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文学成为校园的靓丽风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标还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这些言论中我们看到,校园文学活动正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由此看来,校园文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应充分发挥实践活动性强、自主性强、综合性强的优势,为高效的语文学习开辟路径。
校园文学的蓬勃发展,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同时又会达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校园文学对达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目标,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校园文学学术研究及其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校园文学教学活动一直游离于语文教学常规之外,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规律。语文新课程讲求语文学习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倡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新课程对语文学习的这些要求与倡导,都可以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得以实施或实现。
当然校园文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发表多少作品、培养多少作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包括教师本身),将校园文学活动纳入语文教学之中,吸纳整合各方面关于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融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艺术(美育)、人文教育等于校园文学活动之中。让每一位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构思生动的富有文学色彩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具有多元思维的大语文教育方式,以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情境,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学语文变为主动追求,使封闭的小课堂变为开放的大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效率,让校园文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校园的靓丽风景。
其实,校园的文学活动,其真正意义倒不在于培养出多少个未来的作家,而主要在于:
1.使那些对语文课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语言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不至于仅仅把语言当成表情达意的工具,而是能接触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得到文学之美的陶冶——这是一般的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所无法达到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测试、统一作业,这就必然形成“吃不了”与“吃不饱”这一不正常的现象,而校园的文学活动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没有了考试压力,能自由自在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克服了“一刀切,齐步走”的缺点。
2.使学生在严格的学校管理下所产生的心理压抑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一份小小的学生文学刊物,使学生的思想情绪之潜流有一个文雅的出口,在教师的疏导下还可以形成美好的风景;其缓解学生心理紧张的作用,决不亚于一座优美的花园,甚至比花园更加重要。学生的文学活动,具有“政教处”训导、班主任谈话、“心理咨询室”治疗所无法具有的心理保健功能。学生文学爱好者之间的那种自由抒发、平等交流的氛围,是别的环境所无法代替的。
3.校园的文学活动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在毕业之后,回想起当年在学校的文学活动,会觉得那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往事;反之,一个没有文学气氛的校园,是不值得回忆的。
4.校园的文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己开展的各种听说读写的活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能更好地发挥主动学习,敢于探索,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当然校园文学活动具有很大的教育力量和塑造力量,它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创作活动相结合,将教育变成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校园文学教学与创作等活动的繁荣,丰富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生活内容,使“和谐”校园更增添一种文化的魅力。
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校园文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文学艺术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功能,发展学生自身心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情感道德意识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
2.提高了教师的素质。通过开展系列的校园文学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培养了一批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勇于进行教学研究的新型骨干教师。
3.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校园文学的研究,更有利于积淀、发展校园文化,从而把学校建设成有浓厚文学氛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4.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开创了学校语文教育新局面。通过校园文学的研究,建立了一种融入文学魅力、符合教育规律的“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全面提高了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效益。
让校园文学成为校园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