业学生尽早进入状态,明确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做出大学四年的规划,很多学校这个工作也做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弄清楚自己大学的规划,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一定的正确引导和讲解。
2.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明确好本校关于社会保障专业定位以后,接下来就是具体培养学生问题了。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人才不单单是学校的任务,政府和企业也应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因为社会保障专业和政府衔接的比较紧密,所以学校可以和相关政府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也可以和相关的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知识,对于报酬方面要求就会相应的降低,这对于实习单位也是合适的,学生既能得到实习的机会,实习单位也能得到廉价的劳动力。这样的实习机会优先考虑大一大二的学生,因为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社会经验比较少,通过几次的实习机会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以后自己找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并且学校鼓励大三大四的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通过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这对于理论知识培养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反作用。
实践实习活动学校应提前做好规划,形成一种制度,实习单位如果有上一届的学生的话,对于下一届学生就容易多了,逐渐形成以学校以老师为主导,以上一届带下一届这样一个局面,学校制定详细实施计划,配备指导教师,提供具体专业指导,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珍贵的,做好对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和实践效果评估。制定灵活的实习考核标准,并把实习成绩纳入总成绩之中。这样逐渐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加之经过几次不同地方的实习之后,学生基本上也就能明确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了,在毕业面临不同选择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以前的实习经历有一个自己的初步想法,然后在结合家里和老师的意见,这样选择的工作要比一个大学生之前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突然面临毕业去找工作要好的多,选择很多毕业生对于工作没有好好的去把握,导致频繁跳槽,这样对于学生自身的的职业发展是存在很大弊端的。 ■
参考文献
[1] 滕新才 杜毅 . 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探讨 [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1):75-77.
[2] 莫倩桃 .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中教师校本学习现状与策略研究 [D]. 广州大学, 2014.
[3] 许瑜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D]. 华侨大学 ,2015.
[4] 孙晓锦 . 重庆三峡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思考 [J]. 三峡高教研究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