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动物模型 述评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左心室肥厚(LVH)的文献逐渐增多,从原来单纯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逐渐向实验研究及微观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随着中医药防治LVH实验研究的开展,有关LVH动物模型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增加,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病理机制出发,复制了多种高血压病LVH动物模型。笔者现就目前中医药防治LVH常用的动物模型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作一述评。
职称论文发表网
1 中医药防治左心室肥厚常用的动物模型类型
1.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是较为接近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遗传性大鼠模型,出生后不久就出现血压增高,12~16周后与同龄正常血压大鼠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HR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面积及横径在高血压初期(6周)无明显改变,7~8周龄后左室肥厚逐渐发生,14周时有显著增加,24周时增加更加显著[1]。有学者用具有补阴益阳作用的桂附八味丸早期干预治疗,可纠正血压升高,据此提示SHR可能是重要阴阳两虚模型。但其病理变化的过程复杂,以上结论尚缺乏进一步的实验证据的支持[2]。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均可从不同的机制干预SHR模型LVH的形成,如益气活血复方[3]、活血潜阳复方[4],活血化瘀类的通心络复方[5],滋肾抑肝的滋肝青阳片[6]、杞菊地黄丸[7],以及单味药丹参[8]、灯盏花素[9]、前胡丙素[10]、钩藤[11]等,均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降低SHR大鼠血压、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SHR血压增高的过程中,左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及血管周围纤维化和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不同步的,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演变规律,而导致这些变化非同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致病因素并非完全相同。
1.2 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
根据Anversa[12]的方法,平均体重为220 g(200~230 g)的SD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100 g体重)麻醉,仰卧固定后,腹部常规处理,沿膈以下2 cm处切开皮肤和肌肉,打开腹腔找到腹主动脉并分离,取一探针(直径约0.6 mm)沿主动脉的方向与分离的腹主动脉一起结扎,然后抽出探针,形成一个缩窄的腹主动脉,关闭腹腔。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狭窄5周后,形成实验性心肌肥厚模型,心肌和左心室重量明显增加。洪氏等[13]对此模型4周后开始连续给黄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8周,观察两者的抗肥厚作用。以动物的心脏重量衡量心肌肥厚程度,用HP法测定血浆及左心室组织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有不同程度的抗心肌肥厚作用,并可部分纠正肾上腺素和NE含量的异常变化。另有学者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到该模型组大鼠心肌P53mRNA的表达减少。给槲皮素75、150 mg/kg后均能明显降低心肌和左心室重量,增加大鼠心肌P53mRNA表达,提示槲皮素抗心肌肥厚作用与增加大鼠心肌P53mRNA的表达有关[14]。
职称论文发表网
1.3 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此模型用Wistar或SD大鼠,腹腔注射麻醉,经腹膜后近主动脉侧分离左肾动脉,用内径为0.2 mm银夹狭窄左肾动脉,右肾不触及,此即为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2K1C-RHR)[15]。有学者观察大鼠于术后第4周可形成明显的左室肥厚[16]。而有的学者认为,2K1C-RHR左肾动脉缩窄1周后就有明显的LVH,其左心室重量/体重(LVW/BW)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17]。此模型有关中医证候属性的研究较多,有研究表明,助阳药可使该模型动物高血压加剧,而滋阴药使之减轻,提示可能是高血压阴虚模型[18];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模型大鼠的脑组织中脑啡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而脑啡肽作为交感活性抑制性调制物,脑啡肽降低有利于交感活性增高,具有阴虚证的属性;药物反证法也证明,助阳药可使其脑啡肽含量进一步下降,具滋阴作用的六味地黄丸可使之趋向正常,更加明确了此模型的“阴虚”属性[19]。廖氏等[20]从中医病因学,大鼠的症状、体征特点,微观指标的检测及药物的反证等角度分析2K1C-RHR模型的证侯特点,结果大鼠造模后1周即表现出体重减轻,尿量减少,饮水量增加,毛发干枯,体温上升,易激惹程度增高。该模型血浆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cAMP/cGM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与人类阴虚阳亢证候特点相似。六味地黄丸与具有滋阴潜降作用的中药复方滋水降火饮,对以上改变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在降压、降低易激惹程度等方面滋水降火饮较六味地黄丸有明显的优势。该模型不仅有阴虚的一面,尚有阳亢的特征,应属阴虚阳亢证型。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模后第12周模型组大鼠的LVW、LVW/BW值明显增加,中药滋水降火饮可使其LVW/BW值明显降低,证明滋水降火饮对高血压阴虚证LVH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1]。有学者利用中药复方首乌降压胶囊防治肾性高血压大鼠LVH也取得一定效果[22]。
1.4 L-甲状腺素诱发实验性甲亢大鼠心肌肥厚
L-甲状腺素(Thy)4 mg/kg连续7 d灌胃可诱发缺血性心肌肥厚,以地黄为主药的六味地黄汤对Thy诱发的肥厚性心肌病具有治疗作用,可降低缺血心肌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减少机体儿茶酚胺的释放。而地黄煎剂可通过对缺血细胞线粒体及其Ca2+转运酶的保护作用,使细胞线粒体避免缺血损伤和ATP耗竭,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地黄对Thy性心肌肥厚的消退作用机制;并提示地黄可能具有抗甲状腺亢进的药理学作用[23]。近来有研究表明,黄连素、芍药总苷和荞麦花总黄酮对Thy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的心肌均有保护作用[24-26]。
1.5 儿茶酚胺诱导心肌肥大模型
心肌缺血或心脏压力超负荷时,交感神经活性提高,循环中的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增加,这是LVH中最敏感的调节代偿机制之一,血浆中的NE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因此,给动物持续注射大剂量NE或其它儿茶酚胺类活性物质可制备心肌肥大模型。
职称论文发表网
1.5.1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室肥厚方法
大鼠皮下植入微型NE渗透泵,根据不同情况,使其恒速释放NE 2.0~14.0 mg/(kg·d)连续3~14 d。术后可见大鼠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直径明显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在给予NE后的1~3 d,I和M型胶原表达、心房利钠多肽(ANP)表达上调。姜氏等[27]利用NE腹腔注射1.5 mg/(kg·d),2次/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同时利用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和卡托普利灌胃给药15 d,观察心电图、左心室肥厚指数(LVWI)和心重指数(HWI);同时采用比色法测定心室肌钙含量,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心肌、肾脏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生成率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与肥厚模型组比,TFBFL能剂量依赖性改善心肌肥厚大鼠心电图,降低LVWI、HWI、心肌钙含量和心肌AngⅡ含量,但对血浆肾脏AngⅡ含量及心肌、血浆和肾脏AngⅠ生成率均无明显影响,且与阳性药物卡托普利组治疗效果相近。因此认为,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有关。
1.5.2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室肥厚
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LVH的方法不一,剂量和时间不同。如有学者在大鼠皮下注入微型渗透泵,使其恒速、持续释放ISo 1~4 mg/(kg·d),连续3 d以上,即可致心室重构,HWI明显增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但心肌细胞数减少,心脏胶原组织明显增生,反映心肌细胞肥厚的相关基因,如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ANP等表达增强。秦氏等[28]用ISo 0.02 mg/kg,2次/d,连续皮下注射6周,可形成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槲皮素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降低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抑制ISo所引起的心肌肥厚。胡氏等[29]用ISo 12.5 μg/kg每天皮下注射2次,连续14 d,造成小鼠实验性心肌肥厚模型,研究知母、黄芪对模型动物的心率和心肌肥厚的作用,结果表明,知母能拮抗ISo所致的心率加快,降低HWI,知母、黄芪合用能减慢心率、提高心肌储备、改善模型动物对应激反应的能力。此外,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葛根素等均可防治此类大鼠LVH[30-32]。
2 述评
2.1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LVH实验研究来看,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对高血压LVH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防止、延缓或逆转LVH,但使用的基本上是现代医学的病理模型,难以反映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学科要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证候特点复制病证结合模型一直是中医药学开展实验研究的难点之一。有关高血压LVH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也处于探索阶段,有的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动物模型研究中如何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结合,复制出既能揭示LVH演变过程中中医证候特点,又符合LVH病理生理变化特征以及中药新药研究要求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值得探索的重要内容。②许多研究只是对中医药干预心肌肥厚疗效的简单观察,缺乏对其它相关脏器保护作用的综合观察以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远期效果的进一步研究。③中医药在降低高血压、逆转LVH方面,虽效果良好,但对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传统的辨证指标与现代医学的理化指标如何结合,以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有待深入探讨。④高血压LVH辨证的规范化、标推化研究尚待进一步完善,疗效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尚待进一步提高。职称论文发表网
2.2 研究展望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①高血压病作为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具有延迟外显性,其发病是体质、环境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后果,与中医学多因素致病的发病观有显著的相似之处,能否利用具有遗传特质的动物辅之以环境因素(如无规律的噪音刺激)、饮食因素(如高盐、高热量食物等)制造出病证结合的高血压LVH动物模型。②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意将对微观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与机体机能的整体调节结合起来,更易于赋予中医学的辨证要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③加强LVH关键病理机制的研究,通过观察其病变的演变规律,特别是结合LVH形成过程中证候的时相性特征,寻求相关证候演变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辨治提供理论支撑。④注意引入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强高血压LVH宏观证候与相关基因谱表达内在联系及其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为将来临床治疗提供高层次的理论指导。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实验方法的参与,必然能够使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LVH的研究达到更新更高的水平;找准研究的切入点,突出中医药学研究的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和一体化,中医的整体性认识和现代复杂性研究的有机结合,将给高血压病LVH的研究带来契机。
【参考文献】
[1] 于学军,戚文航,顾德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J].高血压杂志,1999,7(2):159-162.
[2] 邝安堃,龚兰生.高血压在中国[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28.
[3] 张 纯,陈利国,戴 勇,等.益气活血复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形态结构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7(9):1635-1637.
[4] 肖梅芳,周 端,胡 嵘.活血潜阳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50-53.
[5] 王华军,谢良地,姚恩辉.通心络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4):189-190.
[6] 吴华堂,范金茹.从肝治心法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81-83.
[7] 祝光礼,陈铁龙,钱宝庆,等.杞菊地黄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原癌基因c-myc、N-ras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51-152.职称论文发表网
[8] 董科奇,邓 杰.丹参注射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9):550-551.
[9] 周建中,雷 寒,陈运贞.灯盏花注射液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重构[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21(5):477.
[10] 孙 兰,饶曼人,刘培庆.前胡丙素对肾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心功能、左室顺应性及心肌胶原含量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7,32(8):578-582.
[11] 刘建斌,任江华.钩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及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40-43.
[12] Anversa P,Hagopian M.Quantitative radioaut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in experimental cardiac hypertrophy[J].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1973,29(3):282.
[13] 洪 缨,许少珍,曾德源.实验性心肌肥厚大鼠血浆与心肌儿茶酚胺含量变化及黄芪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2,22(4):368-369.
[14] 秦泰春,陈 玲,顾振纶.槲皮素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P53 mRNA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3):50-52.
[15] Kuwajima I, Kardon MB, Pegram BL, et al. Regression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two kidney one clip Goldblatt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1982,4(supple):11S.
[16] 丁小凌,李云霞.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的力速关系和收缩末期张力长度关系[J].生理学报,1991,43(5):57-63.
[17] 单铮铮,戴生明,陈 红,等.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J].高血压杂志,1997,5(3):168-170.
[18] 邝安堃,顾德官,顾天华,等.中医阴阳的实验研究(Ⅲ):附子、肉桂、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12):742-743.
[19] 顾德官,邝安堃,邱喜盛,等.中医阴阳的实验研究(Ⅲ):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脑啡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 5(2):105-107.
[20] 廖圣宝,戴 敏,刘光伟.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的探讨及药物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34-37.
[21] 董昌武,高尔鑫,胡建鹏,等.滋水降火饮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2):83-86.
[22] 刘子旺,杨瑞霞,韩景辉.首乌降压胶囊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39-740.
[23] 陈丁丁,戴德哉,章 涛.地黄煎剂消退L-甲状腺素诱发的大鼠心肌肥厚并抑制其升高的心、脑线粒体Ca2+,Mg2+-ATP酶活力[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4):27-28.
[24] 石瑞芳,韩淑英.荞麦花总黄酮对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药材,2006,29(3):269-271.
[25] 林 生,于 锋,何国新,等.芍药总甙对L-甲状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消退作用[J].药学进展,2004,28(12):551-553.
职称论文发表网
[26] 杨 静,周祖玉,徐建国.黄连素对L-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2):223-225.
[27] 姜 妍,韩淑英.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实验性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1):1287-1290.
[28] 秦泰春,顾振纶,刘世增.槲皮素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4):329-332.
[29] 胡宇驰,侯家玉.知母、黄芪对小鼠实验性心肌肥厚及反应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4):369-372.
[30] 周 青,何 蔚,周 俐.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5,28(12):1093-1094.
[31] 刘永萍,何淑英,何 蔚.灯盏花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21-22.
[32] 张 玲,王洪新,许 薇.葛根素对异丙肾上腺索致心肌肥厚大鼠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1):50-53.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左心室肥厚(LVH)的文献逐渐增多,从原来单纯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逐渐向实验研究及微观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随着中医药防治LVH实验研究的开展,有关LVH动物模型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增加,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病理机制出发,复制了多种高血压病LVH动物模型。笔者现就目前中医药防治LVH常用的动物模型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作一述评。
职称论文发表网
1 中医药防治左心室肥厚常用的动物模型类型
1.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是较为接近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遗传性大鼠模型,出生后不久就出现血压增高,12~16周后与同龄正常血压大鼠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SHR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面积及横径在高血压初期(6周)无明显改变,7~8周龄后左室肥厚逐渐发生,14周时有显著增加,24周时增加更加显著[1]。有学者用具有补阴益阳作用的桂附八味丸早期干预治疗,可纠正血压升高,据此提示SHR可能是重要阴阳两虚模型。但其病理变化的过程复杂,以上结论尚缺乏进一步的实验证据的支持[2]。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均可从不同的机制干预SHR模型LVH的形成,如益气活血复方[3]、活血潜阳复方[4],活血化瘀类的通心络复方[5],滋肾抑肝的滋肝青阳片[6]、杞菊地黄丸[7],以及单味药丹参[8]、灯盏花素[9]、前胡丙素[10]、钩藤[11]等,均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降低SHR大鼠血压、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SHR血压增高的过程中,左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及血管周围纤维化和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不同步的,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演变规律,而导致这些变化非同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致病因素并非完全相同。
1.2 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
根据Anversa[12]的方法,平均体重为220 g(200~230 g)的SD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100 g体重)麻醉,仰卧固定后,腹部常规处理,沿膈以下2 cm处切开皮肤和肌肉,打开腹腔找到腹主动脉并分离,取一探针(直径约0.6 mm)沿主动脉的方向与分离的腹主动脉一起结扎,然后抽出探针,形成一个缩窄的腹主动脉,关闭腹腔。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狭窄5周后,形成实验性心肌肥厚模型,心肌和左心室重量明显增加。洪氏等[13]对此模型4周后开始连续给黄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8周,观察两者的抗肥厚作用。以动物的心脏重量衡量心肌肥厚程度,用HP法测定血浆及左心室组织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有不同程度的抗心肌肥厚作用,并可部分纠正肾上腺素和NE含量的异常变化。另有学者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到该模型组大鼠心肌P53mRNA的表达减少。给槲皮素75、150 mg/kg后均能明显降低心肌和左心室重量,增加大鼠心肌P53mRNA表达,提示槲皮素抗心肌肥厚作用与增加大鼠心肌P53mRNA的表达有关[14]。
职称论文发表网
1.3 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此模型用Wistar或SD大鼠,腹腔注射麻醉,经腹膜后近主动脉侧分离左肾动脉,用内径为0.2 mm银夹狭窄左肾动脉,右肾不触及,此即为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2K1C-RHR)[15]。有学者观察大鼠于术后第4周可形成明显的左室肥厚[16]。而有的学者认为,2K1C-RHR左肾动脉缩窄1周后就有明显的LVH,其左心室重量/体重(LVW/BW)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17]。此模型有关中医证候属性的研究较多,有研究表明,助阳药可使该模型动物高血压加剧,而滋阴药使之减轻,提示可能是高血压阴虚模型[18];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模型大鼠的脑组织中脑啡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大鼠,而脑啡肽作为交感活性抑制性调制物,脑啡肽降低有利于交感活性增高,具有阴虚证的属性;药物反证法也证明,助阳药可使其脑啡肽含量进一步下降,具滋阴作用的六味地黄丸可使之趋向正常,更加明确了此模型的“阴虚”属性[19]。廖氏等[20]从中医病因学,大鼠的症状、体征特点,微观指标的检测及药物的反证等角度分析2K1C-RHR模型的证侯特点,结果大鼠造模后1周即表现出体重减轻,尿量减少,饮水量增加,毛发干枯,体温上升,易激惹程度增高。该模型血浆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cAMP/cGM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与人类阴虚阳亢证候特点相似。六味地黄丸与具有滋阴潜降作用的中药复方滋水降火饮,对以上改变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在降压、降低易激惹程度等方面滋水降火饮较六味地黄丸有明显的优势。该模型不仅有阴虚的一面,尚有阳亢的特征,应属阴虚阳亢证型。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模后第12周模型组大鼠的LVW、LVW/BW值明显增加,中药滋水降火饮可使其LVW/BW值明显降低,证明滋水降火饮对高血压阴虚证LVH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1]。有学者利用中药复方首乌降压胶囊防治肾性高血压大鼠LVH也取得一定效果[22]。
1.4 L-甲状腺素诱发实验性甲亢大鼠心肌肥厚
L-甲状腺素(Thy)4 mg/kg连续7 d灌胃可诱发缺血性心肌肥厚,以地黄为主药的六味地黄汤对Thy诱发的肥厚性心肌病具有治疗作用,可降低缺血心肌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减少机体儿茶酚胺的释放。而地黄煎剂可通过对缺血细胞线粒体及其Ca2+转运酶的保护作用,使细胞线粒体避免缺血损伤和ATP耗竭,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地黄对Thy性心肌肥厚的消退作用机制;并提示地黄可能具有抗甲状腺亢进的药理学作用[23]。近来有研究表明,黄连素、芍药总苷和荞麦花总黄酮对Thy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的心肌均有保护作用[24-26]。
1.5 儿茶酚胺诱导心肌肥大模型
心肌缺血或心脏压力超负荷时,交感神经活性提高,循环中的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增加,这是LVH中最敏感的调节代偿机制之一,血浆中的NE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因此,给动物持续注射大剂量NE或其它儿茶酚胺类活性物质可制备心肌肥大模型。
职称论文发表网
1.5.1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室肥厚方法
大鼠皮下植入微型NE渗透泵,根据不同情况,使其恒速释放NE 2.0~14.0 mg/(kg·d)连续3~14 d。术后可见大鼠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直径明显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在给予NE后的1~3 d,I和M型胶原表达、心房利钠多肽(ANP)表达上调。姜氏等[27]利用NE腹腔注射1.5 mg/(kg·d),2次/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同时利用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和卡托普利灌胃给药15 d,观察心电图、左心室肥厚指数(LVWI)和心重指数(HWI);同时采用比色法测定心室肌钙含量,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心肌、肾脏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生成率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与肥厚模型组比,TFBFL能剂量依赖性改善心肌肥厚大鼠心电图,降低LVWI、HWI、心肌钙含量和心肌AngⅡ含量,但对血浆肾脏AngⅡ含量及心肌、血浆和肾脏AngⅠ生成率均无明显影响,且与阳性药物卡托普利组治疗效果相近。因此认为,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有关。
1.5.2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室肥厚
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LVH的方法不一,剂量和时间不同。如有学者在大鼠皮下注入微型渗透泵,使其恒速、持续释放ISo 1~4 mg/(kg·d),连续3 d以上,即可致心室重构,HWI明显增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但心肌细胞数减少,心脏胶原组织明显增生,反映心肌细胞肥厚的相关基因,如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ANP等表达增强。秦氏等[28]用ISo 0.02 mg/kg,2次/d,连续皮下注射6周,可形成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槲皮素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降低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抑制ISo所引起的心肌肥厚。胡氏等[29]用ISo 12.5 μg/kg每天皮下注射2次,连续14 d,造成小鼠实验性心肌肥厚模型,研究知母、黄芪对模型动物的心率和心肌肥厚的作用,结果表明,知母能拮抗ISo所致的心率加快,降低HWI,知母、黄芪合用能减慢心率、提高心肌储备、改善模型动物对应激反应的能力。此外,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葛根素等均可防治此类大鼠LVH[30-32]。
2 述评
2.1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LVH实验研究来看,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对高血压LVH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能防止、延缓或逆转LVH,但使用的基本上是现代医学的病理模型,难以反映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学科要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证候特点复制病证结合模型一直是中医药学开展实验研究的难点之一。有关高血压LVH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也处于探索阶段,有的学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动物模型研究中如何将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结合,复制出既能揭示LVH演变过程中中医证候特点,又符合LVH病理生理变化特征以及中药新药研究要求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值得探索的重要内容。②许多研究只是对中医药干预心肌肥厚疗效的简单观察,缺乏对其它相关脏器保护作用的综合观察以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远期效果的进一步研究。③中医药在降低高血压、逆转LVH方面,虽效果良好,但对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传统的辨证指标与现代医学的理化指标如何结合,以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有待深入探讨。④高血压LVH辨证的规范化、标推化研究尚待进一步完善,疗效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尚待进一步提高。职称论文发表网
2.2 研究展望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①高血压病作为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具有延迟外显性,其发病是体质、环境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后果,与中医学多因素致病的发病观有显著的相似之处,能否利用具有遗传特质的动物辅之以环境因素(如无规律的噪音刺激)、饮食因素(如高盐、高热量食物等)制造出病证结合的高血压LVH动物模型。②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意将对微观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与机体机能的整体调节结合起来,更易于赋予中医学的辨证要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③加强LVH关键病理机制的研究,通过观察其病变的演变规律,特别是结合LVH形成过程中证候的时相性特征,寻求相关证候演变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辨治提供理论支撑。④注意引入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强高血压LVH宏观证候与相关基因谱表达内在联系及其中药干预的实验研究,为将来临床治疗提供高层次的理论指导。
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实验方法的参与,必然能够使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LVH的研究达到更新更高的水平;找准研究的切入点,突出中医药学研究的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和一体化,中医的整体性认识和现代复杂性研究的有机结合,将给高血压病LVH的研究带来契机。
【参考文献】
[1] 于学军,戚文航,顾德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动态变化[J].高血压杂志,1999,7(2):159-162.
[2] 邝安堃,龚兰生.高血压在中国[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28.
[3] 张 纯,陈利国,戴 勇,等.益气活血复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形态结构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7(9):1635-1637.
[4] 肖梅芳,周 端,胡 嵘.活血潜阳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4):50-53.
[5] 王华军,谢良地,姚恩辉.通心络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4):189-190.
[6] 吴华堂,范金茹.从肝治心法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81-83.
[7] 祝光礼,陈铁龙,钱宝庆,等.杞菊地黄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原癌基因c-myc、N-ras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51-152.职称论文发表网
[8] 董科奇,邓 杰.丹参注射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9):550-551.
[9] 周建中,雷 寒,陈运贞.灯盏花注射液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重构[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21(5):477.
[10] 孙 兰,饶曼人,刘培庆.前胡丙素对肾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心功能、左室顺应性及心肌胶原含量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7,32(8):578-582.
[11] 刘建斌,任江华.钩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构及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40-43.
[12] Anversa P,Hagopian M.Quantitative radioaut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in experimental cardiac hypertrophy[J].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1973,29(3):282.
[13] 洪 缨,许少珍,曾德源.实验性心肌肥厚大鼠血浆与心肌儿茶酚胺含量变化及黄芪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2,22(4):368-369.
[14] 秦泰春,陈 玲,顾振纶.槲皮素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P53 mRNA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3):50-52.
[15] Kuwajima I, Kardon MB, Pegram BL, et al. Regression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two kidney one clip Goldblatt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1982,4(supple):11S.
[16] 丁小凌,李云霞.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的力速关系和收缩末期张力长度关系[J].生理学报,1991,43(5):57-63.
[17] 单铮铮,戴生明,陈 红,等.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肌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J].高血压杂志,1997,5(3):168-170.
[18] 邝安堃,顾德官,顾天华,等.中医阴阳的实验研究(Ⅲ):附子、肉桂、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12):742-743.
[19] 顾德官,邝安堃,邱喜盛,等.中医阴阳的实验研究(Ⅲ):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脑啡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 5(2):105-107.
[20] 廖圣宝,戴 敏,刘光伟.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中医证候属性的探讨及药物作用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34-37.
[21] 董昌武,高尔鑫,胡建鹏,等.滋水降火饮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2):83-86.
[22] 刘子旺,杨瑞霞,韩景辉.首乌降压胶囊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39-740.
[23] 陈丁丁,戴德哉,章 涛.地黄煎剂消退L-甲状腺素诱发的大鼠心肌肥厚并抑制其升高的心、脑线粒体Ca2+,Mg2+-ATP酶活力[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4):27-28.
[24] 石瑞芳,韩淑英.荞麦花总黄酮对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药材,2006,29(3):269-271.
[25] 林 生,于 锋,何国新,等.芍药总甙对L-甲状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消退作用[J].药学进展,2004,28(12):551-553.
职称论文发表网
[26] 杨 静,周祖玉,徐建国.黄连素对L-甲状腺素诱发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2):223-225.
[27] 姜 妍,韩淑英.荞麦花叶总黄酮对实验性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1):1287-1290.
[28] 秦泰春,顾振纶,刘世增.槲皮素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4):329-332.
[29] 胡宇驰,侯家玉.知母、黄芪对小鼠实验性心肌肥厚及反应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4):369-372.
[30] 周 青,何 蔚,周 俐.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5,28(12):1093-1094.
[31] 刘永萍,何淑英,何 蔚.灯盏花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肌肥厚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21-22.
[32] 张 玲,王洪新,许 薇.葛根素对异丙肾上腺索致心肌肥厚大鼠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