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热度0票  浏览162次 时间:2020年2月06日 12:38
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蒋蜀鄂/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随着2002年秋全国所有高中执行这一新的课程计划,由于地域、师资以及学校自身条件等诸因素的限制,影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实施。笔者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因素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的一些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对策
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首次以课程计划的形式明确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并明确规定三年周课时为9课时,总授课288课时。这标志着研究性学习课程确立了在学校课程中的正规地位。这门课程已经从2000年9月份起在我国10个参加课程改革的省份实施,从实践的结果来看,的确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一、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认识与能力以及自身的素质是影响该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1.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认识不足。
在高考压力之下,很多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与现行的高考制度没有多大的联系,高中的时间本来就很紧张,若拿出专门的时间来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另外,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大大超过了课堂教学、教材、参考资料的范围,所以原有的学科教学思想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这种思想。
2.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与教师之比为15.87:1,专职教师现在一般都已满工作量,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超工作量。高中课程计划增加研究性学习课程后,势必会进一步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尤其对探索阶段中摸索的教师来讲,付出的代价就更大,加之有些学校还没有很好地把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工作量与他们的经济利益直接挂起钩来,所以调动不起教师的积极性;另外,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反映着教师的个人工作,并和个人的奖金、荣誉、职称等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把学生的成绩看的很重,可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是教师集体指导的结果,即使学生在这方面取得成绩也显示不出教师个人的贡献,因而教师对这项工作的参与积极性还不很高,从而影响了该课程的顺利实施。
      3.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限制。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可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由于高考的导向作用,教师平时只研究所教课程的教法,很少关心其他专业领域里的事,更别说其他学科的知识了,因此知识面较窄。另外,中小学教师基本上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少开展科研,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所以教师感到无法胜任此项工作。最后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需要教师加以组织、宣传、指导和协调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比单纯的课堂教学复杂的多,这不能不说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一种考验。正如有的研究人员所指出的,“缺乏课程开发的素养,往往构成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二)学校各方面现实条件的限制影响了研究性课程的顺利开展
1.在物质方面,由于我国近几年中小学班额呈日益扩大的趋势,在学生人数剧增的同时,学校的教室、设备、图书也显得非常紧张与缺乏。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必须有充分的图书、杂志、电脑以及各种设备等,可目前大部分学校图书陈旧、电脑数量少、仪器设备性能差等,这些问题很难让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利进行下去。
2.在学校的管理方面,基本上还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来操作的。但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采取的是小组的形式来管理,稍有疏忽都会造成混乱。另外,学生在校外进行调查,不可能每一组都由教师来带队,如组织管理不当也有可能出现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学生违纪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学校亟需改进当前的管理水平。
 (三)升学的压力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有很大冲击
  由于现行考试制度的客观存在,目前的高考压力不可避免地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里的影响主要来自学校的评价制度、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望等。有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但学校在行政命令的高压之下又不得不做,上面来检查了有可能搞一下,上面不抓了课程就成了课表上的摆设,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高考上;有些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不是高考的科目,因此不愿在这门课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了也心不在焉,把它作为一项任务草率完成,而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学习上;另外,有些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此也不理解,认为这又是在玩花架子、乱折腾、不务正业。
二、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传的力度,转变人们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因此为了改变人们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看法,为了寻求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应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以及家长会议、与社会各界的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地宣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性;同时要及时地向家长汇报课程的进展情况,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另外还可召开由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宣传媒体参加的有关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览、演示会或汇报演出等,把学生取得的可喜成果进行展示,从而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二)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
  研究性学习课程对资源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国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开设这门课意义的认识,从而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图书陈旧、内容单一、数量少、设备落后的状况,增加适应研究性学习课程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电脑数量,让更多的同学拥有能上网的电脑。我们在争取社会各界和政府支援的同时,应该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从而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如在条件不好的农村中学,虽然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和书店,也没有大城市的高校、科研所,甚至连一台上网的电脑也没有,但我们可以结合农村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这门课程,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结合当地的水果之乡,开展“果树的嫁接研究”、“水果的保鲜研究”;有的地方盛产茶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设计 “如何提高茶叶采摘技术的研究”、“茶叶的优劣鉴别研究”等。这样的选题不需要太多的资料,不仅有地方特色,而且容易请到当地这方面的专家给予指导,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学以致用,学生们的兴趣很高。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提高他们的待遇
    开展教师的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建设的同时了解和熟悉课程,能胜任这门课的教学指导工作,是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保证。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全员培训、脱产学习的形式;也可邀请专家来讲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或者组织教师通过参观、讨论等活动来扩大教师的视野,改变他们的观念,激起对这门课程的热情,并提高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另外,在师范院校应传授有关研究性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师范学生的科研能力,把指导学生从事研究性课程的实施作为他们从事教学的必备的技能,这样才会使他们毕业后很快适应研究性课程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提高他们个人素质的同时,还要从经济上改善他们的地位,提高他们的待遇,把开展这门课程工作量与实际奖金挂起钩来,这样才能提高在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吸收更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来,把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四)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改变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念。
当今中国的教育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种应试教育,学校一切的工作都围绕着高考转。教师整天忙于“填鸭式”的教学、命题、评分和批改作业等;学生则在“题海”中苦苦挣扎,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获得高分。如果每周拿三节课的时间来开展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正如有些老师和家长所担忧的那样,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改变目前的这一现状,我认为必须改革我国现在的考试制度,考试不仅仅是笔试,还应通过各种方式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应只停留在分数上,真正做到从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衡量一个人,改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评价体系,这样学校才会做到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追求“成材率”的转变,让学校和学生真正地从考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充分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各方面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课程改革深化的新尝试,也是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一定会把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利地开展下去的,从而开创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季诚钧,徐改.研究性学习对高师课程改革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3(3):33-35.
【2】吕春鹏.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吉林教育,2017(37):77-7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