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化学课教学效果的常用方法
【摘要】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生命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生物化学的复杂性。生物化学的教学也因此而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精减教材法、多方引趣法、直观教学法、歌诀记忆法、联系实例法等,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发表论文代理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不仅是其它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在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各个环节中直接应用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近年来整个医学发展过程中,生物化学起着“领跑”的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因生物化学知识庞杂、名词繁多、内容抽象、进展迅速,历来是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并使讲授的知识利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一个生物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在以讲授法为基础的教学中,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1 精减教材法
教师不能将教材神圣化,而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精减教材可让思路更为清晰,内容更为简便,教学效果更好。
发表论文代理
1.1 框架式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法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逻辑联系,都由一定的知识结构序列所组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框架形式[1]。学习生物化学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洞察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框架,而不能纠缠于细枝末节。事实上大脑通常只把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感兴趣、刺激性最强的信息贮存下来,形成头脑中的记忆结构,需提取时也是首先从此记忆结构去搜寻相关信息。框架式教学法正是基于学科框架和记忆结构框架理论而展开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教材进行提炼与消化,通过归纳、合并甚至不惜舍弃部分叙述性内容,将这一框架体系整理出来,化繁为简。框架式教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学科体系的框架,注重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框架式教学也并非不讲具体内容,而是强调不能陷入具体结构式、反应过程的泥潭。当在头脑中构建好这种框架之后,其实更有助于对具体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1.2 提要法 冗长的文字不利于记忆,在处理教材时,应用最凝炼的文字概括出主要内容以便记忆。比如,“酶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可概括为“高效性”,同样“酶的催化活性是可以调节的”可概括为“可调性”,鸟氨酸循环的过程概括为“鸟瓜精”,血糖“有三条来源和四条去路”概括为“来三去四”等等。
2 多方引趣法
学生认为生物化学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是学好生物化学的最大障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将生物化学课上得充满趣味,使学生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用语要准确精炼、雅而不俗、妙趣横生而又贴近教材。这种能力不仅靠平时知识的积累、语言的锤炼,还要富有“教学机智”。具备了这一层次的能力,课堂上常会咳唾成珠,教学便成为一门艺术。
2.1 利用故事引起兴趣。生物化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平时要注意收集资料,当讲到相关内容时不妨穿插进来,既能引发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例如讲维生素章节时可穿插维生素B1、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讲双螺旋结构时可讲述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故事,并与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作对比,探讨他们的得失。
发表论文代理
2.2 比喻联想,激发兴趣。我们在讲授中可以把微观世界的分子比喻成宏观物体,把分子运动比喻成社会现象,甚至大胆科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把酶的竞争性抑制说成是“江湖骗子假郎中,抑制剂把底物充,活性中心上了当,真正底物下了岗”;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比喻成“制造机器人”,在此过程中mRNA是“图纸”,tRNA是“搬运工”,核蛋白体是“车床”,各种氨基酸则是“零部件”。再如讲完ATP合酶的结构后,不妨展开联想:机体内有如此精密的天然“仪器”,我们能否研制出一些人造的“分子仪器”,钻进细胞去发挥作用。
2.3 谐音记忆,富有趣味。利用谐音字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处理后,往往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记忆方便而且经久不忘。例如:8种必需氨基酸“异苯蛋赖苏色缬亮”,可用谐音记为“一笨蛋来宿舍歇凉”;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排列的顺序为:b→c1→c→aa3 ,利用谐音记为“笔洗一洗,哎,散(了)”。
3 直观教学法
生物化学知识不仅是微观的而且具有“巨复杂性”,教师只凭语言描述和传统板书很难讲清楚,学生更听不明白。如果把部分内容形象化,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2]。
3.1 运用多媒体、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能直接“看见”微观世界分子运动的过程。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制作了由100多个FLASH影片组成的动画库,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课件中合理选用这些动画,效果十分明显。例如蛋白质生物合成,其过程十分复杂,若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都较困难,因而成为一大难点。当采用动画进行演示时,学生感到一看就懂,记忆也深刻。
3.2 把相关内容联想成一定的形象,有助于记忆。例如DNA二级结构,我们可把它想象成旋转楼梯;D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则如半闭合的右手[3]。有些名词本身就是根据其形态命名的,比如锌指、亮氨酸拉链等,教师更应抓住其形象特征进行讲解。
发表论文代理
3.3 开展课堂实验,展示反应效果。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有些反应效果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将这种结果展示出来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酶的高效性可用小实验证明,糖或脂类在体内氧化释放出的大量能量与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能相同,课堂上点燃薯片可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4 歌诀记忆法
歌诀是指句式整齐而又押韵的文体,有的可称为诗歌,有的可称为“顺口溜”。这种形式在我国古代颇为多见,因其便于吟咏和记忆深受人们喜爱。有的中医典籍全书均以歌诀方式记载,医学类其它课程也有大量歌诀。生物化学专业教材难以改写成歌诀,但部分内容仍可一试。较成熟的有三羧酸循环、两种核酸成分比较、竞争性抑制、β氧化、双螺旋结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酮体、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C等内容,在教学中应用效果颇佳。现举两首:(1)鸟氨酸循环:氨和碳根成甲酰,甲酰和鸟生瓜氨,精瓜鸟成循环,尿素生在精鸟间;(2)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酰成柠檬,柠檬又生a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
5 联系实例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但它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很多应用的实例。教师如果联系这些实例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主动性更强。
5.1 联系临床 由刘新光、罗德生主编的案例版《生物化学》教材[4],本着“不改变现在教学体制及核心内容,在教材中增加案例”的原则,在每章安排1~2个临床案例,结合每章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发病机制、讨论治疗方案或药理作用。这些案例既贴近教学又密切结合临床,把不少知识融入生动的案例,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理论。
5.2 联系科研前沿 生物化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每年都有新的进展,在讲到相关知识时,教师若能将前沿知识深入浅出的予以介绍或插入与之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的成果,则更能体现生物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带头学科的地位,也可提高学习兴趣和科学兴趣。
5.3 联系现实生活 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运用。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设疑法、归谬法、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应灵活应用,既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呆板教学,也要避免因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反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发表论文代理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教师应该通过思考、总结和学习,掌握一套适应于本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克服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春晶,高涵,冯丽,等.“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37-1439.
[2] 肖湘,贺加.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3] 贾弘禔.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0.
[4] 刘新光,罗德生.生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
发表论文代理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不仅是其它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在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各个环节中直接应用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近年来整个医学发展过程中,生物化学起着“领跑”的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因生物化学知识庞杂、名词繁多、内容抽象、进展迅速,历来是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并使讲授的知识利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一个生物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在以讲授法为基础的教学中,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1 精减教材法
教师不能将教材神圣化,而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精减教材可让思路更为清晰,内容更为简便,教学效果更好。
发表论文代理
1.1 框架式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法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逻辑联系,都由一定的知识结构序列所组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框架形式[1]。学习生物化学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洞察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框架,而不能纠缠于细枝末节。事实上大脑通常只把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感兴趣、刺激性最强的信息贮存下来,形成头脑中的记忆结构,需提取时也是首先从此记忆结构去搜寻相关信息。框架式教学法正是基于学科框架和记忆结构框架理论而展开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教材进行提炼与消化,通过归纳、合并甚至不惜舍弃部分叙述性内容,将这一框架体系整理出来,化繁为简。框架式教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学科体系的框架,注重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框架式教学也并非不讲具体内容,而是强调不能陷入具体结构式、反应过程的泥潭。当在头脑中构建好这种框架之后,其实更有助于对具体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1.2 提要法 冗长的文字不利于记忆,在处理教材时,应用最凝炼的文字概括出主要内容以便记忆。比如,“酶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可概括为“高效性”,同样“酶的催化活性是可以调节的”可概括为“可调性”,鸟氨酸循环的过程概括为“鸟瓜精”,血糖“有三条来源和四条去路”概括为“来三去四”等等。
2 多方引趣法
学生认为生物化学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是学好生物化学的最大障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将生物化学课上得充满趣味,使学生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用语要准确精炼、雅而不俗、妙趣横生而又贴近教材。这种能力不仅靠平时知识的积累、语言的锤炼,还要富有“教学机智”。具备了这一层次的能力,课堂上常会咳唾成珠,教学便成为一门艺术。
2.1 利用故事引起兴趣。生物化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平时要注意收集资料,当讲到相关内容时不妨穿插进来,既能引发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例如讲维生素章节时可穿插维生素B1、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讲双螺旋结构时可讲述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故事,并与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作对比,探讨他们的得失。
发表论文代理
2.2 比喻联想,激发兴趣。我们在讲授中可以把微观世界的分子比喻成宏观物体,把分子运动比喻成社会现象,甚至大胆科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把酶的竞争性抑制说成是“江湖骗子假郎中,抑制剂把底物充,活性中心上了当,真正底物下了岗”;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比喻成“制造机器人”,在此过程中mRNA是“图纸”,tRNA是“搬运工”,核蛋白体是“车床”,各种氨基酸则是“零部件”。再如讲完ATP合酶的结构后,不妨展开联想:机体内有如此精密的天然“仪器”,我们能否研制出一些人造的“分子仪器”,钻进细胞去发挥作用。
2.3 谐音记忆,富有趣味。利用谐音字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处理后,往往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记忆方便而且经久不忘。例如:8种必需氨基酸“异苯蛋赖苏色缬亮”,可用谐音记为“一笨蛋来宿舍歇凉”;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排列的顺序为:b→c1→c→aa3 ,利用谐音记为“笔洗一洗,哎,散(了)”。
3 直观教学法
生物化学知识不仅是微观的而且具有“巨复杂性”,教师只凭语言描述和传统板书很难讲清楚,学生更听不明白。如果把部分内容形象化,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2]。
3.1 运用多媒体、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能直接“看见”微观世界分子运动的过程。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制作了由100多个FLASH影片组成的动画库,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课件中合理选用这些动画,效果十分明显。例如蛋白质生物合成,其过程十分复杂,若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都较困难,因而成为一大难点。当采用动画进行演示时,学生感到一看就懂,记忆也深刻。
3.2 把相关内容联想成一定的形象,有助于记忆。例如DNA二级结构,我们可把它想象成旋转楼梯;D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则如半闭合的右手[3]。有些名词本身就是根据其形态命名的,比如锌指、亮氨酸拉链等,教师更应抓住其形象特征进行讲解。
发表论文代理
3.3 开展课堂实验,展示反应效果。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有些反应效果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将这种结果展示出来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酶的高效性可用小实验证明,糖或脂类在体内氧化释放出的大量能量与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能相同,课堂上点燃薯片可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4 歌诀记忆法
歌诀是指句式整齐而又押韵的文体,有的可称为诗歌,有的可称为“顺口溜”。这种形式在我国古代颇为多见,因其便于吟咏和记忆深受人们喜爱。有的中医典籍全书均以歌诀方式记载,医学类其它课程也有大量歌诀。生物化学专业教材难以改写成歌诀,但部分内容仍可一试。较成熟的有三羧酸循环、两种核酸成分比较、竞争性抑制、β氧化、双螺旋结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酮体、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C等内容,在教学中应用效果颇佳。现举两首:(1)鸟氨酸循环:氨和碳根成甲酰,甲酰和鸟生瓜氨,精瓜鸟成循环,尿素生在精鸟间;(2)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酰成柠檬,柠檬又生a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
5 联系实例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但它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很多应用的实例。教师如果联系这些实例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主动性更强。
5.1 联系临床 由刘新光、罗德生主编的案例版《生物化学》教材[4],本着“不改变现在教学体制及核心内容,在教材中增加案例”的原则,在每章安排1~2个临床案例,结合每章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发病机制、讨论治疗方案或药理作用。这些案例既贴近教学又密切结合临床,把不少知识融入生动的案例,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理论。
5.2 联系科研前沿 生物化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每年都有新的进展,在讲到相关知识时,教师若能将前沿知识深入浅出的予以介绍或插入与之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的成果,则更能体现生物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带头学科的地位,也可提高学习兴趣和科学兴趣。
5.3 联系现实生活 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运用。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设疑法、归谬法、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应灵活应用,既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呆板教学,也要避免因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反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发表论文代理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教师应该通过思考、总结和学习,掌握一套适应于本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克服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春晶,高涵,冯丽,等.“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37-1439.
[2] 肖湘,贺加.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3] 贾弘禔.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0.
[4] 刘新光,罗德生.生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