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以“x意思”构式为例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28次
时间:2019年11月25日 11:10
重庆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雷超
【摘要】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基础而重要的部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通过对“x意思”构式进行分析,试图为构式语法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一个范例。构式教学法符合学习者心理认知规律,能帮助学习者更高效的掌握词汇学习,教师也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并将理论结合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词汇教学 构式语法 “x意思” 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的文化向心力、文化辐射力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然而,语言却成为了摆在不 少外国留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不少留学生来说,“小意思”、“意思意思”、“够意思”、“有意思”、“不好意思”、“没意思”这些表达在形式上十分相近,发音有共同之分,意思也有相近的地方,要准确的辨认每个表达的含义十分有难度。
二、对“x意思”构式的分析
根据Goldberg1995对构式的定义: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 Si>,且形式Fi的某些方面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其他已有的构式中得到严格意义上的预测, C便是一个构式。对于“x意思”格式来说,其意义并不是通过修饰语“x”的意义与中心词“意思”意义的直接相加,“x意思”格式本身有一种十分独立,难以替代的意义,因此该格式可以看作是一个构式。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为“x意思”构式及其常见的6种下位构式,它们分别是:
“小意思”、“意思意思”、“够意思”、“有意思”、“不好意思”、“没意思”。
“有意思”这个构式主要有4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是指某个话语或某种表达蕴含着特定的意义,耐人寻味,可以用“很”、“挺”或“有点意思”中的“点”等来修饰,以区分其蕴含意义的程度之分。“有意思”的第三个构式义是指男对女,女对男,或彼此之间存在一种情愫、爱慕。
“没意思”这个构式主要有4个构式义,其第一个构式义与“有意思”的第一个构式义相反的,具有否定说话人的话语具有“言外之意”语用功能,目的是为了消除他人的误解。有时候为了增强语气,也会在“没”和“意思”之间也插入“这个”或“那个”的修饰词。“没意思”的第二个构式义是表示说话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效果或价值的否定性评价,意思相当于“‘没有必要”或者“没有意义”。“没”和“意思”之间可以加上“什么”、“一点”等修饰语,以增强否定语气。
“没意思”的第三个构式义是表示说话人对某种事物的趣味性进行否定性评价,相当于“没有情趣”或“没趣”。就话语功能上来说,这个构式义可以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物或行为的不介意、不感兴趣或不以为然的态度,所以有时“没”和“意思”中间也会加上“啥”或“什么”作限定语,表达为“没啥意思”或“没什么意思”,以表明对说话人态度的强调。
“没意思”的第四个构式义与“有意思”的第四个构式义相反,用于否定男对女、女对男或男女彼此之间感情的存在。
该构式义表达了说话人的断然性否定,有时也在“意思”前可以加上“一点”、“半点”等限定语,使语气得到增加。
“够意思”这个构式的构式义比较单一,通常用于表达说话人对他人的某种回报、给予或情的肯定。从话语功能的角度看,它可以用程度副词“很”、“非常”、“特别”来修饰,表达说话人赞同的意味,但通常不与表示轻微意义的数量词语如“有点”、“一点”进行搭配。
“小意思”这个构式有2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是做套语,表示对宾客的招待或赠送的礼物是自己微薄的心意。第二个构式义表达说话人对某件事物满不在乎的态度。
“意思意思”这个构式形成方式跟“x意思”构式其他下位构式比起来显得略为特殊,它是通过“意思”重叠而来。该构式一共有两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是指给予好处,用钱物打点一下。但至于是什么好处,多大好处,则不能确定,它即能指比较大的好处,也可以指轻微的、不足道的好处。
“不好意思”构式是一个很常用的日常交际用语,它出现的频率也占到“x意思”构式四成以上。“不好意思”构式共有两个构式义,第一个构式义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
“x意思”是一个表达主观情感、情绪、心意的构式,该构式有6个下位构式,且每个下位构式都具有独特的语用意义。它们之间形式上差异导致它们拥有不同的构式义和话语功能,但是它们也有着密不可分联系。每个下位构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中心词“意思”的含义的影响,部分地对“意思”的含义进行了继承。从某种角度上说,“x意思”是一个以构式义“表达主观情感、情绪、心意“为原型意义的范畴,每个下位构式都是该范畴的成员,它们之间满足家族相似性。
三、结语
本文只是就将构式语法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很宽泛的讨论,其实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深入的探究,比如,本文举一个“x意思”构式的例子,哪些系列词汇也可归纳成一个系列构式,标准是什么?一个系列构式的范围应该有多广,该如何界定?在归纳构式需不需考虑留学生的母语背景?总之,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文无法一一涉及,希望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者继续深入研究,拿出更多成果,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Goldberg,A.E.Construction: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to Argument Structure[M].Th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1995.
[2][美]Goldberg,A.E.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雷超(1991.10-),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语义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