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75次
时间:2010年10月22日 09:19
论文关健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 校企合作 全面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变高职教育与市场、就业、岗位能力脱节的状况;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基本途径,实施“仃单教 育”;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墓拙上,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推进教材编写、教法选择、教学过程控制及质圣检测方面的改革。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 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到2003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到908所,占高等院校总数的58.5%,在校生479 万人,占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3%,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生产、信息、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性高级技术人 才。在我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种新的类型,发展历史不长,起点也不高,大多数高职学院是由中专升格或与成人高校合并而成,办学经验不足,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办学路子,顺利地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这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巫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促进就业: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在 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存在着两种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一种是传统的“象牙塔”式的价值取向,注重学术性知识的传授,办学是封闭的,教学体系是学科型 的;另一种是“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对实际可用的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办学是开放的,其教学体系是技术型的。在不同的高等教育类型和层次中,高校可 根据各自的特征和时代要求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
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技术实用性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一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 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分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 科型教学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研究发现,中国IT业人才缺口大,但2003年TT人才的供需比是18:1,一个IT位置有18个毕业生等着,企业却要不到满意的IT人才。在日本也有这种现象,大学认为自己培养的IT人才是顶呱呱的,企业却认为学生还要从零开始,其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与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显 然,按照普通高校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组织教学,是不能顺利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的。不能顺利实现培养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就业,不能让学生顺利就业的教育 当然是不成功的教育。要使高职教育走向成功,就必须建立一种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有其自身特点的、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以就业为价值取向的人才 培养模式。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功利性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就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根据就业的需要来开设课程,根据就业的需要来组织教 学。职业学校应该以就业为“指挥棒”,由它来引导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提出:“就业才是硬道理。”笔者赞成这种观点,它抓住了职业教 育的根本。该院院长刘晓认为,就业乃民生之本,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也是 一所学校专业设置合理与否的关键因素。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克服和改变职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与就业脱节、与岗位能力脱节 的状况,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校企合作办学: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 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变革封闭式的培养途径,最好的办法是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合格标 准,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和制定教育计划,学校与企业利用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 用人才。
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整体式。学校与一个或若干个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成立董事会, 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办学与管理。二是分散式。学校与众多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实行“订单教育”或定点实习。三是集团式。若干所学校与某个 行业或若干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人才供需和资源利用关系。在这三种模式中,分散式合作灵活性最强,易于操作,有利于学校 拓展办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里特别值得提倡的是“订单教育”。实行“订单教育”,完全按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人才,不仅 能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能确保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正如《中国教育报》记者唐景莉在一篇思考性的报道中所指出的那样:“高 职高专院校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 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忿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开发处,除负 责归口管理应用技术和校办产业的开发之外,主要任务是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寻求合作办学伙伴,签订用人协议,了解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进资 金,引进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是改变封闭式办学、加强对外联络的一个重要部门。与此同时.各个教学系和就业办也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跑订单”,学校利用 假期尽可能多地把教师和行管人员“放”,出去,到企业和用人单位搞调研、“拿订单”,建立一批稳固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当然,要把每个学生都纳入“订单 教育”是不可能的,而且没有必要,还应当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选择的空间。但“订单教育”是一个方向,它不仅有利于扩大学校的教育资源,更有利于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缩小学校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提高就业率。实施“订单教育”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效应。
三、全面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就业,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忽略学生发展的后劲。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就是要以做人教育为主线,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法律意识,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竞争、自信自强的生活理念,大公无私的高尚人格,尊老爱幼、同情并关心弱者的良好品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科学的 思维方法,不断探求新知的能力,等等。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全面素质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有隐形的和显形的。隐形教育主要是校园文化的熏陶,各种榜样的引 导;显形教育主要是课堂灌输,如“两课”、普通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学,以及各种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在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时,这些内容都要考虑 进去。没有全面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学校也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要让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 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笔者认为,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能力是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 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等),它与大学的学科性知识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硬专业能力是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能 力,所以笔者提出,构建以就业为价值取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干。当然,在开放的、发展的、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 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要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 重新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必须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人才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必须注意其相互之间的协同性,并与就业岗位或 岗位群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突出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并与工作过程或环节相适应。
在整合过程中,应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有些课程该砍的就要砍,在课程内容中,不相关的也要砍掉,然后进行整合。一是把基础性、素质性的加以整合。可以整合成讲座性质的课程,如整合成人文科学、自然科 学、思想教育等几门大的课程,每门课程再细分为若干讲座,并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减少课时,增加信息量。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讲框架结构,讲重点,交给学 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二是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专业和能力训练体系,按生产环节和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整合。对教材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由企业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实践所占的比重要大大增加,达到70%左右,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学、做”合一,或者是工学交替,是以工作任务带学习,这也符合今后高职逐步过渡到两年制为主的学制改革的需要。
四、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形态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是一条获得扎实专业能力的捷径。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提出任务,而要完成任务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且是按程序进行的。如果我们把完成 工作任务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环节,或一个个项目,在教学中,把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或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结合进去,做到“教学做合 一”,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推进,直至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做这项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就具备了。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上有个很好的提法,叫 “以实践为龙头,以工作带学习”。这所学校的美术学院创造了一种被称之为“作业包”的教学方式,如室内装修,由业主提出任务要求,教师向全班学生招标,学 生根据招标要求设计样稿,填写标书,写出工程说明,包括平面图、立体图、三维图以及成本核算、材料费用、工时等,最后参加竟标,完全按照市场的方式真刀实 枪地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专业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做标书,怎样开展市场调查,怎样进行法律咨询等,学生的积极性也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 好。教学模式还可以多样化,比如大家正在探索、试验的先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平台,然后培养专业能力、实现模块化教学等。西方有“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 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大体也是这个意思。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学到真本领,能够顺利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 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无论是模拟的,还是真实的,都将引发一场对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大变革,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教 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质量检测等,这也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所在。
论文摘要: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变高职教育与市场、就业、岗位能力脱节的状况;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基本途径,实施“仃单教 育”;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墓拙上,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推进教材编写、教法选择、教学过程控制及质圣检测方面的改革。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 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到2003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到908所,占高等院校总数的58.5%,在校生479 万人,占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3%,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生产、信息、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性高级技术人 才。在我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种新的类型,发展历史不长,起点也不高,大多数高职学院是由中专升格或与成人高校合并而成,办学经验不足,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办学路子,顺利地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这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巫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促进就业: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
在 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存在着两种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一种是传统的“象牙塔”式的价值取向,注重学术性知识的传授,办学是封闭的,教学体系是学科型 的;另一种是“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对实际可用的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办学是开放的,其教学体系是技术型的。在不同的高等教育类型和层次中,高校可 根据各自的特征和时代要求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
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高素质技术实用性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一是强调“一线”,二是强调“应用”,三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就是就业。高职培养目标的现实 性,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成分应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普通高校学 科型教学的影响,偏重于“学”的熏陶,淡薄于“术”的传授,“应然”要求与“实然”状态难以和谐一致。研究发现,中国IT业人才缺口大,但2003年TT人才的供需比是18:1,一个IT位置有18个毕业生等着,企业却要不到满意的IT人才。在日本也有这种现象,大学认为自己培养的IT人才是顶呱呱的,企业却认为学生还要从零开始,其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与培养目标是相悖的。
显 然,按照普通高校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组织教学,是不能顺利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的。不能顺利实现培养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就业,不能让学生顺利就业的教育 当然是不成功的教育。要使高职教育走向成功,就必须建立一种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有其自身特点的、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以就业为价值取向的人才 培养模式。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功利性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就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根据就业的需要来开设课程,根据就业的需要来组织教 学。职业学校应该以就业为“指挥棒”,由它来引导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提出:“就业才是硬道理。”笔者赞成这种观点,它抓住了职业教 育的根本。该院院长刘晓认为,就业乃民生之本,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也是 一所学校专业设置合理与否的关键因素。①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克服和改变职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与就业脱节、与岗位能力脱节 的状况,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校企合作办学: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 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变革封闭式的培养途径,最好的办法是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合格标 准,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和制定教育计划,学校与企业利用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 用人才。
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整体式。学校与一个或若干个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办学,成立董事会, 企业全面参与学校的办学与管理。二是分散式。学校与众多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实行“订单教育”或定点实习。三是集团式。若干所学校与某个 行业或若干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董事会制,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人才供需和资源利用关系。在这三种模式中,分散式合作灵活性最强,易于操作,有利于学校 拓展办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里特别值得提倡的是“订单教育”。实行“订单教育”,完全按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人才,不仅 能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又能确保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正如《中国教育报》记者唐景莉在一篇思考性的报道中所指出的那样:“高 职高专院校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做到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 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忿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开发处,除负 责归口管理应用技术和校办产业的开发之外,主要任务是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寻求合作办学伙伴,签订用人协议,了解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进资 金,引进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是改变封闭式办学、加强对外联络的一个重要部门。与此同时.各个教学系和就业办也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跑订单”,学校利用 假期尽可能多地把教师和行管人员“放”,出去,到企业和用人单位搞调研、“拿订单”,建立一批稳固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当然,要把每个学生都纳入“订单 教育”是不可能的,而且没有必要,还应当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选择的空间。但“订单教育”是一个方向,它不仅有利于扩大学校的教育资源,更有利于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缩小学校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提高就业率。实施“订单教育”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效应。
三、全面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
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就业,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忽略学生发展的后劲。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就是要以做人教育为主线,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的法律意识,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勇于竞争、自信自强的生活理念,大公无私的高尚人格,尊老爱幼、同情并关心弱者的良好品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科学的 思维方法,不断探求新知的能力,等等。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全面素质教育来实现。素质教育有隐形的和显形的。隐形教育主要是校园文化的熏陶,各种榜样的引 导;显形教育主要是课堂灌输,如“两课”、普通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学,以及各种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在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时,这些内容都要考虑 进去。没有全面的素质教育,不可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学校也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要让学生顺利地实现就业,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 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笔者认为,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能力是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 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等),它与大学的学科性知识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硬专业能力是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能 力,所以笔者提出,构建以就业为价值取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干。当然,在开放的、发展的、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 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
要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 重新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必须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人才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必须注意其相互之间的协同性,并与就业岗位或 岗位群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突出技术和技能的训练,并与工作过程或环节相适应。
在整合过程中,应根据就业岗位的需要,有些课程该砍的就要砍,在课程内容中,不相关的也要砍掉,然后进行整合。一是把基础性、素质性的加以整合。可以整合成讲座性质的课程,如整合成人文科学、自然科 学、思想教育等几门大的课程,每门课程再细分为若干讲座,并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减少课时,增加信息量。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讲框架结构,讲重点,交给学 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二是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专业和能力训练体系,按生产环节和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整合。对教材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由企业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实践所占的比重要大大增加,达到70%左右,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学、做”合一,或者是工学交替,是以工作任务带学习,这也符合今后高职逐步过渡到两年制为主的学制改革的需要。
四、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形态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是一条获得扎实专业能力的捷径。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提出任务,而要完成任务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且是按程序进行的。如果我们把完成 工作任务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环节,或一个个项目,在教学中,把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或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结合进去,做到“教学做合 一”,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推进,直至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做这项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就具备了。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上有个很好的提法,叫 “以实践为龙头,以工作带学习”。这所学校的美术学院创造了一种被称之为“作业包”的教学方式,如室内装修,由业主提出任务要求,教师向全班学生招标,学 生根据招标要求设计样稿,填写标书,写出工程说明,包括平面图、立体图、三维图以及成本核算、材料费用、工时等,最后参加竟标,完全按照市场的方式真刀实 枪地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专业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做标书,怎样开展市场调查,怎样进行法律咨询等,学生的积极性也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 好。教学模式还可以多样化,比如大家正在探索、试验的先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平台,然后培养专业能力、实现模块化教学等。西方有“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 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大体也是这个意思。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学到真本领,能够顺利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 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无论是模拟的,还是真实的,都将引发一场对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大变革,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组织)、教 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教学质量检测等,这也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