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读博为导师干活,成新型廉价劳动力
“我太臊皮了。”3月4日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恒明在人人网个人主页上留言。
2月下旬,杨恒明在人人网个人日志中贴出《北京大学退学声明》,声明中介绍了自己给导师和实验室做“苦力”的经历。他写道:“一种几乎毫无创造性的琐碎重复劳动,就是把工程文件修改、修改格式从一个软件流到另一个软件,来回折腾,类似打铁磨洋工,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几乎不带任何思考创新内容。”
杨恒明身上的“北大招牌”让这则“退学声明”一出,便引起网上一片热议。尽管两天后,杨恒明删除了声明,并几次补充说明,称希望结束外界的“议论纷纷”,并称此前的声明为“一时发泄,有些偏激”,也没能让这一事件的舆论温度降下来。
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如今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硕士生求学阶段的科研和实践,以及导师角色长久以来的威权影响,也使得原本隐身高校院内的硕士生角色和尴尬定位显像。
导师是“老板”“读研就是干活的”
博士毕业于西安一重点工科大学的庄先生(化名)看到这则声明时说:“我硕博连读,都是一个导师。我确实觉得在学校那阵子就是完全跟着老板(导师),是学生更是徒弟,就是下属,还不分钱。”
目前,36岁的庄先生在西安高新区和同学合伙经营一家软件公司。当初见到杨恒明“退学声明”一事在母校BBS上转载,且留言附和者众,他就多次跟帖留言,向学弟学妹们喊话“小不忍则乱大谋”。
1994年,庄先生从吉林一个小镇考入西安这所重点工科大学,专业是计算机通信工程。本科即将毕业时,他和很多同学都签约深圳华为公司,“当时都是公司直接整班整班的来系里签约。”不过,最终他被保送本专业研究生。当时,辅导员找他谈话时说,系里一位教授点名要本专业前三名。
“以前老板给我们带过课,就感觉这人很牛。一节大课不用教案,近百个数据都是直接用粉笔写出来。”庄先生所说的老板就是自己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这个称呼很早以前就有,可能和早些年的社会上流行下海经商有关——能揽活儿的都是老板。不过,当面还要称老师。”庄先生说。
关于杨恒明退学声明中抱怨“修改文件格式时间太长”,庄先生说:“有年夏天我和同学整整焊了三个月的电路板,还都是一模一样的板子,盛夏的西安成天里和烙铁打交道,确实累,中间还中暑了。”
“那批活儿是老板给外边做的,给我们说是科研实践。”整个硕士生阶段,庄先生记不清总计有多少额外的“科研实践”,因为总是有活儿做,几乎少有中断。
“硕士生三年我全在实验室。三年寒暑假加在一起最多有20天时间,剩下都是干活儿,那时候都说自己是给老板当牛。辛苦是肯定的,就看大家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我到现在都不憷这些,可能就是当时打下的基础。”
至于当时有无补助,庄先生在和同学电话核实后才想起来,那年中秋节后,导师找他们一起吃饭。
在攻读博士阶段,随着发表论文压力很大,导师也很少让他参与一线的体力劳动,转而成为新的硕士生的日常管理者。“硕士生们背后把我们这样的博士生叫做二老板。”在多所高校的BBS上,有关硕士生给导师“打工”的讨论已经老生常谈。记者联系到6位在读硕士生,其中4位来自工学学科的硕士生都说目前也在做。
记者也采访了多位高校硕士导师。多位导师表示:硕士阶段研究方向必须引领或者紧跟所在专业技术流,这也就决定了此阶段研究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动手必要性。“如果一个技术连实验室门都没有出,就不会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