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
浅谈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
□ 孔燕艳 史希宝
摘要:语文学科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语言、方法、生活和人文。语言是我们语文课堂必须抓的内容之一,学习并学会运用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把学习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益;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联系生活不仅有利于文本解读,也能增添乐趣;人文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自己理解与感悟,学生在理解了文本之后自然会水到渠成。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语言 方法 生活 人文
语文这门学科包罗万象,内容繁杂,它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复合体,教学时往往不好把握,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有人批评我们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什么,成为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以下四点:
一、语言
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抓的内容。语文首先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并学会运用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其他一切的基础。
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5段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学生读相关段落)。师: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生: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生: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师: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吗?生:“一张”改成了“一幅”;“书皮”换成了“包书纸”…….师:你能从这几处改动中感受到什么呢?生:叶老很认真。生:叶老工作一丝不苟。生:叶老并没有看不起只是一个小小中学生的“我”。生:叶老虽然不认识“我”,但还是这么认真的批改“我”的作文,真伟大。】
文章中的故事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深层次的东西却很难体会到,只有抓住语言这一关键点,才能让学生去深入理解。“一张”“一幅”“书皮”“包书纸”这几个词语处理好了,叶老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活了,再抓住“密密麻麻”“到处”让学生来感受,让学生从“如春风拂面”一句真切地感受肖复兴内心的温暖与感激。学生理解了这些关键的词句,才能更好的能理解人物、理解文本。
而有的教师教学时只是让学生读一读,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划分一下结构,理解文中的情感或哲理,这一篇课文就算讲完了,这样的课堂就偏离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本,成了无源之水。
二、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语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去研究、探讨,并有意识的把学习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时,根据内容的不同,把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解读文本方法等,灵活的、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将让学生受益无穷。
如:《全神贯注》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最能体现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呢?(交流:第二段)。师:默读第二段,感受罗丹在工作时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学生读书交流)生: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师:哦,你从罗丹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生:非常激动。师:带着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生读,评价)师:想想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他的内心感受写具体的?生:神态。生:还有动作。生:文中还有罗丹说的话。师:这是语言描写。师:原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甚至可以通过这些描写来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人篇的时候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师: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写你的家人,注意神态、动作、语言都要用上,看谁写的最生动。(生写作交流)】
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而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生活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如:在教学
四、人文
这是我们现在语文课堂的重头戏,“轻语言,重人文”是语文教学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好像哪篇文章不挖出点什么来,我们这节课就是失败的。“每块地下都有石油”是不现实的。
在听一次苏教版《小稻秧脱险记》的公开课时,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最后一个环节的:
【师:学完了课文,大家说说谁最让我们敬佩?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生:我最敬佩杂草……该生未说完,其余学生开始小声议论。生1:杂草是坏东西。生2:杂草是有生命的。生3:杂草会破坏庄稼。生4:杂草只不过生长的位置选错了。师示意静下来,继续听这位学生说。生:他们“一拥而上”、“拼命”,这些是说他们有团队精神。师:再想想,你的理解正确吗?师不等学生分辨,即令坐下。生:我最敬佩喷雾器大夫,他挽救了小稻秧的生命。师:(点头)还有要说的吗?生:我最敬佩小稻秧,他能给人们带来丰收,带来欢乐。师微笑着点了点头。】
本来文章以童话的方式讲了一个科普知识,全文充满了童趣,把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能学到知识、实现语言的积累,足矣,老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或渗透给学生,要让学生形成自己感悟。蕴藏在文本中的人文知识不是传授与接受,应该是学生理解与感悟的结果,是在理解文本之后的水到渠成。
课程标准对语文有准确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真正理解理解这一点,才能把握课堂中教什么,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根本,才不会迷失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周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