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效果评估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69次
时间:2021年3月18日 09:23
“新型学徒制”对于企业的内部资源、能力和知识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如企业导师在访谈中提到“通过搜集资料提高了导师自身的能力”、“系统训练最直接的是在线异常品的减少,给企业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应”、“产量上去了”;企业负责人提到“员工技术提高,驾驶水平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也在提高,对企业来说是个双赢”,这一新型培训模式在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效果,调动了企业实施新型学徒制的积极性。
3.3企业形象提升
具体到培训中的不同内容,学徒的态度表达也有所差别。培训获得分为三个部分:技能获得、工资待遇和职位安排,分别考虑学徒在这些方面上的满意度情况。技能获得上,学徒感到非常满意、较为满意的比例与上面的总体满意度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学徒对技能获得表示不满意的情况。工资待遇上,学徒在非常满意、较为满意程度上分别比总体满意度低6.1%和11.1%。职位安排上,学徒在非常满意、较为满意程度上分别比总体满意度低2%和6.6%。
表1 学徒在培训过程中不同方面的满意度
满意度(%)
非常
满意
比较
满意
一般
不太
满意
很不
满意
合计
技能获得 54.3% 35.5% 10.2% 0 0 100%
职位安排 51.3% 28.9% 17.8% 1.5% 0.5% 100%工资待遇 47.2% 24.4% 22.8% 4.6% 1% 100%综合而言,学徒在三个具体方面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技能获得、职位安排、工资待遇。这说明了企业在学徒制培训中侧重技能培训方面。虽然说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在这方面给予重点关注也是似在情理之中,但我们仍然要意识到,学徒制培训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只有把工资待遇和职位安排等工作做得更好,学徒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培训中去。
图1 培训内容满意度比较
3.4学徒素质提高
通过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学徒提升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试点实施既传承了企业文化,又培育了学徒的工匠精神。调查显示,学徒对“向同事们提供(学徒)工作方面的信息”的自信程度最高,70%的学徒表示比较自信和非常自信。事实表明学徒制的实施在学徒和非学徒之间已经产生较好的口碑和积极影响力。
图2 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自信程度
3.5导师全面发展
教学相长,试点工作成就不仅体现在学徒能力提高上,而且体现在导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上。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双赢”
的新型企业学徒培养模式。“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促进了知识在师徒间、组织内的传递、交流与分享,构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基础的学习平台,有效地形成了使组织成员互通有无、共享发展的企业知识库。师徒互动,信息交流和知识库的建立提高了导师的业务水平,而双导师制为企业导师动态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调查显示,在带学徒过程中,企业导师和院校导师的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图3 带学徒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能力
4 合作院校的成果
4.1教学模式创新
试点学徒为新入职或新转岗员工。这些员工还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在处理工学矛盾的过程中,各试点企业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创新了教学模式。顺义人保局高级技工学校教师深入北京现代开展调研,摸清企业技能人才队伍构成情况,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及课程,内训师队伍情况及需求。轻工技师学院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资格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文/鄢圣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
文章摘要: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实施效果总体经验是:政府引导,政府支持是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主导,企业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利益主体;院校参与,合作院校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重要推手;学徒努力,培养新型学徒是试点的终极目标。政府管理部门在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保障制度等有成效。企业试点效果为: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形象提升,学徒素质提高,导师全面发展。合作院校效果为: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开发加强,示范作用明显,四级评估体系建立,师资队伍优化。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绩效评估;技能人才;试点评估2015年11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能发﹝2015﹞229号)、《关于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能发﹝2015﹞234号),开展实施北京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着力探索“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本次评估的总体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有序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体目的是了解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评估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效果,总结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发现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及具体措施。
1 试点实施效果总体评估
1.1政府引导
政府支持是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为保障试点工作有序运行,政府制定试点工作细则,出台法律法规界定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结合双证融通制度,确保政策落地开花。政府通过就业专项资金支持,保证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和院校有足够的扶持资金,确保补贴可以大致抵消培训成本。政府服务机构和试点企业、企业导师、合作院校、院校教师以及学徒,六位一体,全程跟进,持续跟踪评估企业试点工作。
1.2企业主导
企业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利益主体,其主要利益诉求就是通过培养高层次人才获得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企校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考核机制等内容,主导学徒培养的各个环节,能很好地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岗位适用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是企业培养、储备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实现更好的企校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主要途径。
1.3院校参与
合作院校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重要推手。院校将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作为培养的重要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训操作以及考核鉴定体系中,协助企业推动落实试点。一是,与试点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及企校共建专业。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最直接的目的是培养在企业岗位上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员工。因此,合作院校现有的课程结构需要与企业岗位相衔接。二是,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互补融合。三是,更新管理制度,保证试点有序运行。四是,重视双导师构成、加强团队建设。
1.4学徒努力
培养新型学徒是试点的终极目标。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学徒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学习能力。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众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新型模式,代表着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提高学徒自身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徒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技能,有利将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核心技能转化,有利于提升学徒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2 政府管理部门试点工作成效
2.1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试点企业实现多元化。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功能定位为导向,结合企业发展满足首都新功能定位和行业调整方向的实际需求,北京市确定了涵盖高端、服务、转型等多元发展的五家企业。二是,试点人数实现了突破。从人社部要求的“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到北京市在政策落地时规定“每个试点企业人数200人左右”,即人数由100增加到200,更多的学徒能参与试点培养。三是,补贴标准实现了突破。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激发试点企业和院校的积极性,提高培养质量。
2.2创新管理模式
在校企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监督等方面实现了试点工作的管理创新。企业要建立学徒个人培养档案;企业要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企校签订合作协议;学徒的学籍管理要市区两级备案;建立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相匹配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了市、区人社部门、试点企业三级督导体系,对试点培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2.3创新保障制度
为了确保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资金补贴能够按时落实,北京市建立了“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经费保障制度。本着先支后补、年度事后结算的原则,建立了从资料备案→资金申请→材料审核→补贴公示→资金拨付的闭环资金管理系统。为了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要求试点企业实行实名制管理,同时人力社保部门加强监督,并适时组织绩效评估。经费保障制度的创新,为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3 企业试点效果评估
3.1经济效益提高
通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和培训,企业员工凝聚力明显提高,工作严谨性加强,工作失误率降低。试点实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北京一轻根据车间实施的动态考核数据,通过2018年前三季度的次品率和出品率考核数据分析,培训开展以来,次品率下降,出品率上升,培训成果转化明显。北京电控各试点企业,将新型学徒制工作同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相结合开展,帮助学员把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在2018年7月份举办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初赛中,共有49名学徒参加了比赛,25名学徒通过了初赛。
3.2企业凝聚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