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研究
(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校,重庆涪陵 4080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进步。高中新生面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和新学习方式会感到迷茫或焦虑。了解高中新生适应期的困扰和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助于帮助高中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高中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对策研究1 高中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学习适应问题
高中与初中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学习方式方面,初中学生主要依靠老师的讲授和示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和监管呈现常态化特点;高中学生需要形成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高中阶段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师生间的探究和合作。在学习内容方面,高中阶段知识内容增多,难度增大,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在知识点间建构联系。初高中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差异,使很多高中新生在刚入学时出现了不会学习的现象。
1.2 人际适应问题
个体在进入青春期后,交往需求从父母身上转移到同伴关系中,初中阶段形成的亲密同伴关系在进入高中后被迫终止,高中新生需要重新建立同伴关系。这时的他们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尊心强,情绪敏感。尽管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由于缺乏相应技巧,往往在建立新的同伴关系时会碰壁或出现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在长时间的交往中逐渐形成,高中新生很难敞开心扉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沟通。因此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出现抑郁或焦虑情绪。
1.3 环境适应问题
进入高中意味着要开始新的生活方式。从高中作息时间的变化,到上学路线和交通方式的调整,从校园环境的熟悉到班级座位的布局,他们需要不断面对新信息和新刺激。信息超载容易引起高中新生产生焦虑、抑郁、心理疲劳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 高中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2.1 高中生自身的心理特点
高一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到17岁之间,从发展心理学的层面上看,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自尊心很强,又较为敏感,特别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于面临着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的困扰,在成绩上的挫败感,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如意,高中新生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他们比较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也十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人格特征,但因为失败或挫折,往往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的缺乏又使学生对自己和周围的事情放不下心,一有什么事情就特别担心、焦虑。
2.2 家庭教育的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造成学生产生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原因中,80%以上与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在日常的心理咨询中,经常有学生说,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有也基本上围绕着成绩。孩子自身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家长的焦虑使孩子的学习压力感倍增。再加上很多家长习惯否定和指责,这让很多本来就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加自卑和焦虑,加上一些学生在人际方面还未完全适应,有烦恼和情绪也无从宣泄。而一些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外在行为,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感受,孩子也就更不敢将内心的想法和父母沟通。家庭中缺乏沟通和理解,孩子得不到来自家庭系统的支持,情绪问题也就越发严重。这也是在本次调查的十个因子中,学习压力感、焦虑、情绪不稳定这三个因子的检出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2.3 教育体制的因素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内容上,高中的学习相比初中,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思维跨度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初中教师对教学活动控制程度较高,高中阶段则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高考的压力,佼佼者到普通角色的反差,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都需要新生一一适应,否则,便会引发压力感和焦虑情绪。加上在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各校还在尝试摸索中,学生对选科存在着各种困惑和迷茫,压力增大。
3 学校教育对策
3.1 班主任和教师的教育对策
高中新生进入新环境时接触最早、最多、最直接的人是班主任,班主任对高中新生的心理适应起主导作用。班主任可以尽早发现高中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找准切入点,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情感沟通,引导高中新生间的交往,通过班集体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同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注重对新生学习方式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如何学习,减轻学业负担给新生造成的心理压力。
3.2 开展个体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应在高中新生入学的第一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解人际交往技巧和情绪自我调节方法等,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为每位高中新生建立心理档案,掌握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变化。同时,学校需介绍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的相关信息,让新生们知道,如果出现了通过自我调节无法解决的严重心理障碍,应立即寻求心理咨询教师的帮助,解决适应期心理问题。
3.3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制度形式、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高中生与社会大环境接触较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与校园密切相关,校园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建构和谐、团结、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高中新生在适应期尽快形成对高中校园的融合感和认同感,摆脱适应期的疏离感和心理问题。
4 结 语
家庭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大本营,家长的意志对学生生涯规划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鉴于我校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但家庭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实际,家长应当主动了解新高考政策、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创设有利于子女生涯发展的各种条件;学习并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素养与技能,掌握有效的指导技巧;主动配合好学校、教师做好生涯教育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献惠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21-23.
[2]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 .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J]. 社会心理学,1997(4):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