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发挥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发挥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李文静
(福州华南实验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从新课标的理念以及转轨期的客观矛盾阐述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必要性,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提出主动性学习的方式以及实施主动式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主动性学习;教学实践
《语文新课标要求》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课内外一体,文本、非文本结合的多样性学习方法,彻底摒弃语文学习的功利性,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语文新课标要求》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这无疑给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处于转轨期的语文教育是一个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
作为一名在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强烈地感受到这次语文课程的改革,更是一次观念的改革。在应试教育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家长和社会的评价是难以短期内能够改变的。改革是摸着石子过河的。新课改也是一样的。那么如何处理好转轨期的语文教育的矛盾呢?这是摆在当前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现实问题。
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学科有它独特性:它和生活紧密相连。它是靠长期的积累和感悟的。如果只是读读背背,那是不能学好语文的。E时代的学生被电脑束缚太紧了,急躁的社会也影响了他们。面对这一切,如何用高效的办法把学生自觉地从电脑旁引到语文阅读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高效率地上课。这实在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调动内驱力”才能改变现状。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许多方法。以下将分成几个环节来分析:
一、 课前环节
(一)晨读
心理学认为: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认知体验,认知体验需要情绪体验的参与。情绪影响着认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不管何种情绪,只要一经产生,便会影响整个认知过程,使整个认知过程都感染上情绪的色彩。情绪积极使认知过程也积极。初中阶段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我校有晨读的安排。笔者在天气允许的前提下,让学生拿好凳子依次到操场排成方块形进行晨读。学生在蓝天微风下,心情大好,有着积极的情绪,非常自觉地读他们需要读的内容。因为认知过程愉快,所以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课前演讲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效的学习理论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教学,但是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最可靠的起点,从中可以发现按师生的心理过程和因果关系等方面阐述教学的一般原理。从规范性和处方性角度考虑,教学理论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
依据新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
笔者上课前安排5——8分钟时间,让学生按座号依次上台演讲。演讲结束后,以学生为主进行评价。演讲的内容不限,要求思想健康即可。学生除了精心选择文章外,还必须脱稿演讲,目的是加强记忆。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加些优美的姿势。课前演讲让学生受到启示,激起做一个高尚的人的愿望,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人类心灵的美好。班级里常常传来笑声。笔者一上课,学生就提醒笔者“老师,一分钟演讲哦。”这演讲深入人心了,达到笔者的教学目的了。
二、课间环节
(一)做游戏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
针对学生特定阶段的年龄特点,笔者有意识在课堂开展一些小游戏,增加学生的交流与联系。在上《核舟记》时,笔者特地强调课余时间抓紧背诵课文,上课时有神秘的活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2个小组进行PK。每个小组3人,模拟课文中第3段3位人物的动作和姿态。最快一组获胜。其余学生不能出声,都是评委。快速指出表演者错误的同学为最佳评委。学生们十分踊跃参加,课堂效果十分明显。
(二)看动漫
中学生有3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作品在初中阶段比例较重。由于作品时代感较强,作家语言特点较突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理解鲁迅作品的难度。笔者在上《藤野先生》时,先告诉学生:“你们好好预习课文,我奖励大家看动漫。”漫画是现在学生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学生被吊足胃口,畏难情绪没有了。笔者从网上下载《藤野先生》的动画片来播放。既满足教学目的,又满足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害怕周树人的成见消失了。
(三)个性化回答
由于初中生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他们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要求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再者《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中,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对于这些理论,笔者就有深刻的体验。上《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对于难点“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分析时,有个学生这样说:“田野中有许多植物,树可以和它们交朋友。贝多芬聋了,很少朋友,很孤独 ,所以他认为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和教材给定的答案“树可以聆听大自然各种声音,我却一点都不听到。所以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有出入。但笔者非常高兴地肯定该生的答案,给予高度的评价。这位学生也很兴奋,读语文的干劲日益加强。
三、课后环节
(一)学习小组比赛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最终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主动、更广泛的发展。初中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不少。笔者把全部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都有一个精心选取的名字。每组成员学习情况大体相当。同一组内的成员分为快中慢三种程度。让小组间进行良性竞赛,全组背完要求的课文加一分,期末计入操行评定总分中。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团队竞赛意识了,背诵弱的学生有很多同学的帮忙和督促了,他们也能较快的完成学习任务了。
(二)学科运动会
我们的国学资源丰富,为了让学生对国学有一定的了解。笔者从《论语》中精心选择25则,配上翻译。先让学生熟读,接着在文学阅读课上大声吟诵。最后,语文组和体育组老师针对朗读篇目和学校场地设计了独具特色的语文学科运动会。让学生在完成运动项目中进行《论语》知识的竞赛。学生在快乐中锻炼了身体,掌握了知识,收获颇多。
以上的活动都让班级小记者拍照,传到班级的QQ群里,供家长们、同学们欣赏、留念。每一次的活动都让同学写成周记,用文字的形式留下自己青春的脚印。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学习语文有了变化:朗读更流利了;错别字减少了,语句更流畅了;作文流露真情实感更多了,对生活的感悟深刻了。
课标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并非知识的传授者”。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愿意通过种种教学实践形式,让《语文新课标要求》的理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教学,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空。让学生在语文这片天空中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1]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9,31.
[2]祖晶.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51.
[3]韩敬波.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0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