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社会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谈生态城市的建设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中国论文网    发布者:李旭梅
热度0票  浏览69802次 时间:2011年8月24日 13:38
摘 要:物质和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生态园林 生态平衡 生态效益论文发表网
  论文发表网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培育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和民族的骄傲,需要我们认真地继承与弘扬。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要求我们的园林事业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有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面对新时代的综合需求,园林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园林功能的多元属性和园林建设规模化的发展趋向已经提到日程,园林由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由局部走向整体,由分散走向系统,已经成为园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园林这一建设行业鲜明的时代特征。物质和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狠下功夫,先后实施了市区七条主干道绿化改造,城市园林绿化提位升档、十万大苗进城等重点绿化工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8%,绿地率达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城市绿量得到大幅增加,绿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为进一步搞好城市绿化工作,推动“生态兴市”战略的实施,确保城市绿化工作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我市确定今年的城市绿化具体目标任务为: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生态大市步伐。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生态园林有全新的认识。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1、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2、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园林与生态平衡
  一片森林,一个公园或一块草坪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进一步,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来说就是缺一不可的。倘若没有环境,生物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因而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但仅有环境而没有生物成分,也就谈不上生态系统。从这种意义上讲,生物成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园林则是重中之重。园林植物既是系统中其他生物所需能量的提供者,同时又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而且就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言,园林植物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园林植物在城市生态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状态,除决定于环境条件外,更主要决定于园林植物的种类构成及生长状况。
  生态平衡是当前国内外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其自然界中,诸如森林面积减少,沙漠扩张,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气候旱化,洪水泛滥,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都是生态平衡失调的表现。
  人工、自然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或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食物网、食物链比较简单,遇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很容易使其结构破坏,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进行。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只靠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有序的耗散结构,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的能力差。在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甚至破坏,特别是原有的生物群落大量减少或者不再存在,为了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与防治污染,必须在规划或改建城市时,就应该把建立适宜的城市面积园林绿地系统列入规划之内,奥德姆曾提出的一些大城市的建设中绿地面积应占1/3左右。我国目前规定新建城市绿地覆盖率应占30%,改建城市不应低于25%,但现实中的甚少。国外有些城市如西德的波恩市绿地覆盖率达33%,155平方米/人,公用面积人均23.4平方米。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绿地覆盖率达60—70%,人均公园面积70.5平方米。挪威的奥斯陆绿地覆盖率占75%等这些城市绿树环绕,芳草如茵,花卉簇拥,环境十分优美,同时对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代表着城市的长远利益,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上提出:城市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它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休戚相关。
  园林绿化功能的多元属性是使这一建设行业成为现代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主要依据。但更需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园林植被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所产生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效益;园林通过景观设计所构成的美化城市效益和为居民提供游憩空间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和提供避灾场所所产生的城市安全效益;以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派生的多项经济效益,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除城市植被以外的其他生态因子所不能提供的,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不仅应当成为衡量城市园林这一行业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重要地位的标准,而且要倍加珍惜地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用于现代城市建设中,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建设。因此,它同时也是蕴涵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治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在城区、而且在郊区都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又有相当数量本身就是古典园林或与传统园林共存。进行城郊一体的园林建设,有利于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及对其所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是体现长治文脉特点和独有风貌特色的一项重要建设。城市与郊区不仅是构成一个城市的市域的实体,而且两者存在特殊的区位关系,决定了两者在社会发展上有着十分紧密而广泛的联系。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郊区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依附于市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郊区的生物生产能力和环境容量显著大于市区,是促进市区存在的基础,这一点却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认定与重视。郊区除了向市区提供劳动力、食品、水源、建设用地以及游憩休闲空间等以外,还发挥着调节市区环境质量的作用,正是郊区的生物生产能力弥补了市区生态环境的缺陷,对改善市区人群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两者在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就生态建设而言,必须将市区和郊区看作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并对这一系统的运作进行统一的调控。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生物界,生物界大多表现为被动的适应性,但人与环境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人对环境更加积极主动地干预和改造关系,城市建设的过程更是这种表现的集中体现。人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明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环境质量是由自然规律和人类影响叠加形成的,在这里,人类的活动(保护性的合理干预或是破坏性的不合理干预)都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质量。这就为我们在建设现代城市过程中强调施加合理的人工影响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进行城郊一体大园林的建设,正是实施这种合理的人工影响,定将获取良好的效益。
       四、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
  1、景观效益
  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而充满活力;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2、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3、社会效益
  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抑,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的接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所以生态园林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单是游憩场所,而应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
   4、经济效益
  现在植物的养护管理手段,浪费财力、时间和人力,又会污染环境。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建立阳性与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态因子,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又可防止病虫害,例如:松栎混交可互相抵御松毛虫,从根本上降低了管养费用。另外,园林植物具有多种经济价值,园林经济效益应从目前第三产业收入向着开发园林植物自身资源转化。
  总之,通过学习我觉得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是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我们做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还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把我市创造为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等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 中国园林1998
  2.赵世伟,张佐双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