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西林县马蚌镇中心小学,广西白色 533509)
摘 要:心理健康始终是教育事业重点关注的热议课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以及高尚道德的关键时期,虽然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尚未成型,但是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小学生的好奇心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论好坏均可被小学生接受并消化,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即为结合学生当前心理的发展规律,通过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推动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复合型应用人才。
1 农村小学生的现存心理健康问题
1.1 学生缺乏积极性
目前,多数农村小学生均存在自闭、自备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同时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发现部分学生的自卑感较重,因此紧缩心门,与教师、学生、朋友以及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集体活动更是提不起兴趣,从而降低了综合素质教育质量。
1.2 心理承受能力差
农村小学生是所有学生群体中最易产生负面心理的类型,由于乡镇小学缺少先进的心理教育方法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因此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及质量较低,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无法夯实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在教学中,一旦学生被失败挫折便会自暴自弃,没有再次挑战难题的锐气和勇气。
1.3 学生缺乏自信心
现阶段,乡镇小学的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教师的教学思维相对传统,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因此无法为自身及学生明确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同时课堂或课下作业的布置也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适当的动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会经常发现,多数学生在课堂表现不积极,时刻处于被动。
2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因
2.1 家庭因素
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结合乡镇小学的健康教育现状分析,绝大多数家庭均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一心追求经济收入,自以为只要为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条件即可,殊不知正是这种错误的教育思维才导致孩子的心理逐渐发生畸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
2.2 学校因素
农村小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其中,多数情况下均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引导人的教师自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做出榜样,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响应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强力号召,在学校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2.3 学生因素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均为成熟,较易出现偏差。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仍处于不稳定时期,容易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故而教师应当努力增加学生的阅历,为学生补充心理健康知识与经验,同时也可夯实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此保障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重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对策
3.1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融入心理教育
众所周知,课堂是任何学科的教学主阵地,是教师落实教学方案的场所,是学生发挥自身才华的舞台,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积极效用。各学科其实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并将其合理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学科的真正作用,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3.2 开展针对性加强的心理辅导活动
乡镇小学的心理教育具体分为两种,包括直接干预以及健康矫治,需要校方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活动,以此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矫正及有效干预。目前为止仍有各乡镇小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故而学生应重点发展心理教育,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糅合校方、家庭及社会教育网络
结合生态发展观来看,学生的心理行为实际上就是在学生本身与外界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系统。具体而言,教师可从环境影响出发,拓展心理健康的教育渠道,有机融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网络,形成较为完善且高效的教育网络系统,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学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皆处于关键的成长时期,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杜绝学生与负面因素之间的接触,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角度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助推综合素质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深入渗透,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婷,王宏,刁华,等 . 同伴教育对青春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J]. 中国学校卫生,2020(3):375-378.
[2] 卫萍 . 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J]. 中国特殊教育,2014(9):60-66.
[3] 熊昱可,骆方,白丁元,等 .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构建的视角与思考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