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社会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绥德县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热度0票  浏览132次 时间:2010年12月22日 09:36
摘要:阐述了绥德县农业信息化现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绥德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陕西绥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给绥德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当前,绥德县农产品质量差、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业资源不足、农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业与农村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1农业信息化现状
  信息技术在绥德县农业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发展慢。为了及时搜集和发布各种信息,开展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引导农民走效益农业之路,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绥德农业网”于2005年3月由农业局建成并正式开通运行,网站主要设有供求信息、技术咨询、农业新闻、政策法规等13个频道内容,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有3个农业信息服务站,同时创办了《绥德农业信息》刊物,2006年在联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电子农务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大部分干部群众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不强
  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农业信息化持怀疑态度或知之不深,认为欠发达地区,离互联网、农业信息化还很遥远。孰不知越是贫困地区越有必要走农业信息化道路,以弥补信息闭塞的顽症。在安徽、江西这些农村经济信息网办得较早较成功的地方已得到证实,农业信息化在欠发达、边远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温家宝总理视察安徽农网时指出:越不发达地区,越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
  2.2缺乏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
  在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是最大的难题。尽管人事劳动部门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培训考核,但培训组织能力与推进全社会农业信息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培训与应用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2.3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缺少财政资金,导致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大部分乡镇单位原有的计算机硬件装备已严重老化。据调查,乡镇40%的计算机服役超过3年,部分计算机根本不能用,只是作为摆设。由于部分乡镇部门经济不活跃,缺少财政支持,网络终端还不能普及到各乡镇部门,严重阻碍了乡镇农网信息服务站建设进程。信息化网络成本较高,农民上网率普遍较低。电信部门还没有在各乡镇开通宽带,大部分乡镇只能通过电话拨号上网,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也难以获取农业信息。依目前现状看,网络要普及到专业大户还相当困难,普及到普通农户更是困难。
  2.4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
  网站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标志。据调查,绥德县内有关涉农部门仅只水保局、科技局、农业局等不到5个单位建有单位网站,还有少数的乡镇网站。但大部分网站没有内容检索,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传播视频、音频信息,信息内容少,不能经常、及时地更新维护。一些已建好的网络,也还是停留在浏览信息上,未能与实际工作、生产很好地结合起来。
  3对策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要从绥德县的实际出发,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与完善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相结合,主要以深化“绥德农民网”建设为重点,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3.1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抓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规划和管理。农业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农业信息化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1],才能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网络“进村入户”实施方案。在组织实施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2建立统一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是网站数量的建设,而是网站质量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在农业信息化中的组织、主导、推动作用,统一组织农业信息网络基础建设[2],协调涉农相关部门和企业, 充分共享政府投入的人才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电信公网、广电公网等网络资源,加快农业综合信息网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及时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指导、市场需求、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行情、气象预测、国内外劳务需求、招商引资项目、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涉农部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外开设农业、林业、水利、供销、旅游、扶贫、民政、气象等窗口或一级域名的专业网站,由政府网专门采集整理发布信息、 专门开发维护,保证网站活力。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
  发展多层次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就必须抓紧抓好农业信息知识的推广、普及和教育, 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多层次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要立足实际,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为前提,制订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创造公开、公平、竞争和择优的用人环境,落实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员。采取分期分层次的方法加强培训[3],抓好各涉农部门领导、乡镇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各专业大户、重点农户的综合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和农业信息解读能力。重点加强信息员培训,使他们能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发布、分析市场形势、回复解答疑问等。
  3.4完善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好坏是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能否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建设好乡镇信息服务站是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他们可以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乡镇信息服务站这一载体,发挥其“二传手”的功能。还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传播信息,扩大信息覆盖面,在农村积极发展农村信息员,并指导他们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建立计算机农业决策支持体系和农业专家体系,提供诸如农业宏观决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生产管理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县政府网要有巨大的资料数据库可供查询,建立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3.5鼓励多元化投入力度,加大网络延伸力度
  加快政府网站建设步伐,将政府网站建设资金纳入每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专项预算。绥德县财政薄弱,在深入农业信息化建设时,要充分运用政府影响力及其重要信息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及民间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体系[4],走资金筹措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抓住机遇,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投资。
  3.6切实做好服务渠道扩展,全面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组织县内农业专家、管理人员共同形成专家、农技110。各涉农部门要积极推荐经验丰富、有一定知名度的农技专家担任农业信息网的兼职咨询专家,以不断增强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开发、处理、咨询能力,提高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各大媒体要积极配合做好农业信息化工作。县广播电视台、联通、移动电话声讯系统要开设农业信息服务栏目,增加农业信息内容。各乡镇农网信息服务站要落实职责,联系好一批农业大户和企业,在当地人员聚集的地方创办农业信息专栏等,把有用的信息及时予以传播。农业网站根据绥德县农业结构调整动态,将农民急需的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及各地结构调整经验、农产品产销趋势、行情分析,继续以《绥德农业信息》刊物的形式,发送到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大户手中。各信息员要及时把单位所在地的农业信息上传到省市网平台。
  3.7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通过广播电视、绥德报、绥德农业网、墙报等宣传应用农业信息化手段发展致富、创业成功的典型,以及组织报告会、展示会、演示会、信息技术应用比赛等各种形式,提高人们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们关心、支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实际,制订必要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开展农业信息化推广应用先进评比活动,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4结语
  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发生农业的信息化,集中表现为农业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其结果是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加强农业信息化领导,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从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5参考文献
  [1] 罗拥兵.目前农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几点建议[J].农业网络信息,2005(10):37-38.
  [2] 郑国清,程永政,冯晓,等.河南省农科院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河南农业科学,2009(9):212-216.
  [3] 苟斌强.天水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4):5-6.
  [4] 邹立红,戴起伟,董钊.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06(1):9-1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社会学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