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话轮沉默对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的影响   

热度0票  浏览65次 时间:2022年5月27日 15:44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文章结合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会话中话轮沉默现象,针对性地分析探讨了造成学生话轮沉默的原因,并结合教学体验总结了一些打破课堂沉默的相关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基于话轮沉默对有效课堂影响的浅析,旨在有效提升大英英语课堂教学连贯性,侧重师生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话轮沉默;大学英语教学;有效课堂
  0、引言
  长期以来,大学生“哑吧英语”现象依旧存在,虽说目前英语改革中大力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但在实际大学英语课堂中仍存在多数学生出于各种原因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沉默是金”大大降低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英语课堂氛围始终不能积极、主动、顺畅。本文将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大学英语课堂会话中话轮沉默现象,目的在于探讨造成学生话轮沉默的原因,并发现解决此现象的策略以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有助于大学英语有效课堂实施。
  1、话轮沉默现象概述
  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会话中沉默现象的存在,并试图从不同角度定义沉默。最早期 Bruneau 按形式与功能划分了交互式沉默(interactive silence)、心理沉默(psychological silence)以及社会文化沉默(social-cultural silence)。随后各类沉默类型亦涌现,但这些分类正负面的影响都有。然而,Levinson(1983) 根据话轮转换系统规则发展了一套实用性标准将会话沉默分为三种类型:话轮内沉默(within-turn silence),又指说话者说话过程中的停顿(pause),通常是由犹豫、心不在焉、故意或强调等情况下产生的短暂性沉默;话轮间沉默(inter-turn silence),指当前说话者在未选定下一说话人而终止说话或已选定的下一说话人立即说话间出现的“间隔”(gap)或“间断”(lapse)现象;话轮沉默(turn-silence)即话轮转换中下一说话人放弃说话的现象,如此就会传达出各种内涵或弦外之音故又称意义沉默(significant silence)。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是一种师生间对话、合作共享的交际过程,而话轮沉默现象很多时候就在师生传递间陷入“尴尬、冷场”,从而阻碍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话轮沉默对有效课堂的影响成因
  近年来,有效教学理念随着大英教学的改革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是否显著,即学生课堂中的学习互动热情自然是课堂有效性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课堂沉默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习者语言习得中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只有正确对待并剖析成因,能很好地理解在教育、社会、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课堂沉默机制,才能关系到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方能有效应对解决。
  2.1 内因机制——学生心理因素
  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是对外部输入即教学教授的加工构建的互动过程。教师通过提问或反馈等方式实现一定的输出(output),而学生则应以回答(response)方式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内在的(input)。而往往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沉默以对,或者经不断询问甚至点名后也不是主动应答或只勉强应答等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公众场合通常不善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面对提问时,对于此类学习者,沉默就自发产生了,话轮难以进行。此类沉默剖析成因,均可归为其内在心理因素,学生对于教师话轮传递中产生的提问总抱有顾虑从而回答上欲言又止、不敢表达;结合心理学理论,课堂沉默可能成为其防御措施,以此来减免因尴尬而伴有的恐惧、羞愧及戒备等形成的“闭锁”心理;抑或以沉默表达不合作、不耐烦,甚至敌意等心态。这些心理沉默均是大学英语课堂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沉默。
  2.2 外因机制——课堂话语及教学的环境因素
  课堂话语是师生言语直接的交互方式。Kramsch(1985)认为,课堂话语是一个从教学到自然话语延伸的连续体。教学过程则构成了这个连续体两极之间的课堂成员之间的互动。教学话语则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师生间。其特征是通过交流互动形成更多的流动角色,鼓励平等参与和意义协商,自然交流过程和交流的顺畅流利是课堂师生话轮转换的保障。然而,教师课堂话语等外因致使课堂话轮沉默现象更是普遍。
  2.2.1 教学模式影响因子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如翻转课堂及微课慕课等革新手段盛行,但传统教学模式渗入依旧,教学唯教材、教案是举,用统一的教育技术、统一的课程大纲设置,教师是仍是“授于渔者”,学生仍知识至上,教师若不能较好地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点设计,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或是容量过剩,或是难度节奏难以把控,从而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从消化理解掌握,最终自然而然无奈产生话轮沉默。
  2.2.2 教师提问艺术影响因子
  教师课堂富有技巧性的提问可提高师生间话轮转换,促成有效沟通互动。而现实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威慑力地提问总会担心不能完整的回答,对问题答案的准确度把握不大,从而导致学生因顾虑答错问题而留下不好印象,再综合大学生自尊心和虚荣心等心理因素作祟,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犹豫不决、欲言又止、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然师生间话轮沉默就很尴尬了。
  2.2.3 课堂现时教学氛围影响因子
  现时的教学环境,如听课示范课等,或班风较差学习型,大大影响顺畅的课堂教学。现时课堂氛围压抑、拘谨等,学生表现为不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学,此类课堂沉默亦是较为普遍。
  3、话轮沉默引导策略助力有效课堂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教与学矛盾引发的学生沉默现象,无疑教师的处理至关重要亦极具挑战,基于话轮沉默对有效课堂影响的浅析,旨在引导学生打破课堂沉默,结合教学体验总结一定的策略助力打破课堂话轮沉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3.1 提升课堂提问技巧——平衡显示和参考问题比例教师课堂恰当的提问艺术直接关系话轮持续与否。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参考问题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Questions)促使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挥,师生间“信息沟通”促成了更自然真实的交际,但又不能忽视更高要求了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力。因此避免过多的参考问题增加提问难度,致使话轮放弃。同时教师可采用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对已知信息提问旨在学生有效展示语言知识,亦是教师检查学习程度最直接的手段,此类问题暗示了学生通过已学句法回答,教师途中不断引导评价直至学生给出正确答案,自然减少了课堂沉默。可见平衡好问题类型,提升提问技巧,有效降低课堂话轮间断。
  3.2 正面积极反馈——表扬和鼓励机制
  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馈评价应慎重关注。Nunan(1991:195)说: “积极的反馈有两个主要功能: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表现是正确的;通过表扬来增加动力。”即使学生不能完全回答,可以及时纠正:“That’s all right, can you explain that in details?” /“I appreciate your answer, but….”.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吝鼓励,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将给予学生更多支持和尊重,有助于学生交际自信,从而改善课堂话轮沉默现象。
  3.3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提高课堂实效
  针对大学英语课堂中话轮沉默现象,教师教授专业知识同时,给予学生一定情感关注,不失为一种“破冰”策略。通过一些课堂导入精心设计,营造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打破学生沉默局面,教师要做到公平的对待学生,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打消学生的顾虑及削弱防御心理,建立平等轻松地说话环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
  3.4 培养自主参与意识,把握课堂展示机会
  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探索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中心说很好地体现了当前国情下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师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建设的教学过程。大学英语有效课堂即可体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与否。课堂教学中,若缺失学生自主参与,话轮沉默自然就发生了,因此教师引导启发下学习者应提升自主参与意识,把握课堂展示机会。
  4、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中,话轮沉默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会话现象,映射了不同学习者的思想、文化及认知水平等。因此话轮沉默的解读需考虑其多元决定性,如话题难易度,学习者的性别性格兴趣等,以及会话面子原则等。然而,教师恰恰需要巧妙地将各种打破课堂沉默的策略运用到位。打破课堂沉默,实现高效课堂,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方能逐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Levinson,S.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83.
  [3]Nunan,D. Introducing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Penguin English, 1991.
  [4]龚卫东.英汉会话语篇中话轮沉默的认知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
  [5]李巍.关于大学课堂中的沉默症[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苏晓华(1986-),女,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研究生(2010 级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