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歌唱教学探究

热度0票  浏览202次 时间:2018年11月10日 09:52

  【摘要】走班制是现代艺术教学的有益探索,在走班制教学系统还未完善,课程开发还未成熟之时,本人通过我校几年来走班制歌唱教学的经验结合自身思考,提出些许框架性教学设计,以丰富教学经验,进一步推动走班制模式程式化发展。
  【关键词】 走班制;唱歌教学;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6cqjwgz2045)。
  我校于2015年开始施行艺术走班制,本人在音乐课程中开设了唱歌课,通过几年教学实践,结合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歌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个人思考,以期更好地提升走班制背景下的歌唱教学,推广好的教学经验。
  歌唱教学回归到本体,是解决学生唱歌能力的技术问题,这是基础性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才是审美教学的深层次发展;走班制解决了个性化发展教学的问题,可选择性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的本质,而艺术性体现走班制教学的高度,如何解决基本技术上审美教学同样重要;最后,高中走班制唱歌课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连接点,应该实现向审美创作的延伸,让学生能够具备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加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向往。
  那么首先怎样解决学生歌唱能力呢?唱歌教学可在课堂组织与教学开发上解决学生的唱歌能力,包括五线谱识谱视唱、音准节奏、合伴奏(正谱)能力、多声部演唱能力、演唱的基本声乐技术能力等。比如视唱能力,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可以使用固定调唱名法进行五线谱识谱学习,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使用首调唱名法进行学习,可通过大量演唱单旋律优秀作品,或者经典电影主题音乐,增进学生演唱时审美情感。合伴奏能力也是审美教学的必备能力,要尽量全部选用钢琴正谱伴奏,这样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音准、乐感,增加歌唱的审美感受。多声部演唱能力可以先让学生演唱二声部、三声部卡农作品,这样可以非常好地训练学生的多声部意识与多声部演唱抗干扰能力。之后,从演唱二声部、设计创作二声部开始,逐渐过渡到三声部、四声部,由简单到复杂,任务难度呈递增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好。
  另外,可借鉴柯达伊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多采用中国五声音阶调式进行音乐教学,柯达伊教学体系里面的音乐、教学方法非常实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自己即兴创作学生更易掌握的五声音阶调式的旋律请学生进行旋律和节奏的模唱,提示学生的音准和耳朵听辨能力。
  走班制模式更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走班制是采用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在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实施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歌唱,通过了解观察给予学生在唱歌上的建议,有些学生需要重点解决音准节奏,有些学生需要重点解决演唱技术、有些学生需要重点解决合正谱伴奏的能力;在歌唱教学中每个学生表现出其个体差异性,所以需要教师赋予更多辛勤的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给出恰当的适合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对于歌唱教学来说,我们常常容易偏重歌曲教学而忽略演唱技术。演唱技术是歌唱的灵魂,歌唱活动始终与歌唱的技术息息相关,错误的发声方法是会严重影响音准和表现的。“歌者必须不断明智地聆听自己,永远不要忽视磨炼头声或嗓音的泛音。它是嗓音的救星,因为它意味嗓音的生命力、传送力和青春。没有它,最优秀的嗓音不久将会被磨损并跑调。”走班制下歌唱教学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即以学生为主体,歌唱教学有特殊性,没有学生自身技术的掌握,谈不到真正的审美体验。
  普通中学的音乐课实行走班制,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课为主”的传统课堂,但这远远不够,在审美教学的大背景下,多是在不断探索教学的审美过程,笔者通过亲身的教学经验认为走班制提供了普通音乐教育课专业技术化的可能,并且这种方向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相对歌唱客体更应该首先注重对学生本身的技术的提高。
  音乐审美教育首先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是不能够进一步欣赏和学习音乐的。在歌唱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训练,视唱练耳课程及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促使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发展,能充分感知和感受音乐语言,感知和感受音乐的美。这种感受能力包括对音乐外在的声、形、色的感觉和感知,也包括对音乐内在的情感和音乐美的内涵的感知。但是,歌唱教学的特殊性在于歌者本身的听觉感受与自身歌唱声音存在二次元现象,这种区别于鉴赏和器乐学习的矛盾现象唯有通过提高歌唱技术才可解决。
  最后,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对学生的美育,走班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性”,为教学提供了“专业性”的选择,我们在歌唱教学上应该追求审美教育的主旨,注重声乐技术的教学,最终目的还是为实现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21世纪高等艺术院校合唱教学研究与探索[J].中国音乐(季刊),2006.
  [2]苏丹娜.歌唱音准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月刊),2012.
  [3]刘广奂.俄罗斯音乐学院声乐课程体系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龚芳(1982—),女,湖南益阳人,重庆南开中学音乐教师,硕士,201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合唱指挥专业,重庆市合唱协会理事,带领重庆南开中学合唱团参加全国及省市比赛、展演并多次获奖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