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阅读 启迪智慧——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广西省桂平市下湾镇邓明小学,广西桂平 537219)摘 要:阅读时代的来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思辨性的阅读?这样阅读会带来怎什么?基于语文课堂教学下的思辨性阅读,需要语文教师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将文本中潜在的信息提取、挖掘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在阅读中“辨析”,推进阅读思考,让学生们可以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促进阅读的高效化,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思辨意识以及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思辨性阅读
如今,是一个“以终身为时长”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方式发展小学生的思辨意识,即是发展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需要,又可以帮助学生认知、感知文本,有益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感悟与成长。为此,语文教师若想构建思辨性的阅读课堂,就应有意识优化阅读课堂的教学形式,对语文阅读课堂组织形式进行革新,实现阅读中“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那么,到底什么是思辨性阅读?在具体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呢?
1 何为思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的价值是什么?
思辨性阅读由“思辨”与“阅读”两者构成。前者的思辨顾名思义就是理性思考、明辨是非,是用理性的思考,诠释智慧的申辩。简单而言,就是要求小学生们在进行阅读时学会思考,明白地辨析,在不断的阅读和训练中形成思辨性的思维方式。
详细地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需要小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的能力等等,对阅读的文本进行层次化、系统化的分析和处理,并要求学会总结经验。可见,思辨性阅读需要小学生们具备较强的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阅读的文本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层层深入文本的核心。
同时,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脱离”作者固有的观点,开阔阅读视野,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新的观点,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收获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对于学生们而言,思辨性阅读既可以冲破传统、固定思维模式的“牢笼”,形成独特价值观念,又可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基于上述的种种思考,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帮助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深刻性的阅读,达到启发学生们深入思考的目的。
2 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读前推理,驱动自主阅读
若想培养小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能力,就需要学生激发起内心阅读的兴趣。首先,需要学生把阅读看作渴望去做的事,而不是教师交代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后续的阅读当中带着思辨性的思维方式去阅读。而调动小学生们乐于阅读、渴望阅读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置疑问,读前推理。
举个例子,在教学《乡下人家》时,我首先提出问题: “大家有去过乡下吗?谁体验过乡下的生活呢?你们所了解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学生们积极回答,畅所欲言,我抓住时机继续问道: “如果你有机会去体验乡下田园生活,你会遇到哪些风景?又会遇到哪些人和事呢?学生纷纷对自己的田园生活展开畅想,与其他同学讨论了起来。
紧接着,我结合学生的回答又发出了疑问: “现实中的乡下生活真的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我们的畅想与现实有哪些不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充满诗意的乡下生活吧!“
就这样,学生们纷纷参与阅读当中,抱着验证自己想象的心态对《乡下人家》开展了阅读,并对自己所想象的草原与作者笔下的乡下作对比,实现了阅读经验与生活体验相融合的目的,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成熟度。
2.2 让思辨性思维“看得见” “摸得着”
思维导图更为注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并通过线条、文字、图形等标志将众多知识结合起来,呈现在一张图纸中,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随着学生们阅读的不断深入,学生自身的思维也在不断发散,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将看似没有毫无关联的知识结成“知识网”。
例如,通过思维导图,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其准确地捕捉课堂动态资源,拓宽小学生们阅读的宽度,加深思辨思维的深度。如在《母鸡》一课中,我首先带领着学生们细致地分析课文内容,让他们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我举例演示思维导图的具体使用方法,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所喜爱的方式,结合文本内容去绘制思维导图。在最后的展示阶段中,有的学生通过“讨厌” “尊重”以及“赞扬”的脉络,画出了整篇文章的人物、地点、时间,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等。有的学生还总结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发挥自己的长项,为思维导图画上了精美的图案。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让思辨性思维“看得见” “摸得着”,使学生将课文“读薄”,再将“薄”读“厚”。
2.3 “以一带多”,丰富课堂构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核心素养都比较欠缺。为此,构建思辨性阅读教学课堂需要教师选择科学、合理、适宜学生的方式,从而弥补学生们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而“以一带多”则是一个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对《盘古开天地》进行学生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神话故事十分感兴趣,部分学生有阅读过相关的书籍。为了使学生们与神话故事有更紧密的联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思想等,与文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我以“神话故事”为主题,搜集了与主题相关的一些文本,比如《卡德摩斯战毒龙》 《鲧禹治水》 《刑天舞干戚》等。并与学生们一同组织“走进神话故事的世界”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通过“以一带多”
的方式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搭建起了桥梁,使小学生们能够在多重文本的阅读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深入思考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感悟故事的独特魅力。
3 结束语
思辨性阅读不仅是对文章知识的进一步挖掘,而且还是对浩如烟海知识的辨析,是学生不断的创造。语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们从多角度阅读文本,思考、质疑和辨别文章内容,增强探究意识,发展思辨性的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卓爱琴 .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J]. 才智 ,2012(32):122.
[2] 吴彤 . 关注言语表达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阅读策略浅谈 [J].
信息周刊 ,2018(2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