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44次
时间:2010年8月19日 16:05
摘要: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又调节着情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基本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上好起始课,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兴趣切入点,使师生彼此心理相容;善于设疑,激起学生兴趣点,以问题为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引导,拉长学生的兴趣链,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应用多媒体,创设一种新颖别致的探究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优化课堂教学,拓展兴趣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教师的教法领域问题,又是学法指导领域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感情;兴趣
朱熹说:“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许多实践证明,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同时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会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教师的教法领域问题,又是学法指导领域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我们教育的归宿问题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上好起始课,培养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关键是上好起始课。首先,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怎样用力也不能吹开用线吊着的间隔5—6厘米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得越近。等等.此外,还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怀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到。3.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这种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兴趣盎然。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课后不少学生讲“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由于起始课的成功,不少学生爱上了物理课。
二、善于设疑,激起学生兴趣点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创新教学的要求。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望,这种渴望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一节前,我首先布置了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观察用水壶烧开水时有哪些现象发生?同学们能提出哪些问题?上课时收集同学们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说,水烧开后有大量的“白气”冒出,但是为什么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一小段距离后才有“白气”?还有:掀开壶盖看到水翻滚的很剧烈,但是把水壶从火炉上提下来,为什么水就不翻滚了?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是同学们亲自发现而提出来的,他们想解释这些现象,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再如:学习《眼睛和眼镜》一节时,我提出“我们班有二十五名同学的眼睛近视,针对近视眼,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提出:近视眼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睛近视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近视眼?为什么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等等。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是经过对物理现象的体验和感悟后提出的疑问。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想知道发生现象的原因,想解决这些问题,产生了一种对新知识的需求,这样就实现了教师“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
三、注重启发引导,拉长学生的兴趣链?
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物理学学科本身的知识面之广,以教材为点,以生活为面,涉及面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只靠科学课本中那简短的篇章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自然科学认识和探索的需要。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物理教学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引进课堂,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在开放学习中关注生活,研究生活,拓宽知识背景,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物理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本身的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等。使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电阻率”的表格数据,认识到导体的电阻可能与温度有关,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很快就得出了“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其实,学生通过探究自己总结出的规律与结论印象会更深刻,更持久。?
四、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拓展兴趣面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欠缺本来就短缺,实验仪器落后,好多时候,面对一些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老师只能对照课本“纸上谈兵”,这就无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从而失去了实验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意义。为了弥补农村中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我从网上或利用Flash丰富的语言编程功能,下载或制作了互动性强、仿真度高的课件。上课时,让学生在电脑上分组或单独通过对课件的操作,模拟完成了一些不易实际操作或仪器短缺的实验,达到了和实际操作的实验一样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如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由于现象发生需要的时间太长,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观察到结果;热机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的演示,由于仪器小,观察部件细微动作的可见度比较低,演示效果也很不理想。鉴于此,本人通过网络下载、实况录制、Flash动画设计等手段,整理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实录和动画资料。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需要,对这些资料加工、组合,并补充了大量的描述性语言,组织了一个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资源库课件,供演示实验教学随时调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乐此不疲自动地觅取珍宝。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姚建平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周伟荣
[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刘鹏
[4]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物理教学;感情;兴趣
朱熹说:“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许多实践证明,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同时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会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教师的教法领域问题,又是学法指导领域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我们教育的归宿问题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上好起始课,培养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关键是上好起始课。首先,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怎样用力也不能吹开用线吊着的间隔5—6厘米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得越近。等等.此外,还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怀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到。3.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这种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兴趣盎然。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课后不少学生讲“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由于起始课的成功,不少学生爱上了物理课。
二、善于设疑,激起学生兴趣点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创新教学的要求。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望,这种渴望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一节前,我首先布置了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观察用水壶烧开水时有哪些现象发生?同学们能提出哪些问题?上课时收集同学们发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有的同学说,水烧开后有大量的“白气”冒出,但是为什么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气”,一小段距离后才有“白气”?还有:掀开壶盖看到水翻滚的很剧烈,但是把水壶从火炉上提下来,为什么水就不翻滚了?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是同学们亲自发现而提出来的,他们想解释这些现象,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再如:学习《眼睛和眼镜》一节时,我提出“我们班有二十五名同学的眼睛近视,针对近视眼,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提出:近视眼为什么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睛近视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近视眼?为什么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等等。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是经过对物理现象的体验和感悟后提出的疑问。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想知道发生现象的原因,想解决这些问题,产生了一种对新知识的需求,这样就实现了教师“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
三、注重启发引导,拉长学生的兴趣链?
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物理学学科本身的知识面之广,以教材为点,以生活为面,涉及面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只靠科学课本中那简短的篇章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自然科学认识和探索的需要。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物理教学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将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引进课堂,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引导学生在开放学习中关注生活,研究生活,拓宽知识背景,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物理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本身的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等。使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电阻率”的表格数据,认识到导体的电阻可能与温度有关,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很快就得出了“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其实,学生通过探究自己总结出的规律与结论印象会更深刻,更持久。?
四、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拓展兴趣面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欠缺本来就短缺,实验仪器落后,好多时候,面对一些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老师只能对照课本“纸上谈兵”,这就无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从而失去了实验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意义。为了弥补农村中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我从网上或利用Flash丰富的语言编程功能,下载或制作了互动性强、仿真度高的课件。上课时,让学生在电脑上分组或单独通过对课件的操作,模拟完成了一些不易实际操作或仪器短缺的实验,达到了和实际操作的实验一样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如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由于现象发生需要的时间太长,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观察到结果;热机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的演示,由于仪器小,观察部件细微动作的可见度比较低,演示效果也很不理想。鉴于此,本人通过网络下载、实况录制、Flash动画设计等手段,整理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实录和动画资料。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需要,对这些资料加工、组合,并补充了大量的描述性语言,组织了一个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资源库课件,供演示实验教学随时调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他们就会在知识的王国中乐此不疲自动地觅取珍宝。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姚建平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周伟荣
[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刘鹏
[4]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