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城市休闲街建筑及景观设计分析
(250000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烟台是闻名中外的滨海城市,滨海景观作为烟台城市形象的窗口,是游客了解烟台的主要区域,是市民休闲、观赏、锻炼身体和社会交往的良好场所。烟台的滨海景观建设主要集中在沿海一线的滨海步行道上,烟台山景区作为滨海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滨海景观区域以烟台山为中心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重新规划设计,如今成为游客的休闲娱乐场所。烟台山风景区内植物配置合理,绿化率极高,驻足这里可以将烟台东部的海域尽收眼底。
城市的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文化及环境特点,所以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是城市环境工程的重中之重。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者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且烟台地区河流较广,更适合发展水体景观。从发展史来看,该基地临近烟台山、广仁路等烟台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本文介绍了烟台临海现今景观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在烟台地区设计好特色的水体景观,为烟台的城市景观进行改进。
由于烟台山景区附近的旧船厂有限的空间内集中了滨海及可利用率较高、功能性较强,公园、广场、绿化等景观设计很少等特点,因此本论文论及的部分主要是改造烟台山景区附近的旧船厂区域。
水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又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滨水景观空间的出现又必将成为环艺设计界的一大重要课题.其重要意义可谓极为之深远,因此一个好的滨水景观设计工程将改变一方人民的生活质量,及人对自然环境的心理需求。
90年代以后,经历了战争、经济萧条等历史因素的城市滨水区,从“失落的城市空间”重新成为城市中充满活力的部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美国人充分利用了滨水区的各种商业手段和商业设施,将衰落的城市引领向新的繁荣。城市滨海区的发展趋向整体性、大规模的同时,后现代主义对这些区域空间观念的影响巨大,诚空间中的人性尺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强调步行道、步行街,在操作层面上则更加注重提高开发的有效性,扩大功能的开发。
烟台山景观区、第一海水浴场及滨海广场为代表的滨海景观区是烟台市景观建设比较完善的区域,它们代表了烟台市滨海景观设计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国滨海城市建设的环境与现状。一方面,可以总结出烟台市滨海景观设计的规律、蕴含的地域和人文特色;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可以对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个景观区有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总结烟台市滨海景观设计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内外其他滨海城市的经验,取长补短。
生活中,只要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系统发生了互动的关系,就会涉及到比较和可比性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景观设计领域也是如此。这种现象暴露了彼此间处于悬隔状态的人寻求物质现实和人类渴望认识、理解的需求。因此,比较作为一种理解和互动的途径就成为不同人群生活现实之间的转译。
烟台滨海景观的发展特点与烟台历史和以历史沿革为线索的行政区划紧密相连。各处滨海景观区域的发展历程不 同。
滨海、靠山、工业、历史街区的符号,使得老船厂的区位优势得以凸显,同时也是本次设计的立意点和出发点。设计的立意定位在对原有场地环境的保护和改造,所以在平面设计中,主要是延续了原有场地的肌理状况并予以加强。
整个平面的图底关系能够看到原有的场地肌理影子。 平面的组织以直线和曲线相结合的形式。直线主要运用在园区内部,迎合工业的刚硬气息,曲线主要运用在滨海区域,体现一种海洋的自由感。 设计中尊重原有场地的肌理,通过梳理整治,对其原有的环境肌理进行强化,使原有的场地记忆得以延续。将整个场地的核心区域设定在入海轨道及两侧区域,旨在还原当时的生产场景及工艺流程,给游览者提供一个观赏、参与、体验的过程,强化场所精神。
本场地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与烟台山相邻。东临烟台山景区,西面临海,本为船厂,现已废弃。
基地临近烟台山、朝阳街、广仁路等烟台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可作为烟台的游览线上的一部分进行改造。
本方案以改造和利用船厂为主题,通过增加游览休憩空间,保留和改造原有建筑,以此来完善船厂的使用功能,增加人的参与性。
船厂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并且地势下沉,与外界联系较少,不易发现,与烟台山景区更没有任何联系,本方案通过增加道路实现两区域的往来,使人们能够直接通过烟台山进入船厂,丰富了原来的旅游路线。
船厂面临渤海,视野开阔,海风徐徐,能够给人创造一种较为舒适的环境,而建筑本身也可以用来遮风挡雨,与此同时,平缓的曲线构筑缓和了死板的海岸,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丰富了整个海岸线。
本次改造将是旧船厂的新起点,将旧船厂改造为功能全面的可游览,可停留,可参观的生态船厂。
场地与烟台山景区相邻,因此主入口与次入口皆与烟台山相通,主出入口主要是围绕广场散步观赏场所为主线路,而次出入口是围绕着休闲休憩为主。
主次出入口线路也将场地自然地划分为了步行观赏区与休闲休憩区,使游客明了的进行选择。
广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景观小品观赏区,主要提供游客观赏优美的景色,陶冶情操。第二个部分为绿植步行区,主要是为了人们在散步游览的同时,绿植在起到观赏的同时做到遮阴的作用。第三个部分为休闲休憩区,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身心的休息。
在基地的植物配置上选择的大部分都是耐盐碱的植物,因为基地靠近烟台山,地势下沉,有滑坡泥石流的危险,这些植被可防风、固沙、护岸,某些植物既耐水湿又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高,植被层析不一,丰富空间。
广场的中心景点设在广场的最中心位置,为视线的聚焦点,中心景点是为了配合本广场的主题元素而设计的。本广场是围绕着旧船厂的改造为主,主建筑主要是是将船头进行拆分重组,而铺装等次要构筑也是以海为元素进行变换。
设计中尊重原有场地的肌理,通过梳理整治,对其原有的环境肌理进行强化,使原有的场地记忆得以延续。场地中的建筑同时与朝阳街区内的建筑群形成形式上的统一与呼应。最大限度的保持场地的原有肌理,梳理交通,整治建筑,改善景观环境,实现整个场地的有机更新,重新焕发生机,展示城市形象的广场空间,塑造成为具有特色的港口文化景观观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