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轴心时代”中西思想家文化心理异同
浅谈“轴心时代”中西思想家文化心理异同
杨悦 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
基金项目:2011-201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轴心时代"中西文学思想的异同(12524059)
摘要: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独立形成。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一时
期通过对话产生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原创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精神基础之上。这个时期文明对话所具有的形态特征,
蕴藏丰富的思想资源,直接对后来东西方的文明对话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轴心时代;中西文化;心理异同
前言: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前的所谓 “轴心时代”与诸多
其他古老文明并立于世但独树一帜。我们的先哲们很早就思考有
限与无限的关系、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同时
又对这些关系做了 “内在超越”而非 “外在超越”的理解。基
于这样一个传统,中国古人很早就强调摆事实、讲道理,很早就
主张 “理义悦心”、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以力服人”。
有鉴于此,说 “理性精神”是 “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当不
为过。
1.“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家文化心理差异
1.1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从
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 “有办法”;用古人智慧精心培育人
文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 “讲道理”。这既是对中华民
族的理性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提升。古人曾
有言,“中者,天下之正道也”。这里所说的“道”,在当代哲
学家冯契看来,是区别于“意见”和“知识”的“智慧”的核心,
“意见是‘以我观之’,知识是‘以物观之’,智慧是‘以道观
之’。”为了树立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中国观”,把这种“中国
观”作为中国梦的核心,我们必须克服“以我观之”的“中央帝
国”心理,而形成“以道观之”的“中道之国”意识。
1.2 理性和梦想,是中华腾飞过程中缺一不可的精神两翼。
这里所说的 “理性”,不仅是指“工具理性”意义上的 “有办
法”,而且是指具有价值理性内涵的 “讲道理”。在现代化的
过程中,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更加“有办法”,另一方面,用古人智慧精心培育人文
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讲道理”,这既是对中华民族的
理性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提升。
1.3 中华民族也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观念。它以家庭亲情为起点,展开出一种以人伦真情为本的共
同体意识,而不是把团体的巩固建立在宗教信仰或者法律条文的
基础上。这种传统为我们在今天形成一种既克服传统信仰冲突、
又避免现代社会异化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源。从行动的主
体来看,中国有一个 “尚贤的民本主义”传统,也有一个 “重
情的团体主义”传统。前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纵向关系,后者涉
及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两者都对中国发展发挥了关键的作
用。中华民族有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古训,也
有尊师重道、尊贤使能的美德,为我们今天把人民利益当作处理
人民与其领袖、政府之间关系的依据,提供了重要启发。以这种
学习精神而非传教心态为基础的 “天下”观念,为我们把民族
自豪感与全球责任感统一起来,积极参与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
集体学习过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民族心理依据。
2.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历史背景
2.1 常有人把中国与“中央帝国”联系起来,但那是对中国
之为“中”国所做的最简单的空间上的理解。李大钊在解释“中
华”之为“中”的时候,不仅指出“中者,宅中位正之谓也”这
层意思,而且提出要在时间上深切体会 “时中之旨”:“旷观
世界之历史,古往今来,变迁何极!吾人当于今岁之青春,画为
中点”。也就是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向度中,要
以居于中间的今天为起点,一方面超越过去,另一方面创造未来。
这样一种充满理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观”,应该是中国梦的重
要内容。
2.2“以道观之”并非对“以我观之”和“以物观之”的简单
否定。在这里尤其要防止把“以道观之”和“以我观之”截然对
立起来。每个民族要追求“以道观之”,其出发点都只能是“以
我观之”,而任何民族要真正达到“以道观之”的境界,都不能
忽视其他民族的“以我观之”。在这个利益多元、文化多样而又
冷暖一体、生死与共的世界上,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是唯一可行的共处之道,也是唯一可行的自存之道。这意味着,
我们不仅要克服直接从“以我观之”出发的自我中心主义,而且
要克服把某个特定的“以我观之”误解为“以道观之”的自我中
心主义。为实现真正超越“以我观之”境界的“以道观之”,这
里所说的“以道观之”之“道”就不能是自以为是、自说自话的
“天道”,而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人道”,确切些说,是
中国各族同胞和世界各国人民在平等对话基础上形成的理解和
共识。
3.新“轴心”时代下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
3.1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总趋
势的推动下,上述四种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如在确认自身文化内在
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其它文化的营养,形成新的文明的飞跃,
整个人类文明必将迎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如果
中国哲学家不认真吸收西方哲学的重知识系统、重逻辑分析的精
神,从西方哲学这个“他者”来反观自己的哲学问题,那么它就
很难克服其一定程度上的直观性,也很难使它开拓出一个更高的
新层面。因此,我们必须给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适当的解释,
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
3.2 中华民族还有一个可称为 “好学的世界主义”传统。它
既涉及行动的主体,也涉及主体的行动,对于我们在全球化时代
理解中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历来胸怀天下,
悦近来远,同时求知若愚,求贤若渴。
3.3 我们既要记取“以理杀人”的残酷教训,也要克服“见
庙就拜”的糊涂思维;继承“好学的世界主义”的传统,我们既
要克服“怀柔远人”的帝国姿态,也要批判“全盘西化”的殖民
心理,更要警惕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之
类的古人话语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类的现代说法背
后,可能隐藏着的极端等级主义基础上的极端平均主义。
结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也展现了光明的未
来前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而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民
族传统进行提炼和提升。中国人民的寻梦之旅,也是中华民族的
进步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建华,王琪.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演进
——基于人格理想和社会背景的考察[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2
期.
[2]戴春巍.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的比较研究
[D].延边大学.2011年.
[3]金银润.义、德性与幸福——在孟子和亚里士多德之间[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4]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
复旦大学,2008年.
作者简介:
杨悦,女,1983年出生,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讲师。
杨悦 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
基金项目:2011-201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轴心时代"中西文学思想的异同(12524059)
摘要: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独立形成。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一时
期通过对话产生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原创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精神基础之上。这个时期文明对话所具有的形态特征,
蕴藏丰富的思想资源,直接对后来东西方的文明对话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轴心时代;中西文化;心理异同
前言: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前的所谓 “轴心时代”与诸多
其他古老文明并立于世但独树一帜。我们的先哲们很早就思考有
限与无限的关系、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同时
又对这些关系做了 “内在超越”而非 “外在超越”的理解。基
于这样一个传统,中国古人很早就强调摆事实、讲道理,很早就
主张 “理义悦心”、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以力服人”。
有鉴于此,说 “理性精神”是 “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当不
为过。
1.“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家文化心理差异
1.1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从
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 “有办法”;用古人智慧精心培育人
文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 “讲道理”。这既是对中华民
族的理性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提升。古人曾
有言,“中者,天下之正道也”。这里所说的“道”,在当代哲
学家冯契看来,是区别于“意见”和“知识”的“智慧”的核心,
“意见是‘以我观之’,知识是‘以物观之’,智慧是‘以道观
之’。”为了树立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中国观”,把这种“中国
观”作为中国梦的核心,我们必须克服“以我观之”的“中央帝
国”心理,而形成“以道观之”的“中道之国”意识。
1.2 理性和梦想,是中华腾飞过程中缺一不可的精神两翼。
这里所说的 “理性”,不仅是指“工具理性”意义上的 “有办
法”,而且是指具有价值理性内涵的 “讲道理”。在现代化的
过程中,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在解决实
际问题时更加“有办法”,另一方面,用古人智慧精心培育人文
精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讲道理”,这既是对中华民族的
理性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提升。
1.3 中华民族也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观念。它以家庭亲情为起点,展开出一种以人伦真情为本的共
同体意识,而不是把团体的巩固建立在宗教信仰或者法律条文的
基础上。这种传统为我们在今天形成一种既克服传统信仰冲突、
又避免现代社会异化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源。从行动的主
体来看,中国有一个 “尚贤的民本主义”传统,也有一个 “重
情的团体主义”传统。前者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纵向关系,后者涉
及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关系,两者都对中国发展发挥了关键的作
用。中华民族有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古训,也
有尊师重道、尊贤使能的美德,为我们今天把人民利益当作处理
人民与其领袖、政府之间关系的依据,提供了重要启发。以这种
学习精神而非传教心态为基础的 “天下”观念,为我们把民族
自豪感与全球责任感统一起来,积极参与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
集体学习过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民族心理依据。
2.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历史背景
2.1 常有人把中国与“中央帝国”联系起来,但那是对中国
之为“中”国所做的最简单的空间上的理解。李大钊在解释“中
华”之为“中”的时候,不仅指出“中者,宅中位正之谓也”这
层意思,而且提出要在时间上深切体会 “时中之旨”:“旷观
世界之历史,古往今来,变迁何极!吾人当于今岁之青春,画为
中点”。也就是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向度中,要
以居于中间的今天为起点,一方面超越过去,另一方面创造未来。
这样一种充满理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观”,应该是中国梦的重
要内容。
2.2“以道观之”并非对“以我观之”和“以物观之”的简单
否定。在这里尤其要防止把“以道观之”和“以我观之”截然对
立起来。每个民族要追求“以道观之”,其出发点都只能是“以
我观之”,而任何民族要真正达到“以道观之”的境界,都不能
忽视其他民族的“以我观之”。在这个利益多元、文化多样而又
冷暖一体、生死与共的世界上,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是唯一可行的共处之道,也是唯一可行的自存之道。这意味着,
我们不仅要克服直接从“以我观之”出发的自我中心主义,而且
要克服把某个特定的“以我观之”误解为“以道观之”的自我中
心主义。为实现真正超越“以我观之”境界的“以道观之”,这
里所说的“以道观之”之“道”就不能是自以为是、自说自话的
“天道”,而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人道”,确切些说,是
中国各族同胞和世界各国人民在平等对话基础上形成的理解和
共识。
3.新“轴心”时代下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
3.1 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总趋
势的推动下,上述四种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如在确认自身文化内在
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其它文化的营养,形成新的文明的飞跃,
整个人类文明必将迎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新轴心时代”如果
中国哲学家不认真吸收西方哲学的重知识系统、重逻辑分析的精
神,从西方哲学这个“他者”来反观自己的哲学问题,那么它就
很难克服其一定程度上的直观性,也很难使它开拓出一个更高的
新层面。因此,我们必须给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适当的解释,
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
3.2 中华民族还有一个可称为 “好学的世界主义”传统。它
既涉及行动的主体,也涉及主体的行动,对于我们在全球化时代
理解中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历来胸怀天下,
悦近来远,同时求知若愚,求贤若渴。
3.3 我们既要记取“以理杀人”的残酷教训,也要克服“见
庙就拜”的糊涂思维;继承“好学的世界主义”的传统,我们既
要克服“怀柔远人”的帝国姿态,也要批判“全盘西化”的殖民
心理,更要警惕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之
类的古人话语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类的现代说法背
后,可能隐藏着的极端等级主义基础上的极端平均主义。
结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也展现了光明的未
来前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而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民
族传统进行提炼和提升。中国人民的寻梦之旅,也是中华民族的
进步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建华,王琪.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演进
——基于人格理想和社会背景的考察[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2
期.
[2]戴春巍.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的比较研究
[D].延边大学.2011年.
[3]金银润.义、德性与幸福——在孟子和亚里士多德之间[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4]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
复旦大学,2008年.
作者简介:
杨悦,女,1983年出生,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