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抗凝系统的临床检测

热度0票  浏览162次 时间:2011年2月18日 10:16
【摘要】 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关键词】抗凝血 类型检测怎么发表论文
         (一)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
        1.原理  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活性测定和定量测定法,此处介绍发色底物法定量测定。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的原理是将待测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在37℃条件下孵育一定时间,使血浆中的AT-Ⅲ与凝血酶结合,形成1:1的复合物。然后加入显色底物并继续孵育,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显色底物,裂解出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PNA)。反应体系的显色强度与剩余凝血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待测血浆中的AT-Ⅲ活性呈负相关。
        2.试剂
        (1)标准血浆。
        (2)底物S2238,浓度为5×10-7mmol/L。
        (3)凝血酶溶液牛凝血酶用生理盐水配成7.5~7.7U/ml,每,10ml溶液中加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0.8 g混合。
        (4)Tris肝素缓冲液0.05mol/L,7.5×10-3mol/L EDTA-Na2,1.75×10-4mmol/L氯化钠,用1mol/L盐酸调节pH至8.4,每升缓冲液中含肝素3万U。
        3.操作
        (1)将标准血浆及待测血浆进行一系列稀释。
        (2)将一系列稀释的标准血浆及待测标本与Tris肝素缓冲液混合,于37℃温育5分钟。
        (3)加过量的凝血酶50μl,混匀,37℃温育30秒。
        (4)加底物150μl,混匀,37℃温育30秒。
        (5)加50%醋酸终止反应后,在405 nm下测定吸光度。怎么发表论文
        (6)以标准品AT-Ⅲ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半对数纸上作校正曲线。
        (7)根据受检者标本的吸光度值在校正曲线上查出其AT-Ⅲ,若标本预先经过稀释,必须乘以稀释倍数。
        4.参考值  (108±5.3)%。
        5.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诊断由AT-Ⅲ缺乏引起的血栓性疾病。
        (1)增高:见于血友病A和B、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过程中。
        (2)减低: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AT-Ⅲ缺乏 。遗传性AT-Ⅲ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在手术后、创伤后、感染后、妊娠或产后反复发生静脉血栓。获得性AT-Ⅲ缺乏见于:
        ①AT合成降低,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常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伴有血栓形成。
        ②AT丢失增加,见于肾病综合征。
        ③AT消耗增加,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DIC、脑血管病变、口服避孕药等。
        (二)蛋白C测定  
        1.原理  蛋白C的发色底物法测定原理是将待测血浆中加入蛋白C激活剂(铜斑蛇的蛇毒)。活化的蛋白C(APC)可水解随后加入的发色底物,释放出显色剂PNA,PNA的量与血浆中 APC的量成正比。
        2.试剂与方法  与上述发色底物法AT-Ⅲ类似,此处不再做介绍,或可参照有关的操作说明书。
        3.临床意义  PC缺乏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栓,发病部位以下肢深静脉与肺栓塞常见;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肠系膜静脉及脑静脉血栓也较多见。
        PC缺乏症可由获得性或遗传性原因引起:①获得性PC缺乏症:血浆蛋白C活性和水平降低可由PC的生成减少、消耗过多、辅因子PS活性下降,以及药物、炎症、肿瘤、狼疮抗凝物等不同原因引起;②遗传性PC缺乏症。
(三)游离蛋白S(FPS)测定
        1.原理  免疫比浊法第1步先向待检血浆里加入吸附了乳胶的纯化C4B,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血浆中的游离PS与C4B结合;第2步再加入抗PS的单克隆抗体乳胶试剂,使其与血浆中 PS-C4B复合物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待检血浆中大分子复合物的浓度与游离PS的量成正比。
        2.试剂与方法  本项目所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的具体方法在本书免疫学检验部分有较详细介绍,试剂中除相应的抗PS的单克隆抗体外,其他也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赘述。或可参照有关的操作说明书。
        3.临床意义  PS缺乏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反复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或肠系膜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年轻人。
        (1)获得性PS缺乏症
        ①促使C4B增加,降低FPS的原因:妊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炎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吸烟等。
        ②促使PS降低的疾病:早产儿、维生素K缺乏、香豆素类药物治疗、乳腺癌化疗、肝病等。
        ③PS与细胞结合增多的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2)遗传性PS缺乏症。怎么发表论文
        (四)狼疮抗凝物质测定
        该物质是存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血浆中的一种抗磷脂的自身抗体。最早发现在SLE患者血清中,故名。
        狼疮抗凝物质(1upus-type anticoagulants,LAC)通过结合磷脂复合物及抑制磷脂表面发生凝血反应来干扰依赖磷脂的凝血过程而起作用。
        1.原理  凝固法狼疮抗凝物质测定包括两个试验内容:狼疮抗凝物筛选试验(LAC-S)、狼疮抗凝物确认试验(LAC-C)。
        第1步是LAC-S,试剂中含有与蝰蛇毒结合的稀释磷脂,该试验对LAC非常敏感。蝰蛇毒可直接激活因子X,在因子V的辅助下可激活凝血酶,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引起血浆凝固。如果待测血浆中含有LAC(抗磷脂抗体),则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如果LAC-S结果明显延长,则必须做LAC-C。
        第2步LAC-C,试剂中含有高浓度的磷脂,如果检测结果恢复正常,则证明血浆中确有磷脂抑制物存在。
        第3步按下式计算结果:
        LAC-S值/LAC-S正常人均值=LAC-S比率。
        LAC-C值/LAC-C正常人均值=LAC-C比率。
        2.参考值  LAC-S、LAC-C正常人均值来源于该试剂说明书,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LAC-S比率/LAC-C比率=标准化 LAC比率。
        3.结果解释
        (1)标准化比率>2.0,有大量LAC存在。
        (2)标准化比率在1.5~2.0,中等量LAC存在。
        (3)标准化比率在1.2~1.5,有少量LAC存在。
        4.临床意义  LAC阳性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出血,反而与血栓形成有关,LAC阳性患者中约有1/3发生血栓,最常见的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大血管血栓。由于凝血和抗凝血过程均依赖磷脂的参与,因此LAC由于抑制磷脂的生物学特性,在体外产生抗凝效应,而在体内可促进血栓的形成。
        (五)血浆肝素浓度(HepUF,HepLMW)检测
        1.原理  发色底物法测定原理为:先向待检血浆中加入AT,血浆中的肝素与AT结合成肝素-AT复合物。然后再向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因子Xa,肝素-AT复合物可以灭活因子Xa的活性。剩余的因子X a可以水解随后加入的底物,释放出显色剂PNA。 PNA的量与血浆中肝素水平呈反比。
        2.方法与试剂  与上述发色底物法AT-Ⅲ类似,此处不再做介绍,或可参照有关的操作说明书。
应根据临床患者所使用的肝素种类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定标物做定标曲线。
        3.临床意义  检测血浆肝素浓度和监测不良反应。怎么发表论文
参 考 文 献
[1]李金泉,江一民,吴翼伟,崔岗,张海涛,苏成海,张玮.抗凝血酶Ⅲ测定在血栓形成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高飞,杨万兴.抗凝血酶III,纤溶酶原及D-二聚体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激光杂志;2003年05期.
[3]叶跃红,李兴禄.抗凝血酶Ⅲ活性在几种易栓症疾病中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