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知识在中学格律诗和楹联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伊宁市第二十六中学,新疆伊宁 835000)
摘 要:在新课标大环境下,改版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的楹联知识的学习,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一部分的知识一般只作为延展知识稍微的讲解,且教师在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是相较显薄弱。据此,在新课标大环境下,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有所创新,而且储备知识和教学的侧重点也有了极大的调整。
关键词:声律知识;中学格律诗;楹联
文字是一种用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财富。文字的表达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表述的好可以很优美,表述的不好就会显得很通俗,这就会说话的艺术是一个道理。而其中格律诗和楹联将这种艺术美完美的表现了出来,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其中的平仄声律让人们在阅读时也是有韵味和谐的。
但由于改革前后教学重点不同,教师在格律诗和楹联的知识储蓄就显得相对较少,且在教学时也是以内容上为主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它们声律的品味和赏析。在改革的春风下,愈发愈多的格律诗和楹联展现在大众面前,大部分的声律都是不太符合格律诗和楹联的要求。这样不仅误导了人们对于声律的理解和认知,还可能让错误的知识流传下去,使声律知识失传。
1 什么是格律诗和楹联
格律诗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韵律写成的诗,它的局数、字数都是固定的;其中字的平仄,句的押韵,以及某些句子要对仗都有一定的规则。楹联是挂或贴在门楹是的对联,一般泛指对联。在新课标改革以前的教学中,这反面的知识的一般只会笼统的讲解,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点也不需要着重记忆,这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方面的知识完全不了解,同样也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没有作为学生考试重点,导致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薄弱。因此,中学生在对课文中加入了的格律诗和楹联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讲解概念,让学生理解、了解什么是格律诗和楹联。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在教学时教师要提前让学生先去了解平仄,然后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着重讲解平仄、押韵和节奏,让学生学会、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然后再讲解诗歌的内容、写作背景、人物性格特点。通过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用具体的内容来讲解格律诗和楹联,让一个无形的概念通过有形的内容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有形的东西理解、了解、认识到什么是格律诗和楹联。
2 声律的知识在格律诗和楹联教学中的作用
声律是指诗、词、歌、赋的声韵和格律,也泛五声六律。而本文中的声律指的是前种。格律诗和楹联的声律主要体现在词的平仄和押韵。
讲究平仄是充分运用汉语具有四声的特点,对声调加以排列组合,形成平仄相间、粘对有序的特色,使诗在朗读时抑扬顿挫、节奏铿锵。押韵可以使诗和刺的音律更加和谐动听。格律诗词的押韵有三个特定的规则:1、只押平声韵,古代的律诗和现如今的一些律诗大不相同不同,古代的诗多以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极少,几乎可以说没有。原因是仄声字发音短促且低沉,平声字发音响亮且悠长,两相比较平声音韵显得更优美动听。在押平声韵中阴平韵、阳平韵都是可以押的,还可以阴平、阳平交错押韵。同调押韵具有和谐美,交错押韵具有变化美;2、对句押韵,每首诗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但如果是平声结尾的字就必须押韵,即使结尾的字与对句押韵的字是同韵字,也是可以不押韵的。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的千、钱、然、川、山、边、难是韵脚,韵母是an,虽然这押了七个韵字但且都是用了一个韵母;3、不得重韵。律诗在押韵时一首律诗中不得重韵,即在一首律诗中押韵的字不得重复。这是一条规则,也是一条常识,是万万不能违背的。古代的律诗没有一首是重韵的,我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因此,在学习格律诗和楹联时也要注意声律知识在其中的作用。
3 用声律知识提高学生格律诗和楹联的鉴赏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环境下,教育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给老师带来了压力,同样学生也有压力。就如格律诗和楹联的学习,格律诗中运用的声律是平仄律,是诗中用字音韵的规律,所以声律知识和格律诗、楹联是有关联之处的,声律知识是学习格律诗和楹联的基础,要学好格律诗和楹联主要关键在于声律知识的学习。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通过对声律知识的接触与学习,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让学生从“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的诗句中感受古诗词中除了词性和结构上对仗工整之外,声律的要求是必须要“仄平脚”,例句中的上联仄声是“铎”,下联平声是“乡”。通过“仄平脚”就可以分别上下联。由此可见,掌握好声律知识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让学生对于格律诗和楹联的学习压力减轻了,能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了。那么声律知识又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平仄声律,就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字的音调差不多,现如今我们分“一到四”
声,而古人把字声调分为五声,即: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又将此分为两类,即平声:上平、下平;仄声:上、去、入。且古时的平仄音和当代的读音又有不同之处,且现如今“入声”也已经被普通话用其他读音同化了,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在声律的学习上也要和现代的语言区分开来。
4 结束语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环境下,许多的科目都有了变动,一些原来不重要的知识点也将会成为重点,这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储备的考验,还是一个教学方面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黄婧筠.声律知识在中学格律诗和楹联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12):72-73.
[2] 管炼 . 平仄、押韵在中学近体诗教学中的运用 [J]. 好家长,2017(64):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