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康复的观察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上官平 张晓洁 王建龙
热度0票 浏览107次
时间:2011年2月21日 10:30
【摘要】 目的 了解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 分析103例脑卒中致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理调整的4个阶段,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并辅以社会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结果 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后,患者能较快消除心理障碍。本组103例中基本痊愈19例,肢体肌力及吞咽言语均有不同程度好转8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调整的4个阶段,采用心理治疗,同时辅以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发表论文期刊网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康复
脑卒中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高达70%~85%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脑卒中致残患者应通过心理调整,注重其心理康复,以适应肢体残障这一重大变化。本文应用心理康复措施对脑卒中致残的103例患者实施心理康复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全部病例来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致残患者,共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龄45~83岁;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103例中脑梗死86例,脑出血17例,其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103例中伴失语26例,伴吞咽障碍的37例。入院时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属中度抑郁(17~23分)者35例,轻度抑郁(8~16分)者68例。
1.2 心理康复措施
103例均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为主,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功能训练计划外,均采用下述心理康复措施:
1.2.1 掌握心理调整及心理评估
患者因脑卒中致残后,其心理方面应经过以下4个调整阶段,才能适应残障这一重大变化,这是一正常的适应过程,因此,康复人员应对其有深刻的认识:①否定阶段,患者对自己突然发病感到茫然,就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并不感到十分痛苦,也不认为自己已经残疾;②抑郁反应阶段,因脑卒中后导致的社会、情感、智能障碍等多种因素作用,特别是患者偏瘫后失去独立性或降低活动能力,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导致患者害怕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而出现抑郁,表现为心情沉重、忧伤、无助、悲观,或伴有悲哀、痛苦、愤怒和焦虑,程度严重者可表现为精神运动迟滞;③对抗独立阶段,患者不积极参加康复锻炼,心存依赖,日常生活不尽自己所能而依靠他人;④承认和适应阶段[2],患者逐渐接受了现实。康复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调整阶段进行心理治疗,运用心理评估结合访谈法及临床观察,以开放式的沟通技巧为主,让患者自由表达,交流出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想法。
1.2.2 心理治疗 发表论文期刊网
心理治疗是心理调整前2阶段的主要康复措施。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其对疾病的认识后再向患者解释病情,与患者共同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和真诚劝告,并制定出适合患者自身肢体功能的康复计划;而对构音不清或不能表达的患者,应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对其进行病情解释、康复指导和心理疏通。这样,患者方能感受到护理人员是在认真地关心他们,从而有助于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康复医师在每次查房时,应仔细询问患者功能锻炼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检查肢体的肌力变化(要求患者进行数次“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运动及“桥式运动”训练,对不正确之处给予指正);肌力有好转时,应给予热情肯定和鼓励,对独立完成的活动予以赞许以加强正向性,使患者增强对康复的信心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此外,给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也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治疗信心。
1.2.3 社会及家人的关心促进心理康复
这也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一部分内容。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要求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患者的功能锻炼[3],对失语患者,要求家属每天给患者读报或读书,并讲一些开心的事情,与患者共同面对困难。另外,增加家属与患者的相处时间,对自理能力差者可留陪1人,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增强其正性情感。
1.3 结果
基本痊愈19例,肢体肌力及吞咽言语均有不同程度好转84例,无死亡病例。出院前的HRS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2 讨论发表论文期刊网
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其常规治疗措施,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的同时应重视其心理康复。脑卒中致残后的几个心理调整阶段中,抑郁为多见的心理状态,可持续时间数天至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因其是建立在现实残障基础上的,故抑郁状态大多可随肢体功能的恢复、对生活环境的逐渐适应而有所好转。此时,医护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支持和激励,尽快帮助其树立理性信念,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也对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作用。要求家属在患者面前多使用美好的语言,多给予劝说、安慰和鼓励,使患者的情绪立即得到稳定。某些患者面对偏瘫的肢体很灰心,甚至拒绝治疗,经康复人员的耐心疏导,家属的关心和鼓励,最后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以超常的毅力坚持功能锻炼,直至恢复到正常肌力或接近肌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169.
[3]杨丽娟,席淑华,赵金娣.脑卒中后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1.发表论文期刊网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康复
脑卒中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高达70%~85%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脑卒中致残患者应通过心理调整,注重其心理康复,以适应肢体残障这一重大变化。本文应用心理康复措施对脑卒中致残的103例患者实施心理康复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全部病例来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致残患者,共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龄45~83岁;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103例中脑梗死86例,脑出血17例,其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103例中伴失语26例,伴吞咽障碍的37例。入院时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属中度抑郁(17~23分)者35例,轻度抑郁(8~16分)者68例。
1.2 心理康复措施
103例均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为主,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功能训练计划外,均采用下述心理康复措施:
1.2.1 掌握心理调整及心理评估
患者因脑卒中致残后,其心理方面应经过以下4个调整阶段,才能适应残障这一重大变化,这是一正常的适应过程,因此,康复人员应对其有深刻的认识:①否定阶段,患者对自己突然发病感到茫然,就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并不感到十分痛苦,也不认为自己已经残疾;②抑郁反应阶段,因脑卒中后导致的社会、情感、智能障碍等多种因素作用,特别是患者偏瘫后失去独立性或降低活动能力,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导致患者害怕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而出现抑郁,表现为心情沉重、忧伤、无助、悲观,或伴有悲哀、痛苦、愤怒和焦虑,程度严重者可表现为精神运动迟滞;③对抗独立阶段,患者不积极参加康复锻炼,心存依赖,日常生活不尽自己所能而依靠他人;④承认和适应阶段[2],患者逐渐接受了现实。康复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调整阶段进行心理治疗,运用心理评估结合访谈法及临床观察,以开放式的沟通技巧为主,让患者自由表达,交流出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想法。
1.2.2 心理治疗 发表论文期刊网
心理治疗是心理调整前2阶段的主要康复措施。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其对疾病的认识后再向患者解释病情,与患者共同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和真诚劝告,并制定出适合患者自身肢体功能的康复计划;而对构音不清或不能表达的患者,应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对其进行病情解释、康复指导和心理疏通。这样,患者方能感受到护理人员是在认真地关心他们,从而有助于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康复医师在每次查房时,应仔细询问患者功能锻炼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检查肢体的肌力变化(要求患者进行数次“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运动及“桥式运动”训练,对不正确之处给予指正);肌力有好转时,应给予热情肯定和鼓励,对独立完成的活动予以赞许以加强正向性,使患者增强对康复的信心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此外,给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也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和治疗信心。
1.2.3 社会及家人的关心促进心理康复
这也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一部分内容。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要求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患者的功能锻炼[3],对失语患者,要求家属每天给患者读报或读书,并讲一些开心的事情,与患者共同面对困难。另外,增加家属与患者的相处时间,对自理能力差者可留陪1人,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增强其正性情感。
1.3 结果
基本痊愈19例,肢体肌力及吞咽言语均有不同程度好转84例,无死亡病例。出院前的HRS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2 讨论发表论文期刊网
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其常规治疗措施,做好日常生活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的同时应重视其心理康复。脑卒中致残后的几个心理调整阶段中,抑郁为多见的心理状态,可持续时间数天至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因其是建立在现实残障基础上的,故抑郁状态大多可随肢体功能的恢复、对生活环境的逐渐适应而有所好转。此时,医护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支持和激励,尽快帮助其树立理性信念,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也对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作用。要求家属在患者面前多使用美好的语言,多给予劝说、安慰和鼓励,使患者的情绪立即得到稳定。某些患者面对偏瘫的肢体很灰心,甚至拒绝治疗,经康复人员的耐心疏导,家属的关心和鼓励,最后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以超常的毅力坚持功能锻炼,直至恢复到正常肌力或接近肌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169.
[3]杨丽娟,席淑华,赵金娣.脑卒中后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1.发表论文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