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层次化关节点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当前大多高校关注的方面,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层次化关节点课程体系的研究而言,必须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原则,才可以及时将计算机科学应用于不同范畴。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层次化;关节点;课程体系
引 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专业教育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可是,近些年一些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其一,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其二,用人企业较难通过招聘寻求到满意的人才。形成这两种状态的根本原因为人才培养形式与社会所需具有一定距离,高校并未综合本身优势与办学环境,只是一味追寻单一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一、培养人才
通过高校的特征,计算机的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不仅需学习专业知识,还需将实践融入到理论基础当中,深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高校并不是单纯输入知识的场所,还需具备优秀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品质与学生品质。大多数高校在执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需要学生把控好学科的基本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还需将其与社会实际相融合,在具备的基本能力中提高本身的应用能力及专业需求中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能力及学习动手能力。并且,在执行基础知识教育时,需要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区分,将专业教育作为平台,深化实践能力[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展现的丰富形态,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于培养人才方面,不但需要学生具有稳固的基础知识与系统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技术工作及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力。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需要将高校的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以便从整体上提高专业能力。
二、创建结构层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对人才具有较高的标准,需要由整体上对课程体系给予优化,将教学内容不断提炼,将专业基础不断拓宽,将教学实践不断强化,尤其对于培养综合素质而言更需加强,以此令基础课程精深、专业课程宽新的风格得以建立。专业基础课需富有较强的理论性,选修课需形式丰富,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并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提升教学中的探讨性与启迪性,引领学生更加深入、正确、完善的把控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不断深入实验课改革,引领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与专业特色。透过激励学生参与计算机职业技能考核,来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2]。
1、专业方向
学生在学习当中,通过自身的爱好与特长,选择喜欢的专业方向课程来学习,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计设立了以下几个方向:软件、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智能和IT信息服务等。
2、公共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包含了计算机、人文、思想道德、素质等课程,并且包括以下方向: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科学导论、电工电子、电路分析、电工电子实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语文、体育、音乐赏析、入学教育、军训、安全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大学生修养、中国古诗词鉴赏、论语与儒家思想、老、庄与道家思想、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网络与经济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社会工作与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素质培养、科技创新、技能提升等。
3、专业核心
包含了以下课程: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
4、专业拓展
为了较好的打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层面,加快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照不同专业方向为专业拓展课程给予相应的设定。
三、创建关节点课程体系
对于关节点课程而言,指的是课程体系内可以展现专业特色并对学生素养及能力培养具有特殊作用的课程。我国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找出专业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关节点,以此为基础的关节点课程体系,需创建实施保障体系,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给予改革,以此为基础进行经验累积。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优势与用人单位所需因素的考量,严格依照顺序决定关节点课程。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主要源于关节点课程体系是否建立成功,关节点课程体系的创建包含诸多因素,如管理方式、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通过关节点课程教学为核心的学生素质考量是评判素质本位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3]。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课程体系也随之改变,以此为基础创建关节点课程,且将培养学生变为具备专业素养的社会型人才。我国高等院校依照这一关节点课程体系,选取出计算机科学与专业技术相匹配的关节点课程,为此后的深入学习及就业做好铺垫。
四、展现精品课程的领头作用
1、精品课程带领课程群的建设
有效展现出精品课程引领作用,将本专业课程通过课程群采取分类且进行建设,加快专业建设。依照高校专业的具体状况,将精品课程与课程群建设给予分类。
2、精品课程带领专业方向的建设
有效体现本专业以具备的精品课程的领导及涵盖作用,通过点带面的方式,建设出较为优秀的示范性课程,并依照专业状况将精品课程与专业方向建设进行归类。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属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则需持续深入的分析、研究与实践,作为需要不断探讨的话题,需要所有计算机工作者不断努力,才可令高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洪涛,王国胤,胡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规划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9):32-34.
[2]王万森,钟义信,刘宏,等.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1.(1):38-43.
[3]蔡自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战略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1.(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