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班级中的“红白脸”教育
新解班级中的“红白脸”教育
朱春艳
○江苏省苏州蓝缨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摘要:“红白脸”教育,故名思议就是在教育中的角色扮演。无论是在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中都有“红白脸”教育的案列,对于越来越开放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模式,对“红白脸”教育的褒贬不一,那么对于学校教育者来说,其实“红白脸”教育有可借鉴之处,但是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并且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心理要调整方式和方法。对于班级管理这块,班级上的老师还是可以一“红”一“白”,但是不能总拘泥于一个角色,也不能总用单一的方式方法,要“游击战”式的灵活调整,
才能做到班级管理上的得心应手。
关键词:“红白脸”;班级管理;角色教育;方式;方法;调整;合作
“红脸" 和" 白脸"
原本是中国传统戏剧——京剧中的脸谱扮相,脸谱不同的色彩分别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白脸" 含奸诈之意;而" 红脸" 则指忠勇正直。而这两种脸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借用到孩子的教育中。事物总有两面性,同样“红白脸”的教育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在日常班级管理上,运用其合理之处,对于班级管理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样“红白脸”管理班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严一宽”“一凶一慈”“一硬一软”的两个极端,而是需要老师的智慧,可以是不同老师之间扮演“红白脸”,也可以是单个老师扮演不同状况下扮演“红白脸”,这需要班级各个老师的通力协作,有时还需要家长默契合作。老师和老师如何“换脸”,以及家校联系如何能助“红白脸” 一臂之力,下面就几方面来具体谈谈:
首先," 红脸" 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对于小学生,认识事物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看重外表或是表面的现象。温暖、轻松的班级氛围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没有孩子愿意整天都面对一张“恨铁不成钢”的忧郁或是冷冰冰的脸庞。因此, 无论是哪个老师都要有这份责任感去关心孩子,与孩子交流,与孩子沟通。当然,这种" 红脸" 般的关爱并不是一味地顺着孩子,无论孩子如何发展都赞扬声一片,而是老师要有原则的“红脸”。也就是说,当孩子快乐时,我们引导其同他人一起分享快乐,那么快乐就会加倍;当孩子低落时,需要老师的关心与鼓励,
当然也需要同龄人的共鸣,和朋友一起努力和担当,最终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才是珍贵的;当孩子出现状况需要纠正时,老师要讲究策略的当“红脸”,不能一下子就呵斥责备孩子,而是耐心的给孩子分析情况,以他们的闪光点作为切入点,然后在娓娓道来需要注意或是改进的地方,这样孩子从心理上会更容易接受提出的意见。这样,老师既保持了与孩子的亲切感,也及时纠正了他的错误行为。所以,做有原则的“红脸”,孩子不会不听话,反而会越来越懂事。
其次,老师的" 白脸"
要出现在关键时刻。有的时候,老师的" 白脸"
既管用又没有副作用,比起家庭里的“白脸”教育要有效,这是为什么呢?前提是老师平时对孩子就以有原则的“红脸”相处,孩子对老师的信赖和喜爱自然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这种良性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老师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以及对孩子的鼓励与赞扬,但是这种赞扬又不是“廉价”的,而是真正有所为,才获得的成功的喜悦。当然人无完人, 当老师在关键时刻使用" 白脸" 的时候,孩子潜意识里觉得老师“有资格”,自然顺从,而且还会担心老师以后不再爱自己了。当然这种“白脸”的使用,一定要谨慎,要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上,并且在孩子的动态掌握上,一定要有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让孩子知道老师的“白脸”教育并不是“翻脸”,而是对事不对人的教育,希望孩子纠错、进步。在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语气上,因人而异,对于年龄小些的孩子需要更直接的表达观点,但语气要温和;对于年龄大些的孩子,在表达观点意见的时候,要委婉些,
给孩子留些面子,但语气要严肃起来。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地积累,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或是叛逆情绪,所以“白脸”使用一定要达到“不用则已,一用就达到” 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常常让孩子感到爱的温暖。这样,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冰冷,会使孩子因担心失去温暖而乖乖顺从。这样的教育效果远比固定脸谱要好得多。
再者,特殊情况下,老师完全可以分角色唱" 红白脸"。就是说在这件事情上,一个老师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跟孩子阐述他这样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或是危害,孩子在“白脸”老师的教育下,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而与此同时,“红脸”老师可根据“白脸”老师刚刚教育孩子的具体情况,从另一角度,给孩子分析,当然观点是与“白脸”老师是一致的,但是方式和方法是能进入孩子内心的那种,而且还要适当的帮着孩子理解“白脸” 老师做法的用意。当然这里“白脸”和“红脸”的教育角色,不一定只局限
" 僵硬的脸谱式教育" 是指老师或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固定了自己的脸色,让孩子不自觉地害怕疏远一方,而在另一方面前没大没小。而如果老师能够不拘于固定的脸色,以有原则的红脸对待成长中的孩子,关键时刻不妨使用一下" 白脸",孩子就会在父母真实地温暖中感受教育的力量。对于一个班级来说,
孩子所受到教育应该说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家庭和学校的整体效应,双方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需要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一致,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如此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是给孩子最有利的成长环境。当然,无论是那种教育方式或是方法,在教育中充满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爱,不一定有多绚烂,但一定能温暖人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开出最美丽的花朵。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