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82次
时间:2010年10月22日 09:32
论文关健词:就业导向 技术应用 零距离 设计程序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能够可持续地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高职教育事业软件的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尽快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尝试提出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程序及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新的视角和务实的态度探讨这一核心间题,以望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共同启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 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从而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过去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近十年 里,最根本的问题仍未解决,即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摆脱本科课程体系的影响,从而导致高职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仍有差距,不能实现教学与就业的 “零距离”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是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说到底,要解决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所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银领”大军问题的核心就是首先要构建紧贴市场需求的高效的课程体系。围绕这一关键性命题并结合本系的教育实际,我们认识如下:
“培 养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我们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方向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 主导的产业服务的高级人才,是为生产建设第一线服务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产业大军。不是仅掌握一两项技能的人,他们可以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经理或技师。所以我 们认为高职的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琴距离”上岗为目标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程序
在 确立我们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后,做好相关产业或行业的技术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按照传统的习惯,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流程是:根据学科的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一 设置课程—面向市场。可见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随时都在变化。不难看出这样的课程体系最终很可能会偏离市场需求。所以学生在学了很多课程后发现市场并不 需要。这样就存在着巨大的效率损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对行业进行调查,对行业的各种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要求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分 析。下面就以笔者所在国际交流系我们系应用英语专业为例,谈一谈课程体系改革。
在近儿年对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与行业的发展调查中,发现我们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趋向为:
1.涉外文秘和行政秘书: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外企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许多企业在录用这类人员的时候先进行英语面试或直接注明这类人的英语水平要求。所以与该职业紧密相关的英语语言沟通和交际能力是我们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使学生具有国际化高级文秘人员的核心职业能力,并与国际上对企业文秘职业能力要求标准接轨。
2.外贸企业和公司的口译人才:具有一定的外贸操作能力,能直接从事外贸业务的开展,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强,如:产品的介绍,日常的英语交流,地方文化、乡土人情的介绍等等。
3.企业的科技翻译人才:能从事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企业介绍的英语翻译,这类翻译人才往往是对英语应用的技巧性要求强,而对英语系统的语法知识和语言文学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
英 语本身的作用被普遍认为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上的共识。然而,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当我们将英语与那些向英语语言能力倾斜的职 业相结合时,我们发现市场在呼唤着一种全新的英语人才,即多向英语言能力倾斜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这样的需求,我们确定了极具现代职业特性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培养的方向,即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方向,然后综合和归类,改革传统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目标,实现学校教育与实 际用人岗位的“零距离”培养。
二、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一一毕业实习的教学全过程中,教学很少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相联系,很少与企业的具体应职应岗能力相联系,越是低年级的课程与就业岗位联系得越少。我们进一步完善的课程体系见下表:
1.公共基础课10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而非单纯的职业培训,因而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基础课往往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这与“零距离”培养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教学时间矛盾,有些课程可通过讲座、学生的社会实践或选修课形式进行贯彻落实。
2.在英语专 业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很难区分的,可以考虑合而为一,通称专业基础课,但不论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都必须以形成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而 不是单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从纵向看,无论是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无论是形成基础性的技术应用能力,还是形成专业性的技术应用能力,都表明前一内容 是后一内容的基础,并为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3.模块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我们可以设置三到四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英语专业的模块可以是按上面提到的学生三个就业方向进行设计,即涉外文秘及行政管理模块、国际商务模块和科技英语翻译模块。
4.毕业综合实践。通过毕业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知应岗能力,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综合实践报告来替代原来的毕业论文。
以上是我们对课程体系的构建粗线条的思考,很多环节也许缺乏理论和实践的验证,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我们相信,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一定是从市场中来,再回到市场中去的良性循环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效能地调动教育资源,实现高技能产业人才规模和质量的最大化。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能够可持续地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高职教育事业软件的建设,其核心就是要尽快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尝试提出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课程体系的设计程序及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新的视角和务实的态度探讨这一核心间题,以望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共同启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 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从而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过去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近十年 里,最根本的问题仍未解决,即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摆脱本科课程体系的影响,从而导致高职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仍有差距,不能实现教学与就业的 “零距离”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是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说到底,要解决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所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银领”大军问题的核心就是首先要构建紧贴市场需求的高效的课程体系。围绕这一关键性命题并结合本系的教育实际,我们认识如下:
“培 养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我们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方向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 主导的产业服务的高级人才,是为生产建设第一线服务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产业大军。不是仅掌握一两项技能的人,他们可以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经理或技师。所以我 们认为高职的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琴距离”上岗为目标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程序
在 确立我们的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后,做好相关产业或行业的技术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按照传统的习惯,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流程是:根据学科的需要出发—设置专业一 设置课程—面向市场。可见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随时都在变化。不难看出这样的课程体系最终很可能会偏离市场需求。所以学生在学了很多课程后发现市场并不 需要。这样就存在着巨大的效率损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对行业进行调查,对行业的各种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要求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分 析。下面就以笔者所在国际交流系我们系应用英语专业为例,谈一谈课程体系改革。
在近儿年对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与行业的发展调查中,发现我们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趋向为:
1.涉外文秘和行政秘书: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外企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能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许多企业在录用这类人员的时候先进行英语面试或直接注明这类人的英语水平要求。所以与该职业紧密相关的英语语言沟通和交际能力是我们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使学生具有国际化高级文秘人员的核心职业能力,并与国际上对企业文秘职业能力要求标准接轨。
2.外贸企业和公司的口译人才:具有一定的外贸操作能力,能直接从事外贸业务的开展,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强,如:产品的介绍,日常的英语交流,地方文化、乡土人情的介绍等等。
3.企业的科技翻译人才:能从事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企业介绍的英语翻译,这类翻译人才往往是对英语应用的技巧性要求强,而对英语系统的语法知识和语言文学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
英 语本身的作用被普遍认为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上的共识。然而,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当我们将英语与那些向英语语言能力倾斜的职 业相结合时,我们发现市场在呼唤着一种全新的英语人才,即多向英语言能力倾斜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这样的需求,我们确定了极具现代职业特性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培养的方向,即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方向,然后综合和归类,改革传统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目标,实现学校教育与实 际用人岗位的“零距离”培养。
二、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一一毕业实习的教学全过程中,教学很少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相联系,很少与企业的具体应职应岗能力相联系,越是低年级的课程与就业岗位联系得越少。我们进一步完善的课程体系见下表:
1.公共基础课10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而非单纯的职业培训,因而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基础课往往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这与“零距离”培养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教学时间矛盾,有些课程可通过讲座、学生的社会实践或选修课形式进行贯彻落实。
2.在英语专 业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很难区分的,可以考虑合而为一,通称专业基础课,但不论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都必须以形成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而 不是单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从纵向看,无论是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无论是形成基础性的技术应用能力,还是形成专业性的技术应用能力,都表明前一内容 是后一内容的基础,并为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3.模块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我们可以设置三到四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英语专业的模块可以是按上面提到的学生三个就业方向进行设计,即涉外文秘及行政管理模块、国际商务模块和科技英语翻译模块。
4.毕业综合实践。通过毕业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知应岗能力,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综合实践报告来替代原来的毕业论文。
以上是我们对课程体系的构建粗线条的思考,很多环节也许缺乏理论和实践的验证,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我们相信,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一定是从市场中来,再回到市场中去的良性循环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效能地调动教育资源,实现高技能产业人才规模和质量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