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高静 齐雅琼 曹雨晶
热度0票 浏览39次
时间:2022年7月25日 09:52
(063004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唐山)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阶段。每个行业在运作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因此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等。大学也不例外,互联网平台给学生创造出了创新创业的机会。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一、"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属性与时代特征“互联网+”概念原本主要是指国外的工业和信息化。
在2015年左右,我国开始关注这一技术,社会人士也开始探讨该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状况。在技术领域中,“互联网+”主要运用于大数据与云计算,能够对数据进行整合,加强信息之间的互通性,以此让传统产业向集约性和信息化产业转型。在经济层面,“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企业不断升级改造,促使互联网在产业机构调整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社会领域中,“互联网+”可以利用大数据方便人们的生活,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型态势。高职学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担负着社会中的使命。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应用水平,还要拥有创新创业的能力。所以现如今“互联网+”技术早已不局限于社会生产力之中,也融入到了各大院校之内。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融合不够,教育理念滞后
现如今高职学生早已具备了很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他们的思维逐渐变得多元、富有个性,能够在教育的引导中找到创业的途径。但有关调查表明,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在创业创新领域中采取实际的行动,仍是以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导为主,对其创新创业培养的意识并不高涨。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重视学生的在校发表专利,也会开设一些职业技能比赛,可还是有着脱离现实的问题,不能为其提供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二)课程设置混乱,教学方法单一
“互联网+”背景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创新,不可只局限在传统的教学课本之中,还要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结合着社会发展状况,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但许多高职院校还在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与高中较为相似,仍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过于迎合应试教育,丧失了本身的特点。长期以往,学生便会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不能把知识转化为实践,阻碍他们的未来发展。
(三)缺乏帮扶引导,实践平台欠缺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构建出系统的创新创业体系,导致部分高职学生不具备创新型素质。另外,社会与院校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不具有统一性的特点,不能为他们提供出相关的场地。即使许多地区都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他们的参与力度不足,无法让大学生的灵动思维得以展现。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一)以"互联网+"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现如今我们处于“互联网+”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有着比较快速的更新速率。所以,高职院校要将“互联网+”作为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新型教育理念,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状况,具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承担一些国家级或省级的横向科学研究项目,和企业一起将项目的前期工作在院校中完成,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并使他们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促使良性发展。
(二)科学设置课程,探索新型模式
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学生在校园中形成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那么便需要将互联网技术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之中。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第一站,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尤其在专业课程方面,教师要融入创新创业的案例。
例如,教师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便要在课堂中加入计算机营销与管理方面的知识,结合当下的热门案例,形成新的课堂模式。又例如,教师可以将《创业实务》、《国学思想与商业伦理》等课程融入其中,激发出他们的创新创业兴趣。
(三)统筹社会资源,推创孵化平台
“互联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多种方法。高职院校可以开办一些创业实践,或参与到政府组织的活动当中。例如,“挑战者”杯赛、创新技术大赛等。院校要将社会中的资源统筹起来,促使大学生能够懂得创业市场评估、融资、创办企业流程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院校也可以采用项目参与式创新创业模式,培养师资队伍,让学生参与到孵化基地当中,建立相关的教育基金组织,保证双创模式有着足够的资金进行推广。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给社会提供出应用技术型人才,“互联网+视域”下正好有这样的平台和渠道,可以促使学生用多元化的角度看待问题,抓住新时代下的机遇。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以上几大方面,促使他们能够形成创新创业理念,成为社会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