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初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史元超
(淄博市桓台县渔洋中学,山东 淄博 256499)
摘 要: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而言,在知识难度上跨越不小,不少刚跨入高中校门的高一新生都感觉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大、起点高。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工作,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这成为了高一数学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在高中数学教学岗位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初高中数学衔接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有效性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新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贴近,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一定量的一定量的在数学的演算要求中数学都不大,都以基础的计算为主,对学生的理解和运算要求都不高。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通过举例说明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某些较难理解的概念书中则会直接以公理的形式给出。教材中总体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知识内容适量、适度,学生易于掌握。
而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性强、符号多、运算量大,数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这对已习惯于形象理解思维的学生而言,是一项较难在短期调整的学习任务。知识点间逻辑联系性较强,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性思维要求较高,试题中的语言表达习惯较为严谨,需要学生深入读题后分析文字间的逻辑关系后方能正确解题。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施措施
(一)从学情出发,做好学习的心理疏导工作
目前高中生都是90后的孩子,这些孩子头脑灵活、学习基本功都较为扎实,作为任课教师初接触新生时,要充分关注班级学生的总体情况。例如:开学初始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基础,并结合入学成绩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优越感较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自我排解的能力较弱,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升入高中接触高中数学时,或许会出现暂时性的不适应,成绩出现短暂滑坡。任课教师要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变化发展,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摸清学生的个性情况后给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二)从学法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为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初中的知识简单易记,偏重于考查的是理解记忆的效果,进入高中后,知识陡然提升难度,这就需要学习者重新审视学习的方法,通过改进学习方法获得理解的学习成绩。任课教师通过课前预习、授课环节、课后复习、习题讲析等环节入手,分阶段地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同时还可以尝试多种方法给予学生可行性的指导,例如:邀请高年级学长与新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专家教师指导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学法指导,领悟学法的重要性。
(三)通过小组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较强,任课教师可以尝试成立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形式团队学习、讨论、互助的氛围。在小组中往往能形成小组“组长”,组织成员们围绕着近期的学习课题,开展学习交流讨论。同时各小组间也能将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座谈交流,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改善学习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语言逻辑性较强,学生在接触此类语言概念时普遍感觉枯燥,所以要让学生读懂题、能解题就必须先适应高中数学的语言表达习惯。能从基础的数学语言分析入手,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概念,同时能将概念知识与生活常识进行联系,横向知识间形成比照学习。
例如:初接触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时,Y=Sinx这一公式是正弦函数的表达公式,要让学生能理解函数的特性、了解函数的应用是。不妨在授课时通过一根绳子的抖动过程来诠释正弦函数的图形变化特点,通过形象逼真的演示这一抽象的动态函数特性。学习正弦函数常用角 时,这可联系常用的三角板的30°和60°这两个角,sin30°=1/2这一知识点充分说明了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实际,学生还可以使用量具进行实地测量,真实体验知识的实际性。在整个高中阶段中,数学思维的架构是主要学习目标,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立体几何的空间思维等,需要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
5.通过学生亲身体验,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
高中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习惯、思维意识将对自身后续再学习的过程形成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着重与启发学生养成“为什么”、“怎么做”这类思考的习惯,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被动学习的效率。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测学生的意识变化过程,及时介入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质疑,掌握学习的“金钥匙”。
三、结语
学生的思维变化是无法提前获知的,教师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让学生及时的了解思维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学,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教师培养学生的长短期学习习惯,从短期的:预习一听课一练习一复习一归纳总结,到长期的如何做课堂笔记,笔记中该记着什么内容,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等,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将对学生的长期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在无形之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任课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发展,更多的给予鼓励、表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们,要不断的通过思维训练,尽早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高年龄段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作为学习者的这两方都能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初高中数学在层面的衔接,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贾建军.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J].科教文汇,2007,(9):80.
[2]王平余.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必要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2):170.
[3]张丹红.初高中数学衔接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70.
[4]吕旺辉.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2,(2):15.
[5]周霞飞.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初探[J].成才之路,2010,(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