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理工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以德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热度0票  浏览831次 时间:2020年3月23日 13:51
王蕴欢
(中共界首市委党校 安徽 界首 236500 )
摘 要:将具有丰富内涵的德治融入到乡村治理体系当中,充分发挥德治的融合、引导、教化等功能,可以为法治和自治赢得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不断滋养乡村法治精神,涵养自治意识,有助于破解乡村治理中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关键词:德治;法治;自治
乡村是社会机体的细胞,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并就提升乡村德治的措施作了宏观部署。德治作为一种以道德规范和乡规民约等手段进行的乡村治理方式,有助于破解乡村治理中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一、乡村善治,德治先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 — 2022年)》提出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其中强调要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自治、德治、法治构成的乡村治理体系中,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三治”当中,法治以国家法律规范为准绳,自治以国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础,而德治则对应着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是一个内化和成人的过程。这其中,德治具有引领作用,能够通过改善乡村社会风气、提升村民自我修养,引导乡村治理向良性发展。德治是古代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强调道德和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指通过倡导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乡村自治:德治是乡村社会善治的一个要求,关乎乡村道德文化氛围的养成;法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维系着乡村道德的底线。村民自治是显性治理,德治是隐性治理,隐性治理就是要发挥村规民约、村风民俗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法治和自治赢得情感支持和社会认同,不断滋养乡村法治精神,涵养自治意识。
二、乡村治理中德治建设面临的问题
乡村德治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都可以通过正式的社会组织、法律制度等进行构建,而德治作为一种“软约束”手段,其实施效果难以在短期内呈现,且其发挥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农村社会遭受现代不良文化思潮的冲击,影响了德治作用的发挥。
首先,德治建设出现道德滑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得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社会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于乡村生活已经被深度卷入商品经济,农村天价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兴起,乡村诚信道德观念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传统的农村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准则遭受冲击,出现农村道德滑坡问题,使得德治作用的发挥面临困境,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其次,德治载体弱化、约束力不足。在不少农村,众多农民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村中,农民缺乏组织带动和联结,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缺少利益纽带和情感纽带, “空心化”已成为乡村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德治的本质是以道德规范、村规民约来实现对村民行为的约束,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在实施手段和效力上很难与法治相比较。针对部分农民群众还存在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文明行为习惯,若没有强制的约束机制以及科学的激励机制,很难有效改善不良风气。
三、以德治带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与城市不同,乡村社会的特点是熟人社会,虽然村庄内部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村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根本性变化,加强德治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
1 、好传统传承好民风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农耕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传统道德伦理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们的观念、行为等方面。德治首先是要对农民进行道德教化,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农村社会,儒家伦理思想深具影响力,比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虽然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今天,我国原有的道德理论思想遭到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冲击,但农村仍然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特色鲜明的乡村符号,只有在乡村治理中构建更多文化符号,才能把乡村振兴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村规民约是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维护社会秩序、劝善戒恶、移风易俗等作用,以村民自我教育、自我劝诫和自我约束为主要特征,既有道德教化功能,又有乡村治理作用。好家训好家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道德建设的回归,强化了道德建设的“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因此,现代乡村德治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进行有效融合发展,规范引导传统文化习俗、家风家训,赋予其新时代的德治内涵,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拓宽德治发挥作用的空间。
2 、 “新乡贤”发挥大作用
乡贤是一方之望和乡里楷模,在农村地区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道德感召力,对稳定乡村秩序、推进乡村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乡贤来源于封建时代的乡绅,现在的“新乡贤”是指处于国家行政体制之外的村庄精英,或是返乡创业的精英人士,或是具有很高威望的本土贤达。乡贤文化既是基层民众的潜在规范,为基层社会道德提供了有力武器,也是基层民众无形的指引,是带领乡民致富的典型代表。他们来源于群众,最了解群众,最能与群众息息相通,是群众眼里的明白人,能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维护公平正义。 “新乡贤”
因为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他们可以依靠个人人格魅力和威信通过不同渠道适时成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组织,借助其道德威望在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中承担一定的作用,比如承担农村红白事当中的组织角色,解决乡邻之间的矛盾纠纷,组织领导村庄公益活动等,通过发展协同治理机构,实现多元主体多元共治的良好合力。
3 、 “好榜样”树立好标杆
一些农村地区出现文明乡风弱化、乡村文化衰落等现象,与当地少数基层干部对乡村德治建设不重视有关,切实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建设,是搞好农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更应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提升村民对农村治理的认同感。榜样的炼成,不仅能使某个人某个群体的人格升华,还能带动其所在的区域、所处的群体走向先进。要以榜样为统领,强化在乡村的宣传,弘扬主旋律,形成一种人人尊重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超越榜样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进行“文明家庭”、 “诚信户”、 “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各行各业得到认同和践行,塑造乡村良好风气。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将新时代的德治融入乡村治理,通过发挥道德的协调、约束、凝聚功能,能够发挥其内在聚合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实现乡村社会的“内在美”,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