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摘要】 环三都澳区域地处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具发展后劲和潜力的新兴增长区域之一。然而,该区域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分析了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条件以及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期望有助于在政策层面上发挥优势,消除制约因素,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学术论文发表
【关键词】 海峡西岸 环三都澳区域 现代物流业 优势学术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现代物流业已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也把现代物流业纳入重要的产业支撑体系。宁德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中,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四个重点之一。2009年9月,在《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大宗工业原辅材料为主的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发展现已列入宁德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即将出台。这些都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环三都澳区域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带动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的崛起,进而推动整个宁德市的跨越式发展。
一、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从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看,经过撤地设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建设,宁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发展要素逐步具备。这些都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1、区位、港口和资源优势日益凸显
从区位来看,环三都澳区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台湾三大经济区之间的核心位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前沿门户,也是福建北部和部分内陆地区直线距离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国际主航线仅30海里航程,东距台湾基隆港145海里,北距上海390海里,南至福州66海里,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地位。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良好的前景。
从港口来看,环三都澳区域拥有世界级深水港口岸线资源。深水岸线长达88公里,可规划建设3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其中20—50万吨级泊位61个,具有年吞吐4亿吨的潜力;属典型的溺谷型深水港湾,主航道水深30—115米,无碍航暗礁,澳内口小腹大,避风条件好,不冻不淤,地质结构稳定,50万吨级巨轮可全天候进港作业。三都澳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深水良港,具有建设大型工业港、综合性枢纽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广阔前景。
从资源来看,环三都澳区域依山傍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海资源丰富。茶叶、食用菌、水果、花卉、蔬菜等质优量丰,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牡蛎及海带、紫菜等名优特海产品,是中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产量占全国的70%。区域内拥有三都岛、青山岛、东冲半岛、福海关遗址、中华畲族宫等多种特色资源,与周边的太姥山、白水洋、杨家溪、支提山等旅游资源相互呼应,兼备“山海川岛、宗教文化、畲族风情”三大旅游资源优势。环三都澳区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搭建平台,吸引人气,扩大人流、物流量,进而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启动,环三都澳区域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宁德市域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07年区域经济总量约占宁德全市的26.2%。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尤其是在福安形成了电机电器和和船舶修造两大优势产业。电机制造产业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全市中小电机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福安赛江两岸的船舶修造业具有较大规模,是福建省第三大船舶修造基地、国内第四大民间船舶修造基地。2009年全市七大重点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6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电机电器实现产值101.68亿元,增长6.9%;船舶修造实现产值36.03亿元,增长16.4%。电力、食品加工、汽摩配件、医药化工等产业亦发展平稳,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在大唐火电、宁德核电等带动下,一批临海大型项目陆续引进、落地、建设,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除钢铁、石化、煤化工、装备机械制造等项目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多晶硅等一批高科技项目也正向环三都澳区域集聚。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投产,环三都澳区域的经济总量将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此外,茶叶、食用菌、果蔬、海产品等传统特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升级空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总量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环三都澳区域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和优化。
环三都澳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强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提高了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吸引力,使各种商品和信息的流量急剧增加,从而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3、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体系日臻完善
在交通条件方面,环三都澳区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初具规模,与市内各县(市、区)“一个半小时交通网”基本形成。现有沈海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拉近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时空距离。温福铁路建成通车后,该区域对外南北交通更是大大缩短,到福州仅半个多小时,到厦门约2个小时,到上海约5个小时。宁武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衢宁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京福高速铁路、京台高速古田段及古屏连接线、白马和溪南疏港铁路、宁德对台客货码头、宁德滨海大道等一批项目的相续实施,对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福安至浙江泰顺高速公路及一批连接沿海港口和工业区的高速公路、铁路也将陆续动工建设。港口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已建成三都澳万吨级码头主体工程。2007年,区域内千吨级以上的生产性泊位1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港口码头初具规模。三都澳深水航道工程等项目将全面实施,港口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此外,霞浦机场民航扩建工程建设正在加强实施。日趋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性条件。
在信息化方面,宁德已构建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框架,形成了功能较完善的现代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以深化“数字宁德”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层次结构,加快了信息网络宽带化和智能光网络发展,初步实现了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和IP宽带网的城乡覆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政务信息网,电子商务工程也在加快建设。2008年末,全市有计算机的法人单位8328家、有网站的法人单位749家、有电子商务采购的法人单位164家、有电子商务销售的法人单位88家。全年电子商务采购金额8.48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12.58亿元。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宁德市传统物流业及相关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现有交通运输业法人单位242个,产业活动单位483个,从业人员2.22万人;个体运输业2.79万户,个体从业人员3.96万人。2009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8.81亿元。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0.89亿吨公里,其中,公路30.53亿吨公里,水运30.36亿吨公里。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0.45万吨,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3.04万吨,增长199.4%,物流量规模快速扩大。全市现有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1744个,比2004年增加845个。批发和零售业个体户6.24万户,比2004年增长18.7%,从业人员16.33万人,比2004年增长88.5%。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96.2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4.68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7.10亿元。
随着传统物流业的发展,一批物流企业也在港口运输、公路运输、仓储、商贸流通及农副产品专业运输等领域加快成长和转型。有些本地物流企业已初具现代物流业特征,有些国内外物流企业也开始入驻宁德,一批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正加紧规划。它们将为环三都区域物流业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尽管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但由于起步较晚,与物流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区域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体制仍显松散,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至今仍缺乏完善而有效的协调机制,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作为物流业发展平台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港口、仓储、市场等分属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管理,难以形成一个整体,不利于整合物流资源。这样不仅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同时也造成物流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和严重浪费。此外,物流业涉及运输、商业、物资、外贸、邮政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有一套相应的工作计划或长期规划,它们基本上是以分离的形态展开的,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难以实现有效整合,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业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网络系统化发展需要。此外,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也尚未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小物流企业在融资信贷、土地征用、创业扶持等方面也享受不到相关优惠待遇。凡此种种,都制约着物流业朝社会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构成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技术整体水平不高
近年来,环三都澳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迅速改善,但总体而言,其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具体表现在:其一,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公路网密集度偏低,道路等级不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较短,铁路线路较少,区域交通网建设不配套,公路、铁路、港口的联运功能未有效发挥作用;其二,港口开发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吞吐量小,集疏运条件不足,集装箱深水泊位缺乏,港口商贸、仓储功能拓展不够,港口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其三,市场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缺乏,各种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型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明显落后。许多码头仍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分散了码头的精力,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其四,物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总体运作水平较低,信息共享程度差,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中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传统的物流服务形式仍较普遍,信息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明显不足。
3、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业市场发育不成熟,产业化水平较低
迄今为止,环三都澳区域仍缺乏能够提供多功能、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储运设施不足,主营业务单一,经营效益较差,资本积累少,再投入能力弱,难以起到标杆企业的作用,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群的形成。大部分生产性企业仍自己承担物流活动,将大量资金、精力耗费在非核心业务及人员管理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既丧失了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又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机、船舶、化油器等重点产业原辅材料、配件和产品销售,尚未形成专业市场体系,物流服务在企业中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尚未显现。一些规模稍大的货运公司虽有意朝物流企业方向发展,但由于对本地货源的组织能力较弱,又不具备开拓区外市场的能力,致使其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心无力。此外,环三都澳区域的整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低,经济总量偏小,且缺乏经济腹地的支撑,货源较为有限,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不旺盛。这些都使得市场主体竞争能力较弱,不利于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
4、物流服务运作质量较低,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紧缺
目前,环三都澳区域的物流业发展基本上停留在运输、仓储层次,与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的现代物流相距甚远。在经营理念上,基本上还是沿用了过去的一套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管理松散,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在装卸、仓储作业等方面,先进物流科技的应用还十分有限,大部分还采用人工操作,物流效率不高。这些都导致物流企业的服务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物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缺乏,精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和物流规划的人才更是奇缺。这也是制约该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结语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现代物流业已发展为国际化的趋势,国内许多地区也都致力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环三都澳区域地处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区位、港口和资源优势日益凸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体系日臻完善,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快发展,都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该区域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比如物流管理体制仍显松散,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业市场发育不成熟,产业化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运作质量较低,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紧缺,这些都是制约该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分析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条件以及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助于从政策层面上发挥优势,消除制约因素,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Z].2008-11-13.
[2] 中国共产党宁德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Z].2009-09-14.
[3] 宁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2009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0-02-08
【关键词】 海峡西岸 环三都澳区域 现代物流业 优势学术论文发表
学术论文发表
现代物流业已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也把现代物流业纳入重要的产业支撑体系。宁德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中,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四个重点之一。2009年9月,在《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大宗工业原辅材料为主的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发展现已列入宁德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即将出台。这些都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环三都澳区域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带动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的崛起,进而推动整个宁德市的跨越式发展。
一、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从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看,经过撤地设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建设,宁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发展要素逐步具备。这些都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1、区位、港口和资源优势日益凸显
从区位来看,环三都澳区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台湾三大经济区之间的核心位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前沿门户,也是福建北部和部分内陆地区直线距离最短的出海口,距太平洋西岸国际主航线仅30海里航程,东距台湾基隆港145海里,北距上海390海里,南至福州66海里,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与战略地位。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良好的前景。
从港口来看,环三都澳区域拥有世界级深水港口岸线资源。深水岸线长达88公里,可规划建设3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其中20—50万吨级泊位61个,具有年吞吐4亿吨的潜力;属典型的溺谷型深水港湾,主航道水深30—115米,无碍航暗礁,澳内口小腹大,避风条件好,不冻不淤,地质结构稳定,50万吨级巨轮可全天候进港作业。三都澳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深水良港,具有建设大型工业港、综合性枢纽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广阔前景。
从资源来看,环三都澳区域依山傍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海资源丰富。茶叶、食用菌、水果、花卉、蔬菜等质优量丰,盛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二都蚶、牡蛎及海带、紫菜等名优特海产品,是中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产量占全国的70%。区域内拥有三都岛、青山岛、东冲半岛、福海关遗址、中华畲族宫等多种特色资源,与周边的太姥山、白水洋、杨家溪、支提山等旅游资源相互呼应,兼备“山海川岛、宗教文化、畲族风情”三大旅游资源优势。环三都澳区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搭建平台,吸引人气,扩大人流、物流量,进而带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启动,环三都澳区域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宁德市域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07年区域经济总量约占宁德全市的26.2%。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尤其是在福安形成了电机电器和和船舶修造两大优势产业。电机制造产业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全市中小电机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福安赛江两岸的船舶修造业具有较大规模,是福建省第三大船舶修造基地、国内第四大民间船舶修造基地。2009年全市七大重点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6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电机电器实现产值101.68亿元,增长6.9%;船舶修造实现产值36.03亿元,增长16.4%。电力、食品加工、汽摩配件、医药化工等产业亦发展平稳,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在大唐火电、宁德核电等带动下,一批临海大型项目陆续引进、落地、建设,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除钢铁、石化、煤化工、装备机械制造等项目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多晶硅等一批高科技项目也正向环三都澳区域集聚。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投产,环三都澳区域的经济总量将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此外,茶叶、食用菌、果蔬、海产品等传统特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升级空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总量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环三都澳区域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和优化。
环三都澳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强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提高了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吸引力,使各种商品和信息的流量急剧增加,从而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3、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体系日臻完善
在交通条件方面,环三都澳区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初具规模,与市内各县(市、区)“一个半小时交通网”基本形成。现有沈海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拉近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时空距离。温福铁路建成通车后,该区域对外南北交通更是大大缩短,到福州仅半个多小时,到厦门约2个小时,到上海约5个小时。宁武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衢宁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京福高速铁路、京台高速古田段及古屏连接线、白马和溪南疏港铁路、宁德对台客货码头、宁德滨海大道等一批项目的相续实施,对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福安至浙江泰顺高速公路及一批连接沿海港口和工业区的高速公路、铁路也将陆续动工建设。港口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已建成三都澳万吨级码头主体工程。2007年,区域内千吨级以上的生产性泊位1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港口码头初具规模。三都澳深水航道工程等项目将全面实施,港口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此外,霞浦机场民航扩建工程建设正在加强实施。日趋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性条件。
在信息化方面,宁德已构建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框架,形成了功能较完善的现代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以深化“数字宁德”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层次结构,加快了信息网络宽带化和智能光网络发展,初步实现了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和IP宽带网的城乡覆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政务信息网,电子商务工程也在加快建设。2008年末,全市有计算机的法人单位8328家、有网站的法人单位749家、有电子商务采购的法人单位164家、有电子商务销售的法人单位88家。全年电子商务采购金额8.48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12.58亿元。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宁德市传统物流业及相关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现有交通运输业法人单位242个,产业活动单位483个,从业人员2.22万人;个体运输业2.79万户,个体从业人员3.96万人。2009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8.81亿元。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0.89亿吨公里,其中,公路30.53亿吨公里,水运30.36亿吨公里。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0.45万吨,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3.04万吨,增长199.4%,物流量规模快速扩大。全市现有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1744个,比2004年增加845个。批发和零售业个体户6.24万户,比2004年增长18.7%,从业人员16.33万人,比2004年增长88.5%。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96.2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4.68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7.10亿元。
随着传统物流业的发展,一批物流企业也在港口运输、公路运输、仓储、商贸流通及农副产品专业运输等领域加快成长和转型。有些本地物流企业已初具现代物流业特征,有些国内外物流企业也开始入驻宁德,一批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正加紧规划。它们将为环三都区域物流业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尽管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但由于起步较晚,与物流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区域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体制仍显松散,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至今仍缺乏完善而有效的协调机制,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作为物流业发展平台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港口、仓储、市场等分属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管理,难以形成一个整体,不利于整合物流资源。这样不仅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同时也造成物流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和严重浪费。此外,物流业涉及运输、商业、物资、外贸、邮政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有一套相应的工作计划或长期规划,它们基本上是以分离的形态展开的,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难以实现有效整合,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业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网络系统化发展需要。此外,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也尚未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小物流企业在融资信贷、土地征用、创业扶持等方面也享受不到相关优惠待遇。凡此种种,都制约着物流业朝社会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构成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技术整体水平不高
近年来,环三都澳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迅速改善,但总体而言,其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具体表现在:其一,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公路网密集度偏低,道路等级不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较短,铁路线路较少,区域交通网建设不配套,公路、铁路、港口的联运功能未有效发挥作用;其二,港口开发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吞吐量小,集疏运条件不足,集装箱深水泊位缺乏,港口商贸、仓储功能拓展不够,港口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其三,市场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缺乏,各种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型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明显落后。许多码头仍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分散了码头的精力,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其四,物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总体运作水平较低,信息共享程度差,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中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传统的物流服务形式仍较普遍,信息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明显不足。
3、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业市场发育不成熟,产业化水平较低
迄今为止,环三都澳区域仍缺乏能够提供多功能、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储运设施不足,主营业务单一,经营效益较差,资本积累少,再投入能力弱,难以起到标杆企业的作用,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群的形成。大部分生产性企业仍自己承担物流活动,将大量资金、精力耗费在非核心业务及人员管理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既丧失了企业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又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机、船舶、化油器等重点产业原辅材料、配件和产品销售,尚未形成专业市场体系,物流服务在企业中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尚未显现。一些规模稍大的货运公司虽有意朝物流企业方向发展,但由于对本地货源的组织能力较弱,又不具备开拓区外市场的能力,致使其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心无力。此外,环三都澳区域的整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低,经济总量偏小,且缺乏经济腹地的支撑,货源较为有限,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不旺盛。这些都使得市场主体竞争能力较弱,不利于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
4、物流服务运作质量较低,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紧缺
目前,环三都澳区域的物流业发展基本上停留在运输、仓储层次,与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的现代物流相距甚远。在经营理念上,基本上还是沿用了过去的一套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管理松散,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在装卸、仓储作业等方面,先进物流科技的应用还十分有限,大部分还采用人工操作,物流效率不高。这些都导致物流企业的服务供应能力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物流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具备现代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缺乏,精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和物流规划的人才更是奇缺。这也是制约该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结语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现代物流业已发展为国际化的趋势,国内许多地区也都致力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环三都澳区域地处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区位、港口和资源优势日益凸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体系日臻完善,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快发展,都为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该区域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比如物流管理体制仍显松散,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业市场发育不成熟,产业化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运作质量较低,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紧缺,这些都是制约该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分析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条件以及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助于从政策层面上发挥优势,消除制约因素,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08—2020)[Z].2008-11-13.
[2] 中国共产党宁德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Z].2009-09-14.
[3] 宁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2009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