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能力培养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建设能力培养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郑俊芳
(泉州市泉港区南埔中心小学 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21世纪是被信息技术充斥的新时代,而身处该时代中的小学生也理应认识到作为21世纪中等同于听、说、读、
写能力一般重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掌握基础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小学生提升自身思维能力、
创造潜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的必要途径。为此,笔者就如何帮助学生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汲取知识养分,提升综
合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能力
信息技术是新时期人们所必须掌握的如同基础学科一样重要的知识,是既能锻炼学生技能又能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
基础性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能力培养型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几点建
议。
一、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力度要想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我们首先需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遭遇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设计一些与实际
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他们才会去思考、创造甚至创新。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尽多渗透认
知冲突,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性,自觉主动地成为学习主体,成为知识宝藏的发掘者和所有者。为
此,笔者从四方面进行了探究 :
(1)强化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被看做是创新能力产生的核心一点也不为
过,它具体指结合已有信息,从多维度出发思考,寻求同一问题多样性回答的一种思维形式。要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
提升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的瓶颈,从过去单向知识传输、集中思维培养以及重求同、轻求异的歧途中走出
来,探究逆向思维、多项思维以及批判创新型思维的征程。比如在讲到 windows 文件夹各类操作及属性设置时,教师可
以故意将学生之前就已经建立好的文件拷贝至一个隐含的文件夹当中,这样一来,上机时学生们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文件“消失了” ,这时他们必然会充满好奇心,脑海中浮现出很多个“为什么” ,这时教师在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发现答案 : 被
删除、被重命名、被移动至其他文件夹或者被设置为隐藏属性等等。最后教师给予答案肯性态度,并让学生从这一过程
中总结收获和知识。
(2)设疑启发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学习的动因是思考,而思考的目的是解疑。小疑惑能使人进步, 大疑惑则能使人拥有大智慧。可见, 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化有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楚记住教师上课都说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听到教师的讲解之后学生都想了些什么。小学生
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该应用“浪里淘金”的方法,用辩证否定的方法
去指导学生,对其中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和答案进行肯定,针对其他问题进行选择性讲解,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
活跃状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 “满堂灌” 、 “一人讲” 、 “独角戏”的授课方式,将课堂主体地位转换给学生,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将自己心中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大胆提出来,以打
破常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理论源自实践,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将自己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用用于逐渐实际生活当中,去服务生活,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多次
实践的掌握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遇到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时我常常会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
如自由辩论赛、思想交流会以及创艺大比拼等等,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如
在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档、制作电子小报、用 windows画图程序制作一些简单的彩色图画、书签、封面和贺卡等等。
二、启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非常强烈的课程,对小学
生尤其能够产生吸引力,所以无论如何教师也不该抹杀学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最初的那份热情。不管学生基础功底如
何薄弱,我们都要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并维持下去。任务驱动法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步骤,即 : 提出问题、
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其自
主学习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他们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去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画图
时,教师可以先用电脑展示自己制作的图片,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的神奇并产
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任务,让学生怀揣百分的学习热情投入到“画图”当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依
次学习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营造融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和动态变化并
善加利用也同样不可忽略。鼓励和诱导是教师们最常使用的两种心理激励手法,它们能帮助学生走出消极情绪,从而营
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尽可能设身处地去为每一位学生着想,尤其是一些基础知识
不牢靠、内向胆小的学生,因为解决他们畏惧学习和实践的问题对于和谐学习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比如在讲一些计算
机基础知识时,尽管学生对大多数知识的学习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但难免一些学生会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这时
我们就必须认真准备课件,如漂亮的 Powerpoint 幻灯片、生动形象的 fl ash 动画及优美的音乐效果等等,这些都是营造和
谐课堂气氛的必要“道具” 。当学生注意力被集中起来时,教师就不用花费时间提醒大家认真听讲,就可以将原本用来维
持课堂秩序所浪费掉的时间节省下来多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学生的眼界就会变的更广阔,思维能力也能因此而得到相应
的提升。
总之,21世纪更需要具有较强知识应用能力的人才,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我们必须让学生们赢在
起跑线上,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将教学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知识灌输转化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知
识,提高能力,学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这样一来,小学信
息技术才能真正体现出它所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