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本文以本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进行逐一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并期待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的成因[1-4]
1.1 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学校变成“托养所”
随着高校升学率的扩招,新读书无用论盛于世,之所以加上“新”字,主要为了区别建国后前两次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由于社会的转型变革,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逐渐弱化,出现很多新的情况,人们习惯把发生在21世纪初的这次读书无用论思潮称为新读书无用论。新读书无用论的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否定,而是对读书所带来的收益持否定态度,过高的高等教育支出与日益微弱的教育回报率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农村人大部分跳出农村在城市打工,眼睁睁的看到许多血淋淋的例子;如“高文凭回乡务农”“高文凭创业经商”“高文凭四处流浪”,这无形之中给许多“望子成龙”的农民内心很大的打击和冲击,家长的这种思想无疑在部分初中学生之中产生影响,这就是“读书无用”在他们心目中的反应,从此学生从心态上会变成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厌学心理。
1.2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大
每位家长都会“望子成龙”,但是成绩是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不论子女怎么努力,都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必然导致他们的愧疚和自卑心理,不敢面对家长。例如我们学校一位学生王小蒙,初中入学后第一场考试排在班级第四名;但是王小蒙的父母对女儿的成绩很不满意,因为他们已习惯头上有着“第一名”光环的女儿,他们希望王小蒙能一直带着它走进最高学府的大门。父亲责备她太骄傲,学习不认真;母亲失望的眼神让蒙蒙更加难受。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蒙蒙拼命看书、做习题。第二次考试,她前进了一名。但这点进步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他们认为王小蒙工夫没有用到家。他们拒绝女儿接触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许看电视、不许玩、不许看课外书,吃完饭就得去看书做题。这种压迫性的学习并没有让蒙蒙向第一名迈进,她的成绩反而一步步下降,高一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在班里排在了30名以后,最后导致王小蒙厌学的地步。
1.3 “留守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易受不良环境影响
我们对学校1653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有87.9%是留守儿童,而我们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数据统计和情况摸底,分析结果显示有91.9%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无人辅导”。因为缺少及时的家庭关爱和教育引导,多数“留守儿童”的性格比较自我,在学校里也比较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器重,而很多“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等长辈在一起生活,他们对孩子比较溺爱又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一段时间以来,格调低下的,充满暴力的,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农村“六害”中的“几乎全民参与”的赌博,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给学生塑造了不良心理行为模式,无意中成为孩子模仿对象。
二、克服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的对策[5,6]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初中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与生是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良好习惯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会导致自己去上歧途。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多方式评价,而不能一味的凭学习成绩决定学生的优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然后重点的进行逐步培养;而对于热爱学习的学生,教师应该重点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首先应该全面了解他们的特点及学习基础,分析具体原因并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公安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充满暴力的,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的治理,并彻底取缔农村“六害”,从而降低对初中生的影响,从而避免学习不良现象。面对学生课余活动匮乏的现状,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学校课堂上开设一些常识课,增加农村留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指导他们掌握日常生活技能。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必将进一步深化,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农村初中生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村初中学生读书无用论的蔓延,学校变成“托养所”、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大和“留守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易受不良环境影响等不良现状进行逐一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我的研究能够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并期待引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唐春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7:4.
[2] 孙玉娜 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7):2084.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8.
[4] 黄艳苹.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状况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0):671.
[5] 陈思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44.
[6] 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