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社会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浅析马丁•路德救助伦理思想评析

热度0票  浏览139次 时间:2011年5月11日 14:56
论文关键词:救助思想;救助目的;救助动力
  论文摘要:马丁,路德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也有自己的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他对贫困救助的界定、救助的目的和动力的来源等论述,指出其贫困救助主旨是为他“因信称义”这一神学根本服务的,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路德的救助伦理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丁·路德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西方学术界关于路德研究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国内对路德研究的学者多集中其神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对其伦理思想则长期忽视。路德的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改革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近现代世界的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年前,国内有学者对其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他世俗职业神圣论、商业和高利贷与经济改革方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并认为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是适时之论。。近年有学者就其婚姻家庭伦理进行了探析,从其个人婚姻和家庭生活与其论述评析了他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并称其主张解除了神职人员的婚姻信仰障碍。。路德也有自己的社会救助伦理思想,但遍览国内外对路德的研究,对其贫困救助伦理思想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这里笔者主要从他对贫困救助的界定、救助的目的和动力的来源等来评述他的救助伦理思想。学术论文发表
    16世纪的德意志四分五裂,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它是落后的。落后的根源在于教皇、主教和贵族对德意志民众的剥削与压迫。新兴的德意志资产阶级不满于这种状况,其代言人马丁·路德应时而生。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布的《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德国反对旧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序幕。在这场运动中,除了对教会的罪恶予以痛斥之外,路德对穷人的现状也表示了关注。过去,国内外学者认为资产阶级新教是漠视穷人的。事实上,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重视对穷人进行救济,对穷人并非无动于衷。
    首先路德以上帝之义要求人们行真义和救助穷人。在《论贸易与重利盘剥》一文中,他说:“上帝的戒命—他的旨意是要人借给或送给穷人,而不是要行虚假伪善的捐赠。”对重视繁琐宗教仪式的教会,他批评道:“有一百个圣坛和晚祷,却没有一个人肯为穷人备一席饭,更谈不上将粮食供给一家人。”对于救助穷人的行为,他宣称,“将大量的款项照上帝的吩咐应用,好叫基督徒向穷人所行的善,比所有一切教会的木石更为光耀”,并说,“这样做将博得上帝的宠爱、称赞和荣誉,那是多么好啊!”对不实施高利贷的商人,他除给予高度的赞扬外,在《九十五条论纲》第42条中,还建议他们救济穷人,“基督徒须知,周济穷人,贷于贫者,都比购买赎罪券好”。对于赎罪券的购买,他给予了严厉批评。在第45条中,他指责道:“基督徒须知,遇见贫者扬长而去,却把钱花在赎罪券上,这种人购买的不是教宗的赦免,而是上帝的愤怒。”由上可见,路德是比较重视救济穷人的。
    中世纪教会是倡导“贫富互依”理论和“贫穷神圣”思想的,这里穷人被视为上帝的“孩子”,乞讨者被认为是伪装的“天使”。教会里甚至出现了以乞讨为乐、云游四方的托钵僧运动。在爱森纳赫圣乔治教会学校读书时,因为家道中衰,家庭经济拮据,为生活所迫,路德也曾挨家挨户乞讨。因此他对乞讨本身并不排斥。但路德对社会上存在的好逸恶劳且公开乞讨是反对的,对教会托钵僧的乞讨更是愤恨。在《为所有信条辩护》一文中,他说:“基督教世界流行乞讨是一种羞耻和罪孽。更可恶的是,本应以传道和施行圣礼为业的神甫们也操此业。另外,教宗竟然建立了募缘会士团,作为基督徒的一个阶层。……基督徒在我们中间公开行乞,应使我们在上帝和人的眼中感到羞愧。我们要预先急人之所急,接济穷人,使他们没有必要行乞。”可以说,痛恨托钵僧也是他反对旧教会的一个主要原因。学术论文发表
    路德主张社会不应该有乞丐,并要消除它。在《论贸易与重利盘剥》一文中,他曾说:“我认为在新约时代的基督教会中,不应该比在旧约时代的犹太人中有更多的乞丐。如果宗教和俗世的统治者,除掉所有乞丐的布袋,他们就算尽了职责。”如何消除乞讨?他主张采取法律手段与慈善相结合的方法。在1520年《致德意志基督贵族书》中,他宣称:“在基督徒中间不应该有行乞的事,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就不难以法律来规定每个城市应该救济本地的穷人,不准有外来的乞丐,不管他们名叫什么,朝圣者也好,或乞食修道士也好。每一个城市都能供给本地穷人,若城市太小,附近村庄的人民也应该捐款协助,因为他们总得使许多假装乞食修道士的浪人和恶棍食饱。这种办法也可以确定谁穷谁不穷。”怎样开展工作?他建议:“每一地应委一个管理员。他应熟悉穷人,并将他们的需要向市参议会或神甫报告。如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也可以照办。”委派管理员这样也可将恶丐与无劳动能力乞丐分清,前者可不给予救济。马丁·路德所提出消除乞丐的这些方法后来为一些政府、社会规划家和城市采纳,16,17世纪在西欧因此掀起了一场救助穷人的热潮。
    善施是基督教的七德行之一。对穷困者,路德是主张给予施舍的。对于施舍,他未将其列为补赎礼,认为它是基督的规定性。他这样说道:“就行为的本质而言,补赎的三大部分(禁食、祷告、施舍)便不属于补赎礼,因为这些均为基督所命。”这里,“基督徒通过禁食而服务自我,通过祷告而服侍上帝,通过施舍而服务邻人。他借禁食战胜肉欲,生活清纯而自律;借祷告克服生活的傲慢,生活神圣而虔敬;借施舍摆脱目欲,公义地活于尘世。”可见他主张对穷人施舍,这样可帮助邻人,摆脱目欲,赢得公义。这也说明施舍是基督徒的义务,但他未提出施舍的区别对待理论。
    在基督教会里,救助是善功得救和神恩救赎的途径。人们往往为自己得救与救赎在形式上救助穷人,但心理距离仍很大。因此,路德主张对穷人的救助应当是真心的,要努力接近穷人。在《日用灵粮》中,他就这样说道:“你若给食物于饥饿的人,给水于口渴的人,给衣服于赤身露体的人,又去看望病人,你却不让饥饿的、口渴的、无衣穿的、有病的人来见你,与你来往,你所行的善事就毫无意义。你如若不让人与你来往,就等于说你不喜欢帮助人成为上帝的儿女。”这里路德要求人们真诚救助他人,真心接纳穷人。其目的是缩短日渐疏远的人际距离。
    宽恕是基督徒所应有的品质,路德在社会救助上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主张对普通的穷人进行救济,也认为对处于穷困境况的仇者也可帮助。在1520年《论行善》的讲道词中,他讲:“你的仇敌需要你的帮助的时候,你若不去帮助,你就等于偷窃他的产业,因为帮助他乃是你的本分。”在论救助的动机时,路德指出:“基督徒向人发怜悯之心的时候不可为求自己的益处,但要出于至诚,出于完全的爱心,而毫无附带的条件。无论是对待朋友或对待敌人都要一律平等,无分远近厚薄。”学术论文发表
    作为救助活动的动机,在基督教的教义里,它来自仁爱。路德的救助思想保持了仁爱的动力,但这种爱是来自信。因为,“从信里面就流出喜乐、愿意与白白的心来,乐意服事他的邻居,不计报恩与负恩,不计毁誉,不计得失。因为人服事人,不是叫人负报答的责任,他不分朋友仇敌,他不望他们感谢或不感谢;他乃是出于甘心乐意、极其慷慨的心舍他自己,舍他的一切,但不计他所舍的有无酬谢。”不过,路德不否认救助行为爱的动机。在救助中,爱的目的在于别人,因为,“信是用来对上帝,爱是用来对别人,即我们的邻舍,照我们从上帝所白白领受的去爱他、服务他。这样便有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最需要的,是必须由一条路去完成,而不能由第二条路去完成的;另一件事是有选择余地的,不是必须的……我们在这两件事上都要以爱待邻舍,正如上帝以爱待我们一样;爱必须走直路,不偏左右”。同时,“因为信没有爱是不够的,信没有爱,就根本不成其为信,而是一种虚假的信,正如镜子里面的面貌不是真面貌,而是面貌的反照”。看来,在救助行动中,路德对信与爱是同样重视的。
    在路德救助动机上,信与爱哪样最重要呢?还是信。在1518年5月的《海德堡辩论》中,路德对义与行善的关系给予了解释。他说:“并非义人不行善,而是他所行的不能使他称义,而是他的义使他能以行善。因为恩典和信心是在没有善行的情况下灌输进人我们的心,善行便随之而来。”进行互助的动力主要在爱心,但其根源在信。首先,路德认为爱心是信的结果。他说,“人有了信心就有圣灵在他里面,使他发生爱心,能成全律法”。对于爱心的意义,他则指出:“爱心虽不使人称义,但可给称义的人作个证明,就是说,可以证明人有信心。”在《海德堡辩论》中,他还这样说:“因为借着信,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所以他就经常推动去行善;我们能以行善,是因对基督所成就的怀着活泼的信心,因他成就了上帝借着我们的信给予我们的命令。”这里信不但是重要的,而且爱从信来。
救助的善工在路德的心里是个人应该不断做的,非偶一为之之事。他说:“你如若看出,不论你做什么事,你在上帝面前算不得什么,这就是凭据的了。你所做的工虽说都是善事,且是照上帝的旨意而行的,你在面前仍算不得什么。像这样的谦卑,不但不以自己的善工为满足,良心反倒时常感觉不安,这才能蒙上帝的悦纳。”路德这一主张是要求人们行善工不要满足,社会关爱也会因此而更多。
    旧教会鼓动人们去救助在于“善功得救”,结果教廷兜售免罪符。因此,在路德的心里,使人们进行救助的动机不再是“善功得救”,而在于“信”。在1520年《基督徒的自由》一文中,他对善行与信做了明确的辨析,其目的是要求人们行真善,而非有目的的善。“因为一个因信分别为圣了的基督徒也是如此,他行善,但善事不得使他更圣化,更是基督徒;因为那只是信的功夫,一个人若不先成为信徒,成为基督徒,他一切所行的就全然不算得什么,就只是恶,是可咒诅的罪”。在这里,“因为行为不能使人成为信徒,照样也不能使人成为义。但这既使人成为信徒,成为义,信也行出善事来。这样行为既不能使什么人称义,人就必须先成为义,然后才可以行善。只有信,因着上帝借基督在他的道里面所有纯粹的恩典,才配才够使人称义得救了”。路德还强调说:“凡要行善的,不要先行,要先信;信能使人善。因为除信之外没有什么可使人善,除了不信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使人恶。”可以说,路德以因信得救取代了善功得救。学术论文发表
    但路德在这里是否就要人们放弃救助等善功呢?不。更使人所知的是,路德仍鼓励人们进行善行活动。他曾讲道:“我们并不弃绝善行;我们反倒爱惜善行,并多多教导人。我们不因善行本身的缘故定善行的罪;乃是因所加的这个靠行为称义的不敬虔与误解的观念的缘故定行为的罪,因为这是以行为只在外表上装善,实际上并不是善的。”可见,路德的救助善行不是有世俗自利的目的,表面为善,而要发自心底。要来自心底善的动机,当得依靠上帝之教。
    对出于一定自私目的进行救助的行为,路德进行了批评。他说:“但我劝你,你若愿意祷告,禁食,或在教会立什么慈善机关,就须留意,不可为得什么今生或永远的好处行这些事。因为你若这样行,就是伤害你的信;唯有信可使你得万事。你要甘心情愿白白地施舍,叫别人可因所施舍的得益处,因你与你的仁慈可以快乐度日。这样,你就是真善,是真正的基督徒。”并说:“单因信才可以白白地得蒙赦罪,而且既借信得了圣灵,我们的心就更新了,并有了新的情意,这样,才能行出善事来。……因为,没有圣灵,人的能力就充满了恶念,软弱无能,不能在上帝面前行善。”归根结蒂,路德救助的目的为人们信奉上帝、热爱上帝。由此我们可见路德救助思想的神学性。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路德的“信”理论是难于理解的。对救助伦理思想,这里路德还大量借用《圣经》来表达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也与他唯《圣经》为尊的主张相暗合。为此他还将《圣经》译成德文。对于人们救助的原因,路德以《圣经·约翰福音》话语为其依据。他认为不进行救助是违背了约翰的教导,“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他也借用《圣经·排力比书》中“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之训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应该专以我们一切的工作谋别人的幸福,因为每一个人在信里既有如此的丰富,他一切别的工作,他的全部生活都只是一种盈余,可以本着他自动的慈悲心肠,拿来服事帮助他的邻居。”借着使徒在《圣经·以弗所书》吩咐我们以手作工养活自己的同时“分给那缺少的人”的训词,他提出救助的建议:“借着身体的健康舒适,我们能作工赚钱,积蓄,借此可帮助好缺乏中的,如此,强壮的肢体可以服事软弱的肢体,叫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各人的重担互相担当,因此成全基督的律法。”这里救助行为就能成全上帝律法。
    对待乞丐,他也利用《圣经·旧约》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讲道:“上帝还严厉吩咐我们,不许让别人讨饭。他在《申命记》十五章中说:‘在你们中间不可有乞丐和穷人。’上帝若在旧约里有这样的命令,我们基督徒更应该不仅不让人穷苦或做乞丐,还应该遵守第一级的命令。让任何人以暴力拿去我们所有的。”即饥饿者抢劫不可治罪,但不要四处乞讨了。
    作为奥古斯丁教团神学家,路德也利用《圣经》之经文以上帝的口吻对人们进行劝导。1526年他就以《马太福音》25:40讲道:“在每一个穷苦可怜的人身上我都要与你亲近,因为他们需要你的帮助,需要你的教导。我就住在他们中间。不管你帮助他们多少,你就等于帮助了我。你甚至只给人一杯凉水喝,也不会不得报答。你一定要得到千倍的报答。这并非由于你自己的功劳,乃由于我的应许。”这里路德以报答之词呼吁人们主动救助穷人。
    对于施舍行动,路德利用《马太福音》6:2认为施舍必须暗中进行,既诚实施舍,不可外现:“一个诚实施舍的人没有求人报答的心。他只希望合乎上帝的旨意,只求上帝得荣耀。”对于人们的施舍行动,他讲道:“你当白白施舍,不管人知道或不知道,不管人称赞或不称赞你都一样施舍,人或说你好或说你坏。你所应得的是什么,是上帝的事,不是你的事。”在路德的心中,帮助穷人是个人之事,是自己与上帝之事。而外现自己救助行动乃是昭彰自己,这是不可取的。学术论文发表
    路德也利用基督教“贫富互依”理论劝导人们救助他人。在1522年第二主日来临前他就这样讲道:“基督徒活着不是要寻找富足的、刚强的、康健的人,乃是要叫贫穷的、软弱的、有病的人成为富足的、刚强的、康健的人。”同时,他还这样指出:“我们的天父既借着基督白白地来帮助我们,我们也应该借着我们的身体与身体所行帮助我们的邻居,各人都仿佛要以自己当作基督待人,叫我们互相做基督,也叫基督在各人身上无分别;那就是叫我们都做真正的基督。”这里,路德希望,只要我们能够,人人都要行帮助弱者之事,这样也就可人人为基督了。
    生活于西欧商业重心移至大西洋、德国商贸日渐衰落和教会、贵族对德意志人民加紧剥削的时代,马丁·路德除抨击教会外,还要求人们救助穷人。从马丁·路德对救助的界定、救助的目的和动力的来源等论述,我们可看到他主张消除社会贫困并救助真正的穷人。路德救助动机在于基督爱、《圣经》和信,但最根本在于信,即最终落到其“因信称义”这一神学主旨。这与之前基督教神学家救助伦理思想有极大的不同。“因信称义”是路德思想的根本,这一观念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的。但是,马丁·路德的救助伦理思想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政治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