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图像分析
热度0票 浏览136次
时间:2011年3月10日 10:09
【摘要】 目的 通过阴道超声对盆腔静脉曲张的超声图像分析,为临床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卵巢影像学表现。结果 对154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患者可做出定性、定位及病变程度的诊断。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具有安全、无创、经济、准确可靠等优点,是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关键词】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经阴道超声 血管形态学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是引起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1]。自觉症状与妇科客观检查所得常不相符,妇科体征较少,易造成误诊而久治不愈。本文通过经阴道超声检出154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探讨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54例病例为我院2005年5月~2007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35岁,均为经产妇,无结扎史,其中60例日常工作以长期站立为主。患者有不同程度下腹坠痛、腰骶痛、经期延长、白带多、失眠、易激动等症状;均有双侧附件区压痛。
2.方法
排空膀胱,取截石位,使用SonoScape?2000BW超声诊断仪,频率为6.0~11.0 MHz阴道探头,探头涂耦合剂套安全套后放入阴道内,对子宫、卵巢、盆腔静脉多切面探查,了解子宫形态、位置、大小,观察子宫静脉、卵巢及盆腔静脉丛的分布、范围宽度。
结 果
154例患者中,子宫后位123例,子宫前位31例,子宫壁稍厚,饱满感,不同程度增大,三径之和>150.0 mm;子宫肌壁间可见条状暗带,并可见流动的液体,最粗者管径约11.0 mm,部分患者子宫肌层微小静脉扩张呈静脉窦,细者肌壁间呈粗筛网样结构(图1)。卵巢体积增大(>12cm3)48例,但内部结构及回声均未见明显异常。子宫两旁、卵巢旁或附件区可见明显迂曲扩张的管道结构,单侧49例,其中左侧44例,右侧5例;双侧105例。这些管道结构部分可见相通处,管径最窄约4.0 mm,最宽约10.0 mm,平均7.5 mm。大部分盘曲成团状,范围最小约30.0 mm×35.0 mm×40.0 mm,最大40.0 mm×51.0 mm×60.0 mm。二维图像上61例可见管腔内呈云雾状缓慢流动的血流回声。154例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轻度70例(占53%),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两侧及盆腔血管呈平行状排列,静脉丛较局限,直径>4.0 mm(图2);中度53例,占35%,声像图表现盆腔静脉聚集呈类圆形蜂窝状团块,子宫周围血管扩张直径>6 mm(图3);重度31例(占12%),声像图表现为两侧附件区显示迂曲呈蚯蚓状、串珠状或聚集蜂窝状无回声区,其内可见云雾状缓慢流动的血流回声,最宽内径>10.0 mm。
讨 论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女性盆腔循环的特点是静脉数量较多,呈丛状分布,如子宫卵巢静脉丛、卵巢静脉丛等,各静脉丛之间均有相互的交通支连接,构造薄弱,缺乏由筋膜组成的外鞘,没有瓣膜,且管壁薄,缺乏弹性,穿行在盆腔疏松的结缔组织之中,缺少支持作用,加之盆腔静脉内血流相对缓慢,盆腔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伴随有盆腔静脉的变化。各种不同的力学因素能够影响盆腔静脉的回流速度,从而改变局部血管的压力而导致盆腔静脉淤血,如体位、长期站立等。故当受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引起盆腔静脉回流不畅时,易导致相应静脉及其属支的淤血、扩张,静脉回流不畅,因而容易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直接表现为子宫肌壁静脉血管明显增粗,子宫旁及附件区静脉血管迂曲、扩张,甚至盘曲成团,形成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是引起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1]。盆腔静脉如无明显扩张,经腹超声难以显示,经阴道超声是一种腔内超声,是采用高频阴道探头直接放入阴道穹窿部检查的新技术,分辨力明显高于经腹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内扩张成蜂窝状的静脉丛,经阴道超声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2]。文献报道正常子宫静脉内径(3.1±0.9)mm,卵巢静脉内径(2.6±0.8)mm[2],本组结果均大于正常范围。
盆腔淤血综合征还可间接表现为子宫及部分卵巢不同程度的增大,本组154例子宫及卵巢均不同程度增大。由于左卵巢静脉行程长,且几乎呈直角汇入左肾静脉,故在单侧发病者,左侧明显多于右侧。本组发生于单侧者共49例,其中左侧44例,右侧5例。再者,发生于子宫后位者明显多于子宫前位者,本组子宫后位123例,子宫前位31例,与文献报道相符[3,4],这可能因力学因素所致,子宫后位时,子宫卵巢静脉丛随子宫体的下降而屈曲在骶凹的两侧,使得静脉回流受阻而曲张淤血。大体病理常见大多数子宫后倒在骶凹里,表面呈紫蓝色或黄棕色淤斑及浆膜下水肿;子宫大于正常,可见充盈曲张的子宫静脉、两侧卵巢静脉丛和一堆“蚯蚓”弯曲在后倒的子宫侧方[3]。
盆腔淤血综合征需与盆腔后壁肿块压迫髂静脉或髂静脉内血栓形成所致的盆腔静脉扩张相鉴别,后者特点是单侧静脉扩张。 还应与下肢静脉综合征鉴别,下肢静脉综合征为肾静脉以下管腔栓塞所致,由下端静脉血栓发展而来,往往有双下肢水肿,同时在下腔静脉下段内有低回声条块填塞,因此,与本病较易鉴别[4]。
本文研究的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国内已有学者研究报道[2,4~7]。笔者认为,盆腔淤血综合征自觉症状与妇科检查不相称,常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易被认为慢性盆腔炎或附件炎而长期按炎症治疗。经阴道超声具有无痛无创、无需造影剂、安全简便、经济、重复性强等特点,通过二维图像了解血管形态学改变,根据血管内径的宽窄、血管丛范围大小,分析病情的轻重程度。因此,经阴道超声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一种有价值的手段。有助于临床施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使之成为本病的首选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立明,郝力丹,陈文卫,等.经阴道与经腹彩色多普勒显像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2):119.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07-1308.
[3]陈百成,张 静.慢性盆腔疼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117.
[4]王群梅.盆腔瘀血综合征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 (2): 1494.
[5]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3-604.
[6]孔 军,李 勇.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超声诊断[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20-1721.
[7]陈粉红,彭娴婧,刘学明,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育龄妇女盆腔静脉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6):452-454.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关键词】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经阴道超声 血管形态学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是引起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1]。自觉症状与妇科客观检查所得常不相符,妇科体征较少,易造成误诊而久治不愈。本文通过经阴道超声检出154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探讨超声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54例病例为我院2005年5月~2007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35岁,均为经产妇,无结扎史,其中60例日常工作以长期站立为主。患者有不同程度下腹坠痛、腰骶痛、经期延长、白带多、失眠、易激动等症状;均有双侧附件区压痛。
2.方法
排空膀胱,取截石位,使用SonoScape?2000BW超声诊断仪,频率为6.0~11.0 MHz阴道探头,探头涂耦合剂套安全套后放入阴道内,对子宫、卵巢、盆腔静脉多切面探查,了解子宫形态、位置、大小,观察子宫静脉、卵巢及盆腔静脉丛的分布、范围宽度。
结 果
154例患者中,子宫后位123例,子宫前位31例,子宫壁稍厚,饱满感,不同程度增大,三径之和>150.0 mm;子宫肌壁间可见条状暗带,并可见流动的液体,最粗者管径约11.0 mm,部分患者子宫肌层微小静脉扩张呈静脉窦,细者肌壁间呈粗筛网样结构(图1)。卵巢体积增大(>12cm3)48例,但内部结构及回声均未见明显异常。子宫两旁、卵巢旁或附件区可见明显迂曲扩张的管道结构,单侧49例,其中左侧44例,右侧5例;双侧105例。这些管道结构部分可见相通处,管径最窄约4.0 mm,最宽约10.0 mm,平均7.5 mm。大部分盘曲成团状,范围最小约30.0 mm×35.0 mm×40.0 mm,最大40.0 mm×51.0 mm×60.0 mm。二维图像上61例可见管腔内呈云雾状缓慢流动的血流回声。154例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轻度70例(占53%),声像图表现为子宫两侧及盆腔血管呈平行状排列,静脉丛较局限,直径>4.0 mm(图2);中度53例,占35%,声像图表现盆腔静脉聚集呈类圆形蜂窝状团块,子宫周围血管扩张直径>6 mm(图3);重度31例(占12%),声像图表现为两侧附件区显示迂曲呈蚯蚓状、串珠状或聚集蜂窝状无回声区,其内可见云雾状缓慢流动的血流回声,最宽内径>10.0 mm。
讨 论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女性盆腔循环的特点是静脉数量较多,呈丛状分布,如子宫卵巢静脉丛、卵巢静脉丛等,各静脉丛之间均有相互的交通支连接,构造薄弱,缺乏由筋膜组成的外鞘,没有瓣膜,且管壁薄,缺乏弹性,穿行在盆腔疏松的结缔组织之中,缺少支持作用,加之盆腔静脉内血流相对缓慢,盆腔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伴随有盆腔静脉的变化。各种不同的力学因素能够影响盆腔静脉的回流速度,从而改变局部血管的压力而导致盆腔静脉淤血,如体位、长期站立等。故当受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引起盆腔静脉回流不畅时,易导致相应静脉及其属支的淤血、扩张,静脉回流不畅,因而容易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直接表现为子宫肌壁静脉血管明显增粗,子宫旁及附件区静脉血管迂曲、扩张,甚至盘曲成团,形成盆腔淤血综合征。
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淤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是引起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1]。盆腔静脉如无明显扩张,经腹超声难以显示,经阴道超声是一种腔内超声,是采用高频阴道探头直接放入阴道穹窿部检查的新技术,分辨力明显高于经腹超声,能清晰显示盆腔内扩张成蜂窝状的静脉丛,经阴道超声已经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2]。文献报道正常子宫静脉内径(3.1±0.9)mm,卵巢静脉内径(2.6±0.8)mm[2],本组结果均大于正常范围。
盆腔淤血综合征还可间接表现为子宫及部分卵巢不同程度的增大,本组154例子宫及卵巢均不同程度增大。由于左卵巢静脉行程长,且几乎呈直角汇入左肾静脉,故在单侧发病者,左侧明显多于右侧。本组发生于单侧者共49例,其中左侧44例,右侧5例。再者,发生于子宫后位者明显多于子宫前位者,本组子宫后位123例,子宫前位31例,与文献报道相符[3,4],这可能因力学因素所致,子宫后位时,子宫卵巢静脉丛随子宫体的下降而屈曲在骶凹的两侧,使得静脉回流受阻而曲张淤血。大体病理常见大多数子宫后倒在骶凹里,表面呈紫蓝色或黄棕色淤斑及浆膜下水肿;子宫大于正常,可见充盈曲张的子宫静脉、两侧卵巢静脉丛和一堆“蚯蚓”弯曲在后倒的子宫侧方[3]。
盆腔淤血综合征需与盆腔后壁肿块压迫髂静脉或髂静脉内血栓形成所致的盆腔静脉扩张相鉴别,后者特点是单侧静脉扩张。 还应与下肢静脉综合征鉴别,下肢静脉综合征为肾静脉以下管腔栓塞所致,由下端静脉血栓发展而来,往往有双下肢水肿,同时在下腔静脉下段内有低回声条块填塞,因此,与本病较易鉴别[4]。
本文研究的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国内已有学者研究报道[2,4~7]。笔者认为,盆腔淤血综合征自觉症状与妇科检查不相称,常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易被认为慢性盆腔炎或附件炎而长期按炎症治疗。经阴道超声具有无痛无创、无需造影剂、安全简便、经济、重复性强等特点,通过二维图像了解血管形态学改变,根据血管内径的宽窄、血管丛范围大小,分析病情的轻重程度。因此,经阴道超声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一种有价值的手段。有助于临床施治及手术方案的选择,使之成为本病的首选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立明,郝力丹,陈文卫,等.经阴道与经腹彩色多普勒显像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2):119.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07-1308.
[3]陈百成,张 静.慢性盆腔疼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117.
[4]王群梅.盆腔瘀血综合征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 (2): 1494.
[5]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3-604.
[6]孔 军,李 勇.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超声诊断[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20-1721.
[7]陈粉红,彭娴婧,刘学明,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育龄妇女盆腔静脉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6):4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