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应用浅析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传统机械制造业不能仍旧指望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来实现业绩增长,而只能通过转型升级和提升内部管理来实现效益的增长。借助于信息化系统,有效地进行全业务流程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须工作。标准成本法是信息化系统可实现的成本管理方法。公司在2012年12月开始实施SAP-ERP系统,标准成本也随之开始启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使用,对于标准成本的编制和运用略有感触,在此作一浅析。
关键词:标准成本 应用 浅析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运用科学方法预计在良好的生产经营效率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它是可以用来控制成本、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
它最初出现在1911年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在30年代后,与会计帐务处理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标准成本制度。从标准成本制度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它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二、标准成本应用的企业环境条件
1、 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内在需求。
标准成本发展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成本,也正是从成本控制的需求出发,公司领导提出了标准成本的应用。
2、 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空分设备是大型机械产品,一套空分设备包含8大系统150多个部机,而每个部机又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且空分设备是订单合同,每套都有不同的配置,如果手工编制标准成本将耗用大量的人力精力,且对信息传递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靠手工编制显然不现实。
公司内部原来存在着多个软件模块,各自单独运行,生产有生产开发的系统,财务有财务软件,技术有技术软件,都是信息孤岛,互不相通,资源无法共享。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公司于2012年开始整体实施SAP-ERP系统,将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全部打通,建立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ERP管理模式。由于各环节的资源可以在系统内实现共享,这给标准成本的制定和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公司在系统调试运用基本稳定后,于2013年7月份开始应用系统编制产品的标准成本。
三、
标准成本应用的基础条件
1、 明确公司选取的标准成本类型。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可分为基本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和预期标准成本:
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 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由于不能随着各生产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实际中很少被采用。
现行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它可以作为成本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不过,它需要根据变化了的生产经营条件随时加以修订,以保证其有效。
预期标准成是指根据现有生产技术条件,考虑未来时期可能的变化因素而制定 的切合下期情况的一种标准成本,是对现行标准成本的改进。
为改善经营效益,公司从有效控制成本的目标出发,选取的是现有生产能力下正常的现行标准成本。
1) 制定各种数量标准,包括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限额等。
公司产品的材料消耗是设计详图中就标注了的,SAP系统运行后,设计详图全部进入系统,材料消耗数据可以从系统中自动取数。
公司60多年来一直从事空分设备的生产,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产品工时定额的管理,成套设备部机的各生产工序都制定工时定额,这个工时定额也是车间工人用以计算奖金的依据。在实施SAP系统后,部机产品的工时定额都由生产车间录入系统。
2) 制定各种价格标准,包括材料单价、工资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在实施SAP系统后,MRP(物料需求计划)模块可以实现对所有材料的记录,并可以根据需要对材料价格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在确定材料标准价格时,可以选取不同时段的材料平均价格作为标准价格。公司考虑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以上年材料平均采购单价为标准价格。
公司近年来员工工资水平逐年适度增长,而费用水平趋于平稳,故在制定标准成本标准时以上年平均工资分配率和制造费用分配率作为标准。
各种价格标准进行年度调整,标准成本再结合绩效考核,可以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目的。
四、
标准成本的作用
1、
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运用标准成本,并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可以随时发现成本管理上的偏差,一旦两者不符,即可迅速采取纠正措施,以控制成本。运用SAP系统的标准成本管理,可随时查看到各部机分层级的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公司可以设定成本偏离的幅度,一旦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产生较大偏离时,可以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例如,发现2月份部机的生产成本偏高,查找原因可以发现,主要是2月份年终奖发放导致工资费用较高,实际人工费用高于标准工费水平,但这属于不可回避的成本,公司也无需采取措施。另一个例子就是,系统对数据的比对可以发现,有一个车间的产品单位成本明显偏高了,经过分析发现是由于生产量下降,总工时减少,但公司工资水平并未下降,导致实际的工资分配率及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提高,从而引起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偏高了,要降低单位成本,在总工资及制造费用无法下降的前提下,需要增加生产量,要生产管理部门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2、
作为成本中心业绩考核的依据
公司下属两个生产车间,均设定为成本责任中心,并对它们进行业绩考核。原来,公司是对两专业厂的产品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考核目标的。内部转移价格一直运行了近十个年头。在SAP系统实施后,开始建立标准成本,并计划以标准成本替代内部转移价格,作为对两个成本中心的考核依据。与原先粗框式的内部转移价格相比,标准成本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并且通过系统实现共享,更具有透明度。用标准成本作为考核依据,可增强员工的成本观念,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作为产品定价的基准。
公司销售部门在对外报价时,有的凭经验报价,有的要向采购或财务部门咨询成本水平,对于一个合同有多少利润空间,主要还是凭经验。通过SAP系统制定标准成本后,销售部门在报价时,可以参考标准成本,设定毛利水平再对外报价,这样可以清楚地知道一个合同有多少毛利空间,也可以在谈价时了解有多少议价空间,对于获取合同项目可以更有把握。
标准成本的应用,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借助于信息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标准成本应用的可实现性。但是,刚开始使用信息化系统、也刚开始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公司的各个业务环节,既有设计上的优化、也有生产上的工艺改进。要让标准成本真正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需要公司各业务环节通力合作,需要全员参与,真正从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入手,采取降成本措施,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书目:1、《管理会计学》(全国会计学术领军后备人才)组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