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策划》系列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摘 要:当下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环境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决定了《电视节目策划》这一融合了策划、摄像、剪辑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性课程,不能继续按照传统的课堂讲授进行,应当结合影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教学性质与目标,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重视过程性评价,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研究《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剪辑》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为大三学生开始的一门专业综合性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进行文案写作、独立完成电视节目制作等,并将培养学生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合格的传媒人才,使他们真正能够肩负起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
但是传统的《电视节目策划》是一门考试课,单靠期末的一张试卷无法真正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成果。而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显然《电视节目策划》这门紧贴传媒行业趋势,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急需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一)内容与时俱进
影视行业发展迅速,但是教材版本、教学内容等都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同步于现代媒体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迅速,根据电视节目通常热播周期为两年的特点,可能本学期还是引爆荧屏的热门节目,到下一年又被新的节目形式所取代。现在学生收获知识的渠道多元,信息量丰富,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类考生出身,本身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追求新鲜事物,单一的教材内容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所以从教学本身以及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等多角度考虑,教学内容都应当与时俱进。
《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会以学生的兴趣为支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合理选择热播电视节目作品为案例。比如在《电视节目策划》的相关教材中,很多谈话类节目都是以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为例进行分析,这档经典的电视节目的确曾经带给一代观众深刻的记忆,也有其鲜明的特质和价值,但是随着电视节目行业自身的改革以及网络自制节目的冲击,如今《艺术人生》对于年轻观众而言已经逐渐陌生,传统的谈话类节目都在逐渐退出荧屏。所以在教学中,在教材案例基础上,选择当下的热门电视节目,将经典与时新进行结合,紧贴当下,对比学习,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同时引导学生挖掘新的节目类型,创新节目形式。
(二)加入思政元素,引导价值观念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电视节目类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要在课下进行大量的影视节目的观摩,同时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适合大学生,所以要引导学生处理好追剧与专业的关系,如何选择对学业有辅助价值的节目观看,如何从电视节目中获取知识的灵感,提升自己的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一味迎合,很容易适得其反,因为在当下全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发达以及网络自制节目的开放性,有部分电视节目为了追求话题关注度和博取眼球,重视收视率,忽略电视节目质量,在策划理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偏失,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前些年国内大量引进国外的电视节目,创新力度不足,从业者缺乏传媒使命和责任。所以学校的教学应当做到价值的引领,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关注学生这群未来的从业者,引导正向的审美取向,培养审美观念和创作理念,这是进行一切电视节目课程学习,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前提。
二、项目实训式教学
《电视节目策划》课程应如何教学与媒体行业接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传媒人才成为影视教育思考的关键问题。
过去的课堂是教师的天地,你看我听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参与度低,教师也无法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更不可能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力,这也是当下众多传统课堂的弊端。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电视节目策划》课程将教学内容与行业的从业实践结合,将编导人员的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能力要求引进课堂,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这也意味着《电视节目策划》课程的教学空间从教室走向了演播厅和户外,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走向了项目实训教学。
教师打破原有的按章节学习,根据行业中的工作任务,将教材内容全新整合,形成以制作完成一期类型节目为核心的教学项目,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媒体行业的工作流程,从选题策划、演播室录制、后期剪辑等,学生也将按照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小组和员工的职责划分,岗位设置包括:文案写作、摄影摄像、现场导演、后期剪辑、包装宣传等。影视行业是一个团队作业,同学们除了掌握基本的实操技能,还要建立团队意识,树立全局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在的学生讲究个性,集体意识较为淡薄,工作后有些学生无法恰当处理团队关系,而小组作业亦可以提升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而为了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要求不同的项目,小组要进行工作岗位职责的全新分配。
如以完成一档电视生活类节目的项目为例,首先小组进行选题上报,在班级里进行选题汇报,阐述选题内容和价值,全班同学都可以成为决策人,进行选题可行性分析,并投票来决定选题的成立或否决,提高学生对行业背景的认知。针对选题通过的小组,方可进行项目的下一步操作,并同时将文案上传至班级交流中心,方便老师和同学提出改进意见。
文字策划案演变成一档有活力和质量的节目,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是对于学生全面能力的考查,这时的教学空间走进了演播室内,小组同学完成各司其职的节目的录制,并进行后期的制作。教师及时发现录制中的问题,并进行现场教学,学生的学习也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吸收改进,建立危机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实训式教学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宗旨,强化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更加明确策划的重要性,反思自己的工作差距,实现了课堂和行业的无缝对接,有效地避免校园与行业的脱轨。
三、智慧课堂助力教学手段
一节完整的课堂应该是课前、课堂、课后的系统学习,如今学习通、雨课堂等智慧软件的广泛应用,也拓宽了教学形式,在课前将视频、PPT 等课上老师涉及到的知识点提前发布,学生及时预习,留言提出问题和疑点,通过弹幕和留言进行交流,既辅助、完善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师生、生生互动,建立了永不停歇、时时在线的沟通桥梁,教师也及时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针对性教学。
学生们将作业成品发布在智慧课堂软件,同学们可以直接欣赏到其他同学作品,并且参与优秀作品的评选。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升对课程全面的理解。
四、多元考核促进过程评价
过去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就是检验学生效果的唯一途径,但这并不能立体、全面的衡量和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应该考查的不是对某一理论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而是要注重一名合格的电视节目编导应具备的相应能力,所以《电视节目策划课程》的课程突破了单一的考核方式,将课堂学习、电视节目的策划文案写作、节目作品的制作(话题的选择、摄影、剪辑、宣传等)水平都纳入考核内容,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课业成长。
五、教学改革创新特色
在整学期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们均优质的完成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在项目实训中完成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应用,明晰了自己在各个岗位中的欠缺之处和努力方向。本次教学改革也触发了以下几个创新点:
(一)打造线上平台,传播优质作品。
每一次课程和班级的建立,都会打造一个自媒体品牌,将优质作品传播,鼓励学生创作热情,形成榜样力量影响。
(二)教学空间的无缝转换。
从传统的教室走进了电视台演播室参与节目的录制,走进学校的演播室主导自己节目的录制,充分学习一个电视编导的节目制作能力。从教学空间的切换和转变中,完成一个学生向电视媒体人的蜕变。
《电视节目策划》课程因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既有对学生节目制作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有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本课题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不同层面的深度、细化改革,将理论知识碎片化,课堂教学项目化,在实训中完成了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并将以此为契机,寻求更合理的教学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水平,适应当下的新媒体环境,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全媒体环境下创新型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全媒体创新人才班”为例 [J]. 毕园 . 新闻研究导刊 . 2018(14)[2]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探究 [J]. 孟宪林 . 记者摇篮 .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