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一、企业经营过程就是现金周转的过程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在建立一个新企业时,必须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制定计划,明确经营的内容和规模;二就是筹集现金,作为最初的资本。没有现金,企业的规划无法实现,不能开始运营。企业建立后,现金变为经营用的各种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各种资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又陆续转变为现金。-
现金变为非现金资产,非现金资产又变为现金。这种流转过程称为现金流转。这样现金周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增值也就是企业获利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经营的过程。
二、企业经营各阶段现金的匹配度管理
现金流贯穿着企业发展的始终,但在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所需要的现金是不相等的。正确认识和分析企业各阶段所需的现金流量及其主要来源对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至关重要。据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企业起步期
企业起步期也可以称作资金积累期。由于企业正处于创立阶段,产品也处于市场开拓阶段,企业的各项经营、非经营活动都需要大量的现金,这阶段产品产生的现金流入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本身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很难通过贷款等其他方式筹集到现金,好比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此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是这时期前期的主要现金来源。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的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的完善,企业逐步进入这一阶段的中后期,在这期间企业要通过自身的经营循环来满足资金的需要,并达到一定的资金积累,以满足下一阶段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二)快速增长期
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占领了一部分份额,并且通过了第一时期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就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快速增长期。在这一时期企业要有能抓住机会的能力,很快就能冲到行业龙头位置。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抓住机会,往往成败的关键就是资金问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一时期想要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循环来筹集发展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再引入一个筹资循环,通过两个循环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企业资金的筹集。
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贷款,上市或者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用于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以便占领更大的市场;更大的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流,即增加自身经营循环的现金流量,又可以用来支付筹资循环产生的利息等筹资费用和偿还本金。良好的信用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筹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资金来源。简单的说就是用筹资支撑经营;用经营偿还筹资。
第二阶段的发展往往需要停滞很长时间,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无法突破第二阶段,在第一、二时期徘徊,无法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如果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盲目的进入第三阶段转型发展,往往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尤其是财务方面的风险,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再投资发展期
在第二阶段时期企业产品的市场已趋于成熟,企业在市场中已占有较大的份额,靠渠道、促销等手段拉动销售效果已不明显,并且企业已积累了大量的现金,这时企业可以考虑转型发展即进入企业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再投资发展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实际上这时的企业已取得了成功,接下来企业面临的是再投资的问题,因为保持较大的现金流,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下去会减缓企业的发展甚至倒退,所以企业要及时找到新的投资方向,使企业突破瓶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这样就要在第二阶段的两个循环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投资循环。
企业把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新的领域或新的行业进行投资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子公司,建立起一个新的企业使之进行独立的经营,该子公司重复上述的第一阶段的经营循环,待产生正向的现金流量流回母公司,对母公司而言就是投资收益,这样经营和投资间的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三、健康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往往是企业存亡的决定要素!很多企业的营运危机也是源于现金流量管理的不善!世界知名企业包括现今国内的大企业评价业绩的标准也首先考虑的是现金流量,而不仅仅看项目是否盈利。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企业的破产是因为没有支付能力,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资不抵债。破产企业账面上的资产是大于债务的,有些甚至是盈利性很好的企业。究其原因是被债务逼死的,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的债务,只有廉价卖自己的优质资产,直至破产。
前文已以现金流为主线对企业经营不同时期的三个循环作了简单介绍。要使一个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壮大要做到三个循环的平衡至关重要。建立一个企业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是倒掉往往是”顷刻”间的事。巨人集团如此,”德隆”如此,阳光卫视亦是如此。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平衡好三个资金循环间的关系,对长、中、短投资组合及其投融资期限安排把握欠佳。一方面,德隆大量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没有配合短期项目,以理顺资金的回流;另一方面,对于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并没有拉开投资的时间,不能保证资金回收的节奏;第三,德隆获得的融资多为短期资金,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始终处于较大的成本和较高的风险上。一旦资金紧张,资金链发生断裂,隐藏在企业中的各种危机就会爆发出来,使“帝国”顷刻覆灭。可见资金问题对各规模的企业一样重要,不存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资金风险对于大、小公司一样致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现金对于一个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但在企业的各个环节,都在占用着企业的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等。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的现金资源呢?
四、怎样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现金流量
许多企业生意越做越大,资金却越来越紧。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积压了大量的现金,真正在手上用于周转的现金非常少,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怎样在不增加现金总量的前提下,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一)合理利用现金,在企业实际业务中对增添资产租赁要好于购建。
1.租赁可以使企业的现金更充足。租赁和购买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次性投入的金额。购买显然需要占用很大的资金,而租赁则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分次完成。租赁还可以使资产尽快到位,将主要资金投入如市场和销售等核心业务部门,使资金周转率更高。
2.租赁业务每期产生的租金可以直接进入本期的费用,在所得税税前列支;而购建的资产虽然可以通过折旧计入成本,但一般需要根据资产性质分多年摊销比较缓慢。抵税作用不如租赁效果好。
3.投资会增加企业的税赋。盈利性的企业都寻求可以抵税的项目,但投资会增加赋税。例如:购建自用的办公楼每年也需要交纳房产税。所以从纳税角度来说,投资也不如租赁。
(二)对净营运资金的合理利用。
对企业来说,占用流动资金最大量的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因此处理好存货和应收账款才是释放企业现金的根本。
{r>
从企业收到原料到发出商品为止的这段期间是企业的存货期,从发出商品到收到货款为止的这段时间是企业的应收款期。从企业收到原料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是企业的营业周期也是存货期和应收款期的和。营业周期期间占用的资金叫做营运资金,但并不是所有的营运资金都是企业的现金。从原料到货到企业收到发票支付原料款为止的这段期间占用的是供应商的现金。所以实际上占用企业现金的时间段只是从付原料款开始到收到货款为止,我们叫做净营运资金。评价现代的企业,净营运资金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只有净营运资金趋于0的企业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因为它可以用很少的资金甚至不用自己的资金来完成经营循环,在这一点上是传统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
那怎样才能使净营运资金趋于0呢?一是尽量减短企业的存货期,企业的存货期包括原料的存货期、产品的生产期和产品的销售期;二是尽量延迟应付款的支付;三是尽量缩短应收款期,最好是预收款销售。戴尔全球最大的PC机制造商,戴尔以“直接营销Be Direct”的经营模式为基础,运作极为成功。“直接营销”并不等同于直销模式。后者只不过是销售的扁平化尝试而戴尔的直接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直接面向原材料供应商,二是直接面向客户。在这一模式中,戴尔建立起了一套全球供应链系统和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以免付费电话直接服务顾客,所有计算机零件都是在顾客确定购买计算机后才会下订单,并且要求供应商必须满足“随要随到,随时送货”以保证自己的“零库存”,对于物流商要求其在2天内必须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安全方式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从顾客订货到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戴尔产品的周转期只有4天,而且还保证自己“零库存”
。而代表国内PC成本管理一流水平的联想周转期时间为25天,就连惠普也只能做到15天。如此大的差距,要如何与之竞争?再来看看排在世界500强第一位的沃尔玛,它的存货占用的都是供应商的资金,而面对的客户群又有强大的现金购买力。所以沃尔玛能先收到现金,待到了账期才给供应商结款,使它的净营运资金达到负值。
现实的企业不可能做到像沃尔玛、戴尔一样那么强势,也不可能使企业的净营运资金为0,甚至为负数。但我们可以运用管理、方法使它无限的趋近于0。不可否认,现今和未来的企业管理是对现金的管理,谁的净营运资金更趋近于0,谁的竞争力会更强,谁才会在未来残酷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A.罗斯、吴世农,“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09月
2.汤谷良、林长泉,“德隆事件印证财务规则”,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11期
3. 顶峰效益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内部培训教程,“总经理的财务管理”,2006年07月
4. 马志青,“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经济师》,2006年第11期
5. 史永祥,“中国企业:大船还是木排?”,《甲壳虫》,2006年05月
6. 段九利,郭志刚“现金流量管理操作规范”,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
7.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