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30 第一乐章演奏风格诠释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音乐家莫扎特被世人誉为“音乐神童”,他是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 18 首钢琴奏鸣曲。其中 k.330 C大调奏鸣曲是其中期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30 的创作背景以及音乐风格的简析,从而进一步对演奏风格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演奏风格诠释
一、奏鸣曲 k.330 的创作背景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是西方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 4 岁开始学习作曲,8 岁创作出了第一部交响乐,10 岁完成了第一部歌剧的创作,被世人称之为“音乐神童”。在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涉及之广泛。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十八首钢琴奏鸣曲,被后人收录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中。
这十八首钢琴奏鸣曲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莫扎特早期创作的奏鸣曲分为“故乡奏鸣曲”和“曼海姆奏鸣曲”。“故乡奏鸣曲”包括六首奏鸣曲(k.279-k.284),大多创作于 1774 年,是莫扎特在他的家乡萨尔斯堡所创作的。这六首奏鸣曲在创作上深受海顿的影响。“曼海姆奏鸣曲”包括两首奏鸣曲(k.309 和 k.311),这两首创作于曼海姆于 1777 年间。中期创作的奏鸣曲包括五首作品,分别是(k.310-k.333),于 1778 年创作于法国巴黎。晚期创作的奏鸣曲有(k.457、k.533、k.545、k.570 和 k.576)共五首作品。
这五首作品中的复调因素增多,曲式结构也更加紧凑,与早期作品的风格有了很大差异。
K.330 奏鸣曲是莫扎特中期创作的作品,此时创作的作品已趋于成熟。当时的莫扎特和他的母亲居于巴黎期间生活十分拮据。从这时起,莫扎特脱离了以前愉快的生活,经历了失恋、丧母的悲痛生活,但作品仍能表现出热情、欢乐、倾诉和富于歌唱性。
二、奏鸣曲 K.330 音乐风格浅析
与同时期的其他四部作品(k.310、k331、k332.k.333)相比,规模虽然小,但弹奏起来也是需要很多的技术。简单中更具表现力,内容也更丰富,细腻通透,乐句造型优美、文雅而富有深度,每一个小节的音乐都生动形象,步伐自然,充满很强的说服力。该作品分为三个乐章,描述了莫扎特在巴黎时的心情以及在等待阿露西亚回信时的向往、期盼,还有对他的迷恋和甜美的痛苦。充满预感的忧郁,构成了一幅感动世人的美好爱情画面。
此曲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快板,四二拍子,主要调性为 C 大调。由呈示部(1-58 小节)、展开部(59-87 小节)和再现部(88-150 小节)组成。整个乐章表现出乐观、积极向上的风格,让人感觉到莫扎特充满阳光的内心。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富有律动性,典雅活泼。装饰音的加入为整个主题增添了华丽的色彩。第二次重复时在色彩上充满着鲜明的对比,在安排上十分恰当。副部主题转到了 G 大调,与主部主题相比较而言旋律更具有歌唱性,抒情性。展开部不像呈示部那样华丽、明朗,而且也没有发展呈示部的主题旋律,只是经过转调又回到了 C 大调。再现部的出现又让我们听到了欢快而充满生机的旋律。半音的使用十分吸引人。整个乐章明快而灵动,音乐语汇精巧,旋律线条优美,展现出莫扎特对生活的真诚和向往的情感表达。
三、对演奏风格的诠释
莫扎特被誉为“旋律大师”,他的音乐是真情自然流露的艺术体现,具有感情和精神的双重深度。他对钢琴艺术的孜孜追求使他的情感表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倾诉。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在演奏上最大的难点就是对演奏风格的分寸把握。莫扎特音乐的典雅、明快、给旋律之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正确地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以下将以 K330 第一乐章为例,分别从速度与力度、装饰音、触键、踏板运用几个方面对其演奏风格进行阐述。
1. 速度与力度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时,速度和力度的正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聆听到的众多演奏版本中,速度有快有慢,各不相同。我们应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奏呢?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深深的体现出他的个人修养以及对音乐的真诚和敬畏之心。因此,我们在演奏时,要遵循着一种高雅的原则,能够给人一种平衡的美感,进而避免大起大落,更不能出现暴躁的情绪。
在莫扎特时代,节拍器是不存在的。但是他常常会把自己的音乐作品标记为 Allegro 快板。莫扎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曾提到他不喜欢演奏者过快地演奏音乐,而是更喜欢每一个音符演奏清楚,以便更好地表达出音乐的内在之美。为了更好地遵循作曲家的意愿,更准确地贴近当时的演奏风格,我们在演奏这一乐章时可以把速度定义为中庸的快板。最开始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跟着节拍器进行弹奏,把节奏和速度控制精确。慢慢经过这样的严格练习后,可以不像节拍器那样一板一眼的弹奏,而是要在整体速度和节奏保持平稳的前提下,可以稍稍有些伸缩性。随着乐曲旋律的上行或下行的走向,可以做一些稍快或稍慢的处理。这样使音乐会更具有灵动感。切勿夸张处理,不能破坏音乐的均匀性和平衡性。
乐曲中多处标记了力度记号。但是此曲是为现代钢琴的前身重轻琴所做。因此它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发音效果。与现代钢琴相比,重轻琴的强弱变化没有现代钢琴所体现的鲜明的强弱效果。有时它的f或 p 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同的音乐感觉,有时强调,有时是情绪变化。因此要根据音乐情感的表达,自然演奏,而不是过分强调力度上的变化。2. 装饰音装饰音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起着显著的特点。在演奏装饰音时,要注意其灵巧性,不能生硬。在本乐章中出现了两种装饰音记号:颤音和倚音。
颤音,在莫扎特的作品中都是从标记音的上方二度音开始演奏,这一乐章中的颤音也是按着这个方法进行演奏。演奏过程中手臂和手腕要保持平稳,放松。手指触键要灵敏,手指之间力量要均衡,速度要统一,内心不慌乱,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倚音,莫扎特奏鸣曲中包括长倚音和短倚音。在这一乐章中也不例外。倚音要按照弹在拍子内的原则进行。长倚音在当时的演奏中具有留音效果,要与主音平分时值。短倚音在演奏时只占很短的一部分时值。弹奏时要轻快,但不能和主音一起弹奏。
3. 触键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的表达,而钢琴是通过触键来实现声音的传达。因此,正确的触键对表现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连奏在这一乐章中有多个音符组成的乐句,还有小连线。
乐句在演奏时不能有任何的间断,一气呵成。在用到大指的转指过程中,要不留痕迹,避免出现吃音、虚音以及个别强音的现象。要做到均匀,统一。手指要贴键演奏,第一关节要积极,但不是僵硬。随着音乐的语气自然表现。使旋律演奏的流畅,并且具倚音有歌唱性。
断奏有跳音和顿音两种。莫扎特的奏鸣曲中跳音和顿音的演奏区别不大。本乐章中的跳音和顿音也是如此。演奏时手指贴键,手腕放松,指尖力量集中,掌关节积极上下运动,触键面要小。演奏出的声音干倚音净、利落而富有弹性。
4. 踏板的运用
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说过一句名言:“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正确、恰当的使用踏板,对音乐深层次的表达会起到积极作用,使音乐更加光彩夺目。反之,会歪曲音乐的形象,甚至是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莫扎特的作品写作与古典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要求清晰、透明、干净的声音。因此在弹莫扎特的作品时,可少用踏板,踏板踩浅些、短些。尤其是在音阶跑动时,为了避免声音干涩,稍加踏板会使声音变得圆润、饱满。
总之,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演奏中,演奏者要充分把握其丰富的内在情感和恰当的触键方法,以及对莫扎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才能演奏出莫扎特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使其音乐魅力得到充分展现。本文单对 k.330 第一乐章的分析,并不能将其音乐完整展现。仅是自己的一点认识和体会,希望能为更多的钢琴学习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