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长教育及问题矫正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231次
时间:2019年9月09日 16:37
乔 尚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大学的核心在于育人,育人的目的在于成长。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人才,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成才、发展。 本文通过针对大学生成长教育的现状,进而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教育;问题矫正
! ! ! ! 当今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对自我成长的发展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比如,价值观念扭曲、政治信仰缺失、社会意识淡化、理想信念迷失、团队合作低下等问题。在高校教育中,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高校首先要确立的,大学生是高校的教育对象,是教育中的主体,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研究大学生成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矫正策略,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成效,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成长教育内涵与意义
(一)成长教育的内涵
成长教育(Growth! education)最初的概念,是 20 世纪七十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他们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的、长达 1000 多页的教案,结合美欧二战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虑和浮躁,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 ”简而言之,成长教育是以素质及智慧的开发和培育为主要内容,以培育身心健康的、适合社会生活的、能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睦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成长教育的意义
1. 大学生成长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状况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竞争力强、压力大,同时也充满着各种诱惑。 如今很多大学生不具备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耐挫折力不强,心灵脆弱。 近年来, 很多大学都出现大学生因为情感问题或者学业压力而自杀的现象,令人胆颤。 因此,高校应该足够重视成长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成长教育通过专业、系统的知识,经过与大学生沟通,排解学生心结,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与成长教育有关,有效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督促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发展个人潜力。
2.大学生成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的扩招,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须加强提高。 大学的首要功能就是教书育人,大学不能只注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教导学生学习做人。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的成长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大学生成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本质
近年来,高校办学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高等教育本质的意义,将大学变为职场人才的培训基地,大学为了迎合市场风向,盲目的扩张教育规模,教学内容跟着就业的指挥棒走,忽视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久而久之,高校成为批量产出就职人员之地,缺乏创新性。而成长教育主要是为了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逐步扩大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优化创新,促进学生发展。
二、大学生成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成长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国家未来的储备人才。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人的一生,并且需要学生的不断进步、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反省。 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对于成年人来说,主要以自我教育为主,成长教育为辅;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应以成长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辅。但因大学生是青年和成人的过渡期,大学生应将两者结合,促使个体的发展。 在我国,很多成长教育只是针对于中小学生,在高校实施成长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 但事实上,在高校中,每年都会出现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自杀,或者由于不重视自我成长而自我放弃、颓废。比如,很多大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信、贪图暂时的安乐、好吃懒做、沉溺手机、迷恋游戏等。我国是素质大国,不应仅仅注重应试教育,还应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高校,通常通过有限的成长教育活动,比如,通过政治课来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比如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个别谈话和班会活动进行成长教育,再或者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
(二)大学生成长教育的问题
1.对成长教育的认知不正确
很多大学生对成长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对成长教育也同样存在偏见的认知。他们认为,成长教育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它只是作为大学思想政治课的一部分, 平时主要以学好专业课知识为主。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成长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成长教育为何物。他们对学业成绩和名利性的东西过分追求,忽视了自我成长和发展中的缺失和问题。
2.缺乏系统的成长教育体系
现如今, 很多高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学业成果,缺乏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关注。很多高校都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简单地教育学生有关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方面的相关内容,或者通过班会活动、社团活动等来进行,零零散散,没有完善的培养体系,也缺乏专业的师资支持。 高校不够重视,教师也缺乏成长教育的意识,学生更是放纵自我,追求功利,成长教育变为天方夜谭。 3.成长教育脱离实践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成长教育更多的是纸上谈兵,都是教师用枯燥的讲课来传授相关自我成长的知识,一方面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单方面的成长教育很难达到教育目标,效果很难明显显现,学生缺乏实际实践的机会,无法从亲身经历中体会,自我成长、自我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一两场活动就能收到效果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深刻感受每一个细节,加强学生的印象,增强成长教育的效果。
4.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放纵自我,是自我约束力不够,没有足够的定力和能够控制自己的能力;学生追求功利,是自身对欲望的追逐,忘却本真本我,没有足够重视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压力承受能力弱,是经历的挫折太少,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受挫折的心灵比较脆弱,没有主动地走出舒适区和安全区,缺乏锻炼。
三、大学生成长教育的问题矫正
大学生成长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能够突击就能立即见效的。高校开展成长教育,一方面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和矫正措施。 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的基本任务要求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 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 不能仅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培养,还培养他们丰富自己内心的世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习成为一个人,同时使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的意义,促进整体发展。 二是,成长教育要注重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成长教育的核心,充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在多元文化中贴近学生,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开展成长教育
(一)正确认识成长教育
针对大学生和部分高校教师对成长教育认知不正确的问题,首先要打破以往的陈旧观念,多多吸取不一样的观点;其次,要主动学习,比如通过课程教育、榜样教育等,通过系统的教育,来达到正确认识成长教育的目标。 同时,要多反省自己,多多进行自我教育,遇到问题多从自身找问题,在自我认知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创新成长教育形式
成长教育不能像专业课教学那样,过分注重传授知识,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贴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材施教地、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系统性的课程,辅之以专题讲座,和各种心理辅导。 成长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也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获得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它们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是成长教育的教育内容,也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校教育、社会教化以及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十分强大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扭曲和理想信念的模糊等问题终究是因为大学生自我定位不正确。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正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受挫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把理论付诸于实践。 成长教育也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切身体会,并在该情境中得到思想熏陶。 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大学生的耐挫折力。 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比如说,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调研实践等,多下基层磨练自己的意志,多多深入了解不同角度的生活,在经历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虽然成长教育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但是成长教育高度契合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理念,深入地切合当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开展成长教育,一定要把校园文化、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结合起来,融入社会中,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促进大学生全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懒惰懈怠,也不能玻璃心,要积极向上,努力奋强,多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耐心,善于反省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他人友好、宽容、诚信,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修养,塑造有良好素质的优质大学生。 同时,无论客观情况如何,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把事情的发展转向自己的有利方面。同时,大学生应主动营造成长教育的教学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管理。 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校园是大学生的栖居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在关注大学生成长教育方面,大学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支持。 积极营造良好的成长教育的氛围,丰富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建设健康文明的文化高校。
四、小结
“成长教育”正在探寻人生命成长的密码,也在试图通过破译生命成长的密码,让生命更好地成长。 成长教育还在路上,还在不断地生长。 这一切,都需要高校、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努力!
作者简介:乔尚(1993.8-),女,江苏扬州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单位名称: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倪军,陈娟.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成长教育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265-266.
[2]吴琼.高校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18):431.
[3]侯保航.基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陈巍.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1,(02):64-66.
[5]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