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并确立美育思想和美育目标

热度0票  浏览243次 时间:2018年6月19日 14:48


【内容摘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一篇课文中都蕴藏着一种奥妙丰富的内容——文本中的美学思想,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令学生认识并接受它,这就是贯穿于教科书中核心内容的美育教学,也就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和达到的美育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并确立美育思想和美育目标,提升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感受人间美好的一切。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美育知识,将赋予语文一种美妙的神韵,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把握。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审美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心理属性,受教育者个体的审美心理发展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美育即审美教育对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完成美育教学的这项伟大工程,语文教学自然而然地担当起了这一项艰巨的任务,而高中语文教育目标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内涵。目前调整修改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进一步强调:语文教学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者,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并确立美育思想和美育目标,让语文教学担当起构筑人类美好情感,道德、行为工程的重任。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就语文教学而言,美育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并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自身的功能。这种过程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艺术教育,又不同于体育等学科中形体美的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欣赏,而主要是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字、词、句、篇章等教学来实施的,所以美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这里面就全面涉及到了语文美育知识和美育能力的教学。

一、语文美育知识的教育目标

自然科学是以抽象美为主要特征的,其审美观是非直接性。而在社会学科中出现的的美为鲜明的形象美,其审美观具有直接性。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美育知识,主要从语文知识本身中去探讨和挖掘,其具体教学活动表现在:

1.以“六书”为基本规则的汉字,其线条造型和结构规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表现一切事物的形象线条。首先就起源一种情感美和感觉美,具有视觉上的直观审美价值,也是世界上文字之林中唯一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文字。特别是汉字的方块字形和表意性等特点使汉字具有全方位的美。如“山”字“崚山曾嵯峨”,“ 水”字“汪洋又澎湃”,具意美、音美和形美于一身,寓感心、感身、感目于一体。而汉语多音,有声调特点,使得汉语语音响亮悦耳,抑扬顿挫,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因此,在汉字的教学中我们要从这个角度上去培养和激励学生热爱历史悠久的汉字,深挖掘出汉字的内在美。

2.语文教学中审美主体最初步的美育知识是从语汇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语汇的教学中,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色彩,情调和情感去体会感受美,获取审美知识。

3.我国源源流长的渊博深奥的语法规则,修辞手段造就了文章的语流、节奏、韵律之美,赋予了语文的一种动人的神韵。这种美育知识的特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朗读或阅读,就可感受到。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等课文,从朗读中就可以感受到其文章之美的内涵。

4.我国从千古绝唱古体诗到现代诗,其外观排列具有特色各异的形式美,其韵脚、韵律呈现的美,意象画面表现出形象美,为我们在古体诗、现代诗的教学创造了渊博的美育知识,在我们的思维、意象中展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气势磅礴、山青水秀的画卷。

二、语文美育能力的教育目标

语文美育能力的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美育的能力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审美感受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1.美的感受力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要求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课文审美感知获得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直接的把握和领悟,从而发生审美愉悦。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如:朗读、板书、图片、课本剧等手段把美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色彩美、形体之美、结构之美、力量之美、过程之美,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语文课程中要注意情感美的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之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之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忧郁之美。诸葛亮的智慧之美,张飞的率真之美,廉颇的坦诚之美,蔺相如的智慧之美。感受到这些,才能真正使学生充分体认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美的理解力

美的理解力,指的是学生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它包括学生要对审美对象美丑的认识,对审美对象美丑的理性分析;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层理解;对审美对象的形态、类型的领悟与鉴别;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因素形成的认识。

3.美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美的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美育目标的最高境界。美不仅需要感受和理解,更需要创造,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对美的追求创造的导向,才能充分发挥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因此,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更高的境界应当指向自我,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美德,发展自己的智慧,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文明的言谈举止和生活方式,这是最美好的创造,也是我们语文美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洁.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2]张隆华.《中学语文教学法》M]. 甘肃教育出版社1980.3 .

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陈学璞.《写作论》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12 .

5钱威等编《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