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应用甘露醇致局部静脉损伤的防治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田淑君 通讯作者:付成华
热度0票 浏览90次
时间:2011年1月26日 10:13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局部静脉损害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患者浅静脉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求其发生因素。结果:局部静脉损害的发生与穿刺技术不熟练、甘露醇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可有效地预防局部静脉损害的发生,减少病人痛苦。
【关键词】浅静脉置管;局部静脉损害;护理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甘露醇作为脱水剂是神经科常用的治疗与抢救药物之一,对急、慢性高颅压患者尤其重要,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神经科中风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其皮肤变得松弛,血管弹性差,血管壁薄易滑动,静脉血管充盈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特别是不规范的使用甘露醇,可加重血管硬化,容易导致局部静脉损害等不良后果。总结我科室2008年1月-2010年6月使用甘露醇后致局部静脉损害的36例老年患者,经采用综合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47-83岁。其中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5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均在使用甘露醇2-3天后,局部出现了红肿热痛等症状或血管硬化现象。
1.2结果:在发生局部静脉损害部位,经过用药消肿,并有计划地保护利用血管,减少发生损害。
2甘露醇对静脉损害的机制与其药理特性相关
(1)甘露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有害的影响,可以激活炎症介质和有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2)甘露醇是一种最常用的高渗性脱水剂,临床常用的浓度为20%,其渗透压为血浆的4倍,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2]。一般认为血浆渗透压的增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如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
3局部静脉损害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3.1局部静脉损害发生的原因
(1)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过关或在同一条血管周围反复穿刺输液,造成血管损伤。
(2)无菌性静脉炎原因:20%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溶液,对局部静脉损伤较严重,可引起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加之多数老年患者末梢循环不良,血流变慢,大量微粒沉积于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局部血管管腔变窄甚至堵塞,使周围组织供血不足,引起血管及周围组织炎性病变及水肿等。主要表现为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10~30cm处皮肤红肿、发热、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条索状的红线,有的甚至管腔闭塞,静脉截流,穿刺点以上静脉塌陷,症状严重的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汗、心率 加快、情绪不稳等[3]。有4例患者躁动不安,自行拔除输液管,经安慰及对症处理后情绪渐平稳。
(3)甘露醇输注过快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致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引起静脉炎[4]。
3.2局部静脉损害发生的预防及护理
3.2.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选择血管时应选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剌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剌。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的使用静脉,避免在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上穿剌。不能反复使用一条血管,采用几条血管轮用,使每条血管都有休息的机会。
也可采用边输液边热敷,使血管扩张循环改善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剌激,减轻疼痛;同时加强巡视,防止液体渗出血管外,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
3.2.2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适当使用套管针。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时,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后以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并注明穿刺针穿刺时的日期,以便于观察穿刺点,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敷贴不粘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在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在使用套管针病人中,有7例患者出现穿刺点轻度发红,无肿胀发生,给予及时拔除套管针并对症处理,未发生局部静脉损害。
3.2.3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给合理膳食,补充营养以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感染机会。
3.2.4 此外,使用甘露醇时还应注意[5]:对于那些病灶小、高颅压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可不用或小剂量使用。一般用5-7天后应减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 7-10天为宜。大剂量使用时应分次给药或联合使用脱水剂。输液速度主张125ml在10-15min内输完。使用过程中还应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电解质、尿量尿色等,如有异常立即停药,切勿将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导致的脑功能恶化误认为脱水不足,而继续使用甘露醇。
4治疗
4.1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外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1)用法:将3~5cm的乳膏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一日1-2次。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喜疗妥乳膏也适用于作为药膏敷料,治疗非常疼痛的炎症时,应将乳膏仔细地涂在患处及其周围,并用纱布或相似的材料覆盖。(2)药理作用:是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另外,它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因此,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静脉发生红肿热痛症状的老年患者,我们通过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后局部疼痛消失,静脉管壁弹性恢复好。
4.2 双氯酚酸二乙胺盐凝胶的作用:它的作用有抗急慢性炎症反应,使炎性肿胀显著减轻,亦可扩张局部血管,通过揉擦,其活性成分很容易穿透皮肤,聚集至 皮下组织,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在预防治疗老年人局部静脉损害方面的止痛和恢复血管弹性比较好[6]。
4.3使用中药:烫伤膏具有收缩局部血管,减缓局部水肿和药液扩散,起到消肿、止痛、防腐、收敛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损伤[7]。
4.4拔针后注意事项:注意拔针后按压时间要足够,抬高肢体40~60min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药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过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另外也可防止慢性渗出[4]。
总之,老年中风病人血管有其特殊性,及早发现局部血管病变时要及时处理,早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使血管硬化的现象减少或减轻,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博婷.老年人静滴甘露醇致局部静脉损害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04-105
[2]潘学田.中国药品实用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29
[3]谷翠芳.应用甘露醇致局部组织损害的护理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837
[4]王彬,申向英,李小怡,等.静滴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预防和护理[J]. 西北药学杂志,2002,17(5):230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5]金启建.甘露醇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经验与教训[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5):449
[6]马姗,王惠,徐春丽.双氯酚酸二乙胺盐凝胶防治老年人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40- 41
[7]李颖.甘露醇引起引起静脉损伤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69
【关键词】浅静脉置管;局部静脉损害;护理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甘露醇作为脱水剂是神经科常用的治疗与抢救药物之一,对急、慢性高颅压患者尤其重要,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神经科中风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其皮肤变得松弛,血管弹性差,血管壁薄易滑动,静脉血管充盈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降低。特别是不规范的使用甘露醇,可加重血管硬化,容易导致局部静脉损害等不良后果。总结我科室2008年1月-2010年6月使用甘露醇后致局部静脉损害的36例老年患者,经采用综合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47-83岁。其中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5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均在使用甘露醇2-3天后,局部出现了红肿热痛等症状或血管硬化现象。
1.2结果:在发生局部静脉损害部位,经过用药消肿,并有计划地保护利用血管,减少发生损害。
2甘露醇对静脉损害的机制与其药理特性相关
(1)甘露醇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有害的影响,可以激活炎症介质和有丝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直接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2)甘露醇是一种最常用的高渗性脱水剂,临床常用的浓度为20%,其渗透压为血浆的4倍,经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2]。一般认为血浆渗透压的增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如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在短期内迅速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E1、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
3局部静脉损害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3.1局部静脉损害发生的原因
(1)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过关或在同一条血管周围反复穿刺输液,造成血管损伤。
(2)无菌性静脉炎原因:20%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溶液,对局部静脉损伤较严重,可引起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加之多数老年患者末梢循环不良,血流变慢,大量微粒沉积于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局部血管管腔变窄甚至堵塞,使周围组织供血不足,引起血管及周围组织炎性病变及水肿等。主要表现为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10~30cm处皮肤红肿、发热、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条索状的红线,有的甚至管腔闭塞,静脉截流,穿刺点以上静脉塌陷,症状严重的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汗、心率 加快、情绪不稳等[3]。有4例患者躁动不安,自行拔除输液管,经安慰及对症处理后情绪渐平稳。
(3)甘露醇输注过快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致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引起静脉炎[4]。
3.2局部静脉损害发生的预防及护理
3.2.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技术。选择血管时应选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剌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剌。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的使用静脉,避免在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上穿剌。不能反复使用一条血管,采用几条血管轮用,使每条血管都有休息的机会。
也可采用边输液边热敷,使血管扩张循环改善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剌激,减轻疼痛;同时加强巡视,防止液体渗出血管外,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
3.2.2 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适当使用套管针。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时,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后以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并注明穿刺针穿刺时的日期,以便于观察穿刺点,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敷贴不粘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在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在使用套管针病人中,有7例患者出现穿刺点轻度发红,无肿胀发生,给予及时拔除套管针并对症处理,未发生局部静脉损害。
3.2.3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给合理膳食,补充营养以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感染机会。
3.2.4 此外,使用甘露醇时还应注意[5]:对于那些病灶小、高颅压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可不用或小剂量使用。一般用5-7天后应减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 7-10天为宜。大剂量使用时应分次给药或联合使用脱水剂。输液速度主张125ml在10-15min内输完。使用过程中还应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电解质、尿量尿色等,如有异常立即停药,切勿将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导致的脑功能恶化误认为脱水不足,而继续使用甘露醇。
4治疗
4.1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外用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1)用法:将3~5cm的乳膏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一日1-2次。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喜疗妥乳膏也适用于作为药膏敷料,治疗非常疼痛的炎症时,应将乳膏仔细地涂在患处及其周围,并用纱布或相似的材料覆盖。(2)药理作用:是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另外,它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因此,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静脉发生红肿热痛症状的老年患者,我们通过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后局部疼痛消失,静脉管壁弹性恢复好。
4.2 双氯酚酸二乙胺盐凝胶的作用:它的作用有抗急慢性炎症反应,使炎性肿胀显著减轻,亦可扩张局部血管,通过揉擦,其活性成分很容易穿透皮肤,聚集至 皮下组织,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在预防治疗老年人局部静脉损害方面的止痛和恢复血管弹性比较好[6]。
4.3使用中药:烫伤膏具有收缩局部血管,减缓局部水肿和药液扩散,起到消肿、止痛、防腐、收敛作用,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损伤[7]。
4.4拔针后注意事项:注意拔针后按压时间要足够,抬高肢体40~60min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药液在小血管内存留时间过长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另外也可防止慢性渗出[4]。
总之,老年中风病人血管有其特殊性,及早发现局部血管病变时要及时处理,早治疗,并进行心理护理,使血管硬化的现象减少或减轻,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博婷.老年人静滴甘露醇致局部静脉损害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04-105
[2]潘学田.中国药品实用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329
[3]谷翠芳.应用甘露醇致局部组织损害的护理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837
[4]王彬,申向英,李小怡,等.静滴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预防和护理[J]. 西北药学杂志,2002,17(5):230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5]金启建.甘露醇在神经科临床应用的经验与教训[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5):449
[6]马姗,王惠,徐春丽.双氯酚酸二乙胺盐凝胶防治老年人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40- 41
[7]李颖.甘露醇引起引起静脉损伤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