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胡晓娟
(河南省固始县信合实验小学 河南固始 465200)
【摘 要】练习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数学练习设计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活学生的灵性,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养成勤思考、乐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有效练习,使数学练
习成为学生乐于参与实践的乐园呢 ? 笔者认为,要注意本文所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练习设计
一、立足教材,注意基础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
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这体现
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 性质、 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注意基础性,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
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练习 : 我会填。1. 圆
柱体有( )个面,其中( )个底面, ( )个侧面,底面的面积( ) 。2.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或( )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 ,宽等于圆柱的( )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圆
柱的特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贴近生活,注意生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 我
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问题
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的,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设计的数
学练习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习了“毫米、厘米、分米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 : 在( )里填上合适的
单位或数。 1.一支铅笔约长176 ( ) 。 2.数学课本的长边约20 ( ) ,厚约7( ) 。3. 课桌宽约大约是( )分米。4. 小明身高约137( ) 。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此引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凸显新颖,注意趣味性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
能的重要内在动力之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练习,使学生不再觉得做数学练习枯燥乏味,而是认为做数学练习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情,进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产生乐学、好学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
阅读并批改小明的数学日记。× 年 × 月 × 日 星期 ×
今天,爸爸带我去游乐园,我特别高兴。早上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17毫米长的运动鞋。走进洗脸间,
拿起12分米长的牙刷,挤出8厘米长的一段牙膏,飞快地刷完牙。吃完早饭,我们以每分钟100千米的速度跑到汽车站,
我们乘上公共汽车, 汽车以每小时40米的速度飞驰在公路上。汽车行驶了20米,终于到了动物园。
这道题把枯燥单一的填合适单位名称题改为新颖富有情
趣的日记,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完成练习的兴趣。
四、培养思维,注意思考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指出 :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练习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探究的欲望,进而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了“比的应用”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 : 光
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向四川灾区捐款数额的比是2 ∶ 3,五年级一共捐款3600元,六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这一道题
既可以引导学生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解答,也可以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解答,还可以用分数除法应用
题的解题方法来解答。通过练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
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克服了思维定式的不利因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找最佳
解题策略,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尊重差异,注意层次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层次差异。 《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这
就要求教师设计练习时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具
有层次性的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学习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后, 可设计如下的练习:A. 基本练习
1. 一块长方体的橡皮,长5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 一个正方体魔方,它的棱长是8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B. 综合练习一个长方体的药盒,从里面量长15厘米,宽6厘米,高
3厘米,里面恰好摆放了10个正方体的小药盒,每个小药盒的体积是 ( ) 立方厘米, 每个小药盒的表面积是 ( ) 平方厘米。C. 拓展练习一个长方体玻璃缸, 长8dm, 宽6dm, 高4dm, 水深2.8dm,
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dm 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
总之,数学练习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数学练习的设计,凝聚着教师教学的心血,
体现教师的能力及水平。设计练习时要讲究策略,切实做到练习设计的基础性、生活性、趣味性、针对性、思考性和层
次性,真正发挥数学练习的价值,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