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化企业需求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必要性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01次
时间:2020年7月04日 16:02
李枫 李莉
(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石化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分析,探索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努力发现现有体育模式的不足,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应向职业体能和职业与体育认知方向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企业员工;职业体能;体育认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本次研究的提出主要是通过对石化企业员工工作状态的收集、整理、分析,对比学校体育的教学情况,从中找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差距,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能在企业更好地工作与发展打下身体基本素质和职业行动特定素质基础,从而具备或提高其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基于石化企业需求的高职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的发展将人从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社会不断发展,现代生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方向发展,企业员工所需要付出的体力劳动慢慢减少,逐步由智能化代替。另一方面,现今社会具有便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想做饭,不想做家务,手机上一点就有人热忱服务……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一旦出现在缺乏体育锻炼的人身上,那么时间一长,容易出现亚健康甚至是疾病状态。
2.学校体育制约了学生向员工的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其体质,提升道德素养,进而为社会做贡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活动往往带给人的疲倦感,体育项目练习时的枯草无味感……因此,绝大部分的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反应出来的变化为:喜欢体育到不喜欢体育课再到好逸恶劳最后不喜欢体育。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门,没有了体育课的考核约束,也越来越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状况日趋下降,由身而心,身心健康逐渐下降,生活质量越来越糟糕,又引起工作能力下降……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寻找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根本原因。
3.我院现有体育教学的不足
我院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是选项教学模式。该模式让学生能够以兴趣为主,同时不再受自身身体素质情况的束缚。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弊病。如分项目分班上课的形式,练习的枯燥……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学习之初很有兴趣,在经过一至两学期后,学习效果明显下降。表现为上课期间不主动练习,技术浅的不想练,技术深的又练不了,学习效果较差。
4.当前石化企业员工存在的身心问题
(1)工作标准提升,企业员工责任日益增大,常年处于紧张状态。真正一线工作岗位员工上班时间各不相同,有白班制,四班三倒,三班两倒等,且原有文化程度偏低,从年龄构成看,中年以上居多。通过对长岭炼化近几年的体检表所测项目比较分析发现,石化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疾病状态。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胃病等居高不下,大肠癌、肺癌等发病率高于周边地区。而许多研究都表明,一半以上的疾病(甚至包括恶性肿瘤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2)对保健意识淡薄,无长期锻炼的习惯。石化企业员工由于工作时间的影响和本身思想的不重视,在饮食上不注重保健,只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固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长岭炼化为例,通过调查,有固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员工仅占百分之十左右。在每年进行的冬季长跑个人赛项目中,参赛人数不足200人。
二、我院体育模式改革的思路
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学校体育教育实际工作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依据学生专业培养要求实施的培养目标
了解工作岗位工作情况,提升与工作环境相关的身体素质能力,培养“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的意识,能够合理搭配预防身体易发疾病,避免常见职业病的发生。
2.重视与职业相关的身体素质发展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日后工作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为胜任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我院应根据石化企业的装置特点以及上班岗位的要求,其外操岗位中对人体耐力、上、下肢、腰腹肌力量、灵敏、平衡、攀爬能力、上下肢协调能力要求较高;而内操、管理岗位则要求对人体手眼协调能力、颈、肩、腰背部静力性耐力、手指灵敏性要求较高。故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考核中就需要注重这些方面的选取。
3.重视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
中国石化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企业精神;茂名石化以“艰苦奋斗、自立图强、严细求实、团结创新”为企业精神……这些企业精神不难看出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结合我院现有情况,适合我院开展的主要形式是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高空攀爬等心理训练活动。这种训练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能够既提高身体素质,又能紧贴石化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文化,促使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我潜能,增强其自信,磨练意志……,从而慢慢从学生向石化人的角色转变。
三、结论
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方方面面都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经常去探讨和反思单一的某个课程的教学是否更应该联系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只有将校内的所有课程深刻挖掘内涵,才能不停留在表面,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的中间接受和学习更多的知识,综合的为自己、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杰.再谈现代体育特征与高职院校体育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5):123-145.
[2]许宝云.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8(8).
作者简介:李枫(1982-),湖南岳阳人,初级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