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两幅同名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的人物造型比较

热度0票  浏览87次 时间:2022年1月04日 10:47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 530100)
       摘 要:通过对意大利画家根伯提诺·西格纳诺利和法国画家达维特的同名画作《苏格拉底之死》的人物造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幅画在人物造型上呈现了不同的悲剧内核,利用陪体人物烘托主体人物的程度有所不同,达维特的油画利用物件来强化主体人物造型,而西格纳诺利的油画并不突出。由此可以发现,人物造型设计要始终关注主体人物的精神世界,探寻更广阔的人类精神领域,利用人物关系展现画面的戏剧张力,已完成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苏格拉底之死》;西格纳诺利;达维特以《苏格拉底之死》命名的画作颇多,比较典型的有意大利画家根伯提诺·西格纳诺利在 1759 年的同名画作现藏于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画中采用灰黑色调,苏格拉底已经中毒身亡,横尸在地,众多门徒和朋友痛苦不堪。而最为成功的是法国画家达维特在 1787 年创作的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画中以苏格拉底临近死亡前的慷慨陈词为凝固瞬间,突出了苏格拉底斗志昂扬、追求真理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他超越生死的智者精神。画中人物众多,以苏格拉底为主体焦点分布匀称,使画面平衡有秩,高低错落,形成了张力的戏剧空间。现将两幅同名油画的人物造型作详细比较,以管窥其中的艺术规律。
  首先,两幅画在人物造型上呈现了不同的悲剧内核。西格纳诺利的《苏格拉底之死》呈现的是苏格拉底死亡之后的惨状,形容枯槁,生命力消失殆尽,眼窝深陷,身体已经失去了生机,而其他人也处在痛苦中。该画作意图通过一种恐怖而阴郁的氛围唤起观者内心的恐惧与怜悯之情。而达维特的油画选择苏格拉底临死前作为凝定的瞬间,来闪现出一种人类理性的光辉。从西方透视学技法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几何学的焦点透视;光影的透视以及空气透视。画作中呈现出了娴熟的透视技法,形成了均衡的比例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人物与空间的比例关系协调,在高大庄严的监狱中,苏格拉底义正辞严,左手指向天空,右手自然的接过致命的毒药,死亡的桎梏丝毫没有打断他的思路,手臂的线条坚定有力,全身肌肉紧绷,身体呈现出慷慨激昂的动势,生命力勃郁兼具神采,强化了真理的严肃性和信念的坚定性。
  在光影的布置上,光源由苏格拉底的右上方斜射进牢房,在真理光芒的照耀下,通过明暗的对比,苏格拉底的形象进一步神圣化。通过一种慷慨赴死、为真理献身的造型设计,以使观者产生一种共鸣,达到道德净化的效果,契合了古希腊艺术的悲剧精神。
  其次,利用陪体人物烘托主体形象的方法不同。西格纳诺利的油画中,苏格拉底虽然是焦点,但是整体氛围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其他人物陷入痛苦的状态虽然不同,但大同小异,缺乏人与人特定关系之间形成的戏剧张力,死亡是整个画作传达的主题,对于死亡作何反应,是陪体人物的功能性表达。达维特的油画另辟蹊径,将所有人物与主体人物建立了不同的特定关系,人物布局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近处有围绕在苏格拉底周围的信徒,远处有探访苏格拉底的家眷。
  这一远近的处理,拉伸了空间的距离,家眷正要离开牢房,无法面对苏格拉底的死亡。这一形象点缀在画面的暗处,形成了沉郁的局部氛围,与近处苏格拉底的昂扬情绪成为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画面中音乐般的节奏感。聚集在苏格拉底周围的信徒,服装色彩有别,冷暖色调搭配中呈现的个性状态迥异,有人依然虔诚聆听苏格拉底生命最后的箴言,有人掩面痛哭,有人陷入了生与死的沉思┈在面对苏格拉底即将赴死的这一事件中,信徒们下意识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即昭示了一种传承。
  再者,达维特的油画利用物件强化人物造型,而西格纳诺利的油画并不突出。西格纳诺利的油画中的人物处于一个相对封闭而狭小的空间,室内陈设几乎没有,呈现了苏格拉底之死默默无闻的悲惨状况,这种设计强化了苏格拉底之死的虚无感,使其死亡变得毫无价值,突出了苏格拉底悲惨的境遇。而达维特的油画中,铁质的枷锁弃置在床边,让苏格拉底获得了短暂的自由,这种自由象征了精神的解放,监狱的禁锢并没有限制苏格拉底思想的自由,脚镣虽然沉重,依然逆风飞翔的自由精神流溢于画面之外,极具感染力。一名白衣智者背对着苏格拉底,身旁的卷轴散落在地面,笼罩于一种严肃的情绪。而苏格拉底侧坐在一个木板床上,这个木板床位于画面黄金分割点,功能被放大。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层意义:苏格拉底日常休憩之所;苏格拉底长眠之处;苏格拉底宣示真理的教化台。这种象征性意义的拓展,强化了人作为精神主体的力量和价值,这一画作不仅客观摹写现实,而且超越现实,呈现了新古典主义的艺术理想,凝固了悲壮的历史抉择,更突出了苏格拉底精神光芒的永恒。
  从两幅同名油画比较来看,西格纳诺利在人物造型设计上,更加侧重整体死亡悲剧气氛的渲染,用一种恐惧的情感支配创作,印证了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并且强调了苏格拉底之死的历史虚无感。而达维特的画作在人物造型上,更加侧重人类主体精神的表达。正如一则著名的古希腊神话:潘多拉因为好奇打开了盒子,盒子中飞出许多的灾祸,而最终盒子中保留了希望。这种人类生存的希望,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达维特的画作将苏格拉底的光辉形象作为关注的焦点,使其展现出强烈的主体精神,面对死亡,坦然处之,追求真理,坚持不懈,正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浓缩。因此,对于古典人物画而言,凝定瞬间的选择要着眼于主体的精神世界,在画面布局中彰显人与人之间形成的戏剧张力,不断深入探求更广阔的人类精神领域,才能找到人物造型设计的正确方法和规律。
  参考文献:
  [1](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简文韬(1993-),男,满族,河北邢台,在读研究生,学科教学美术专业。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