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偶然音乐”之于音乐的创新性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64次
时间:2018年9月04日 10:33
【摘要】 音乐是人们独创的一种愉悦心智的艺术,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发展的特点,要用心去听、用眼去观、去创新,才会有生命力。凯奇先生独创的“偶然音乐”是特例中的特例,其无序性、融合性、不确定性等是其它音乐流派无法复制和效仿的。
【关键词】 偶然音乐;无序;融合
【中图分类号】 J60 【文献标识码】 A
音乐(Music)是通过人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旋律、节奏,或人或物等构成的一门愉悦生命的艺术。基于地域的不同,人们常把它分为东西方音乐;基于创作时代的不同,可把它分为古代、现代和近代音乐;基于创作者风格的不同,可分为黑人的Blue、巴洛克音乐等种类。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人们创造并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艺术。作为一种独创的符号,是人们共同享受的精神食粮。
一、偶然音乐的特征
“偶然音乐”是作曲家一定程度上故意对作品的创作与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类型。其特点为:偶然性、不确定性,在没有任何预先设计的因素情况下,融入到作品的创作或表演之中。代表作曲家有凯奇、费尔德曼、布朗、沃尔夫等,其音乐因与众不同的特点和生动悦耳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与豫剧大师桑振君先生将 “离调” 应用到表演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无序性
审美特征无序性的确立。在传统意义上讲,音乐表演是传播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常立足于音乐厅、歌剧院等平台,形成了表演和欣赏相分离的审美格局,构成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秩序性传播模式,拉开了人与音乐、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遵循了音乐的秩序性。但凯奇“偶然音乐”独有形式则打破了这种秩序,呈现出“无序”之特征,在表与演的过程中,受众群体可以自由的、没有约束的与表演者近距离接触,1969年凯奇等在伊利诺斯大学演出,通过古钢琴、51盘经过处理的磁带声音等,借助音响传递出来,加上几千张幻灯片、六部电影同时放映,观众任意走动并选择欣赏角度,音乐欣赏的秩序性被严重打破,音乐表演与欣赏的时空距离变得模糊,“无序性”作为一种特例成为人们欣赏音乐的另类或极端模式。
(二)融合性
音乐创作、表演与欣赏之间“融合性”得到转变。传统意义上音乐表演是将三者之间功能和作用的独立性实现了有序展现,但凯奇先生的“偶然音乐”则是将创作的作品与过程发生了质的转变,使音乐创作与表演、欣赏的功用不再依附于表演与欣赏,而别致的融合与转变,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在1957-1958年创作的《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中将记谱法、演奏法、表演法等变为“不确定性”,用“空白”形式通过演奏者进行再创作。
(三)不确定性
传统音乐中虽在同一作品的表演上存有差异,但有序性是无法表演和演奏无法逾越固有的模式,如:演奏家鲁宾什坦演奏肖邦的作品,其二次创作其作品的高贵、潇洒和深邃等特点,与傅聪先生演绎肖邦作品的梦幻、诗意、含蓄等特点,就可用“同曲异功”来形容,其实就是传统音乐的有序性表现。
凯奇异军突起使音乐具有了新奇功用“偶然性”。宋瑾论到“凯奇通过对音乐的解构、非物质化或不确定化、无序化,追求的就是诗意的、非逻辑的敞开与无蔽,也就是德里达的解构的‘开放性’。”凯奇通过改变传统的记谱法,给演奏莫大而自由的二次创作机会和空间,使演出效果产生巨大的变化。就读书而言,人们常根据需求分为精读、略读两大类,但凯奇则与众不同,他建议阅读可采用跳跃式、无目的的阅读,且不要聚精会神,以此来满足阅读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和好奇心。
二、两点感悟
音乐是世界上美好的语言,能把你带进美好的时空且陶醉其中,忘记时空、烦扰、痛苦等,凯奇“偶然音乐”的佳作《4分33秒》令人叹为观止,其独特性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感悟之一:学会聆听。凯奇说:“音乐的最基本元素不是演奏,而是聆听”。意在让受众聆听现场发生无目的的、偶然的声响,也许是呼吸声、耳鸣声抑或唏嘘声,甚至是内心的声音。《4分33秒》把观众置入演出中,去发现无目的偶然声响,让每一位观众去用双眼发现音乐之美,用心灵去聆听音乐之灵动,而且每一次欣赏结果则不同。就像国人在阅读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结果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学研究专家年复一年的拜读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每次阅读就有不同的感悟和思考。作为音乐从业者,要学会聆听,才会发现音乐的独特魅力。
感悟之二:演奏者二次创作的独特性与创新性。《4分33秒》
的独特性与创新性是其它音乐流派所不能触及和复制的。但“偶然音乐”作品演出中,作品、观众、时间、场所等异同,效果是不同的。故尝试与创新是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在戏曲表演中通过传统意义的表演,要善于发现创新点,桑振君先生将“离调”应用到豫剧中,不但提振了豫剧唱腔的多样性、新颖性,其对豫剧的发展功不可没;音乐人霍尊的歌曲《卷珠帘》登上央视春晚,并红遍大江南北,作品经过著名音乐教育家刘欢的后期融合,完美将交响乐融入其中,使作品的抒情性如从手指缝里流淌出来,美感大大增强。
总之,基于音乐要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凯奇“偶然音乐”开创了音乐发展史的浓妆重彩的一笔,我们不但要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更要学会聆听与创新,我们的音乐才会别有一番洞天。
参考文献
[1]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宋瑾.国外后现代音乐[M].徐州: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闫金晓(1990—),女 ,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2015级戏曲表演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戏曲表演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