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南宁市西乡塘区兴贤小学,广西南宁 530008)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阶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在小学阶段开设这门学科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让小学生在成长之初,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具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积极地进行自我行为的规范,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健康地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需要教师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确保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1 小学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的积极意义
如果我们从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上来看,道德与法治已被纳入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的教学领域中;如果我们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能够根据每一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思想道德培养方向以及为人处世的规则方法,还能够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提供很好的保障以及培养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我们再从教育部门和教学老师来看,如果将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科学合理融入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从而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教育部门的教学职责,还能够很好地为国家培养出综合型的人才。所以教育部门以及教学老师必须要把全方面塑造人才的教学思想体系贯彻实施到底。
2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杜威曾经指出,教师须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要与能力。
因此,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例如, “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中讲到“课余生活助我成长”这个话题,在分享同龄人的课余生活片断时,面对怎样处理自己闲置的文具和书籍问题,有学生质疑: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换,自己缺可以再买。如果有人缺,把闲置物品直接给他就行。针对这些想法,教师应该做出调整,适时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闲置文具或书籍不及时处理,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把自己闲置的文具或书籍直接送给同学,可能让受助人产生什么心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开展“闲置物品交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在活动时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又如,在教学“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教材涉及了东北雪乡、水上人家和陕北窑洞,如果学生的居住环境正好具有特殊性,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直接说说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来扩充教学内容。
2.2 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个人、社会、国家等诸多领域的内容,由于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足够的认知能力,因此难以深入理解部分内容。如果教师以枯燥的口头讲述为主要教学手段,会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理解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可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真实、生动的模拟情境,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讲解理论知识,显著降低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示学生上学路上的场景,如建筑物、行人、商店以及交通标志等,快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深度参与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来学校的,路途中是否买过零食,等等。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地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安全上下学的良好意识。再如,在《快乐过新年》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地人们迎接新年的风俗,如贴春联、穿新衣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再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家是如何过新年的,是否有一些独特的习惯。在该教学情境下,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得以增强,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2.3 合理设计问题,拓展课堂深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穿插设计问题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同时,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综合已有知识与深层次思考,能更深入地理解教学主题,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需将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设计一些高质量问题,适时穿插于教学当中,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经常使用汉字,但没有深入了解汉字的历史发展,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汉字的起源之后,可以展示一些象形特点明显的甲骨文,如“日” “车”等,鼓励学生猜测这些甲骨文分别代表哪些字。学生简单思考即可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 “你能找出其他象形文字吗?通过了解汉字的发展起源,你有什么感悟?”结合教师的问题,学生调动已有知识,会给出“木” “羊”等答案,同时深刻感受古人的智慧,产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
2.4 实践化的课后作业
课堂的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35分钟,在这35分钟里,教师不可能教授完所有的知识点,学生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所有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学生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在作业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而且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实践,所以说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也需要注重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点。例如,在完成《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素材,并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以此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与感谢。在下一节课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父母在收到礼物后的表现。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实践的快乐,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家庭的和谐。
3 结 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重要责任,从多角度探究有效的新式教学活动,更好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同秀 . 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J]. 学周刊,2020(2):55.
[2] 王培培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J]. 江西教育,2019(11):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