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干预对策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摘 要:浅谈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点,讨论了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对他们人际交往的影响,并给出了针对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青春期;自我同一性;人际交往
1 自我同一性的定义
自我同一性,这是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概念。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人在职业、政治和价值观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它可以分为四种状态,包括自我同一性扩散、自我同一性早期关闭、自我同一性延迟和自我同一性完成。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教育环境并不总是为个人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提供条件;然而,自我同一性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也是我们心理健康、心理完整和稳定的必要条件。现代心理学通常将个体的自我同一性解释为一组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区分开来的特征,并将自我同一性本身定义为一种当前状态,即在生活的某个阶段对自己的当前感知。自我同一性在一生中发展,并伴随着危机,即既定的认同和当前的社会状况之间的冲突。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的身份、完整性和独特结构等特征的结合,这种结构是在不断变化和转变的环境中适应和重新定向的结果。此外,同一性是内部过程的表达。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整合了一系列关于自我、价值取向和动机因素的想法,并从整体上确认了一个人的个性。研究人员指出了自我同一性发展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发展达到一定完整性的关键点。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被认为是青少年时期的一项主要发展任务,它可能对个体一生的身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和教育状态、人际关系、自我效能和心理社会适应。
2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特点
目前,国内外的心理学家都开始研究不同人生阶段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征。青春期对于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分析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高度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不确定性给现代青少年的身份带来了许多变化,他们对社会和价值观的转变特别敏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适应能力、社会化和未来的生活前景。当代研究呈现了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心理学分析的各个方面和其他方面。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时期,而青春期是依赖的童年和独立的成年之间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个人开始思考他们是谁,他们要去哪里,他们相信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融入外部世界。所有这些问题都与自我同一性有关。埃里克森强调了环境在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后来的研究者也承认了环境的中心作用。根据他们的说法,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通过一系列随时间推移的个人-背景互动的转变来实现的,价值观、信仰和其他决定性信息是根据社会背景植入的。
青少年发展的特点是认同成就,这是由个人理解他或她在社区中的角色、选择他或她希望的工作的能力来表示的。青少年还应该按照他或她的价值观行事,在不涉及他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取得学术成就,设定目标,从事积极的爱好,并与他/她的周围环境进行社交。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必须克服自我认同危机和认同困惑。能够完成这些发展任务的青少年会有积极的自我认同。相反,那些不能完成这些发展任务的人会经历身份混淆。身份混淆表现为他们无法评估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性格不稳定,缺乏目标、爱好或未来计划,态度恶劣,对日常活动没有兴趣。
3 自我同一性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3.1 过于听从他人意见
有学者指出,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呈现出同一性完成、同一性过早关闭、同一性扩散和同一性延迟等状态。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自我认同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对自己没有形成统一、客观、全面的认识,这主要体现在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考虑了一些选择,并在实践中积极实践相关的选择,学生反复刷新自己固有的认知,以至于不能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另外,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尝试。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自我为中心,统一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到他人思想、言行的影响,比如一些高中生由于环境的影响而辍学、爱上网络等负面成长现象。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大多数学生可以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学生的自我认同尚未形成,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达到后自我认同可能被颠覆,说明高中生的人际交往机制并非一成不变,并且会根据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使自我同一性始终对高中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人际交往关系模糊
在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我是谁,应该做什么,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在高中生成长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答案,可以支持学生认清自己是谁,找到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展现自我认同的零散状态,它使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无法理清各方关系,很少做出坚定的选择,有时会回避人际问题,选择封闭自己,对人际交往缺乏兴趣,感到孤独无助,对未来不抱希望,或表现出极端叛逆等负面情绪。一般来说,这部分人际关系模糊的学生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愿意与老师、同学、家长交流,宁愿听音乐、上网也不愿与他人交流;二是传播范围广。各个领域、年龄段和个性个体都可以成为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然而,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仍会产生失落、空虚、不安等消极情绪,使高中生无法在模糊的人际交往状态中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对高中生表现出关爱和重视,在人际交往中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自我,明确人际交往的方向。
3.3 人际交往拒斥
有的学生过早地固化了自我意识,排斥、抵触、忽视了与个性发展、意识创新、需求转化等有关的其他内容,未能根据自身自我认同塑造的需要做出更多的选择,过早地停止了对自我同一性的追求。这种现象在高中生中会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己的见解,他们愿意遵守交往对象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发展目标,其中交往对象包括宗教团体、家长、同伴、教师等。自我同一性过早封闭的高中生会表现出一些缺点,如不沉思、肤浅、刻板、适应性差、缺乏长远眼光等。受人际交往排斥的影响,学生通常与父母关系密切,这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与家庭以外的个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并倾向于融入权威、有序、有组织的社会交往领域,一些高中生也出现了人际交往发展滞后的现象,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我认同危机,延缓了自我认同的探索。这对一些有人际排斥的高中生是有益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做出选择和承诺,摆脱人际排斥,奠定高中生自我认同的基础。
4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干预对策
4.1 提升育人人文校园环境,促进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营造优美的人文校园环境,如校园硬件、文化环境、人际环境等,通过文化认同来实现凝聚力,通过管理来倾注人文情怀,通过德育课程来搭建人文平台,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道德情操、审美修养、思想信念的转变,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促进自我认同的形成。
4.2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开设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自我认同主题教育,如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调节自我、提高自我,努力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培养良好的自我认同感,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沟通焦虑。个别学生得到个别指导。
4.3 形成多方共识,提升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降低社交焦虑程度要通过广泛宣传,特别是家长的学校教育活动,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教育者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无条件接纳,并对自我接纳水平低的个体进行有效干预。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达成协议,以一种向上、优雅的方式对待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增强他们的自我接纳水平,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社会网络,改善他们的社交焦虑。
4.4 职业教育助推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
职业教育包括人一生中的一切教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从广义上讲,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狭义的职业教育包括个体群体的职业指导、职业发展课程、与职业有关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活动等。高中生学校职业教育可以为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人和社会提供特殊的指导,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应树立合理的青少年职业发展态度,培养其合理有序的职业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君 . 自我同一性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 [J]. 青少年日记 ( 教育教学研究 ),2019(9):72.
[2]郭鹏飞. 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 姚海英 . 增强自我同一性认识构建高中生生涯教育 [J]. 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