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坚持•积累•吃苦——余映潮老师的教研启示
尽职•坚持•积累•吃苦——余映潮老师的教研启示
乔金鹏
(宁夏中卫市第五中学 宁夏中卫 755000)
余映潮老师是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他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他
著述颇丰,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500余篇,出版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 、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 、 《余映潮讲语文》 等七本专著, 创建了全新的 “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
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每当自己一次次阅读有关余映朝老师的资料,关注他的“语文潮”网站,心里都会
产生很多感慨!细究余老师的教研心得,我感觉当我们很多老师困惑于怎样做研究型老师时,余老师的教研历程正在给
我们很多启示。
一、要乐于尽职这是余老师2006年11月份的工作记录 :
(1)11月1日荆州市第四届初中语文说课会召开。全天主持会议,在选手说课的过程中穿插了19次微型话题讲座。
(2)11月2日,说课会继续召开。上午与青年教师同讲示范课,并作大会总结,发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10项任务》的演讲。(3)11月2日下午和3日一整天,切分、整理说课会的录音并给参赛选手发去说课录音。
(4)切分、整理我自己在说课会上的所有讲话的录音。
(5)给现场说课的选手发去参赛照片。
(6)给近10位老师发出“关于讲析《中学语文非文学作品教学》课程的说明” 。上海方略公司将于2007年元月份来
荆州拍摄此14节课。
(7)5日,赴安徽阜阳,讲两节课,一个报告 ;听了郑桂华老师的讲座和陈金明先生的讲话。
(8)编制、 发出荆州市2007年“学在荆州”系列丛书《初中课堂导学精练》 (语文) 的编写说明与样题。 (10000字左右)
(9)写完明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四篇“映潮说课”的专栏稿件“ 《小石潭记》说课” 。 (5000字) 。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 《近体诗六首》 重新备课, 形成 《近体诗二首》 ( 《山居秋暝》 、 《登高》 )的第四次教学方案(一万字)并制作课件。
(11)完成郑州《试题研究》约稿《谈中考阅读检测中的“学生自主评价”试题》 (4000字。 )
(12)听、评沙市中学将要在荆州市高中语文说课交流会上讲授的现场演示课。
(13)11月28、29、30日在深圳市育才二中听课、讲课、评课、讲座。
(14)处理、回复邮件200余次。余老师的工作,很细微,也很琐碎,有听课,有评课,
有市内讲座,有外出讲学,有组织赛事,有专栏写作,有书籍编写,有信函处理,有教师培养……这些都是一个教研工
作者逐个处理的事,看似不大,其实哪一件都和教研息息相关。有了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就能把普普通通
的职责范围内的事做细、做全、做好,不遗漏,不中断,不走样,不虚化,实实在在,稳稳当当。这,恰恰是我们在平
常的教学中所缺乏的。
二、要勤于积累
我身边的同事,平时订阅的专业报刊资料,一般是为写教案而来的,除此之外,看一看有没有自己写论文参考的资
料。除此而外,基本不再会利用。订阅杂志,就是坚持订阅与中学语文教研教学有关的专业杂志。1977年以来,余老师
一直订阅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和上海的《语文学习》 。加上其它一些报刊,余老师说自己身边有十几万篇文献资料可
供查询。真可谓取之不尽啊!余老师在长期的教研中,总结出来很多的教学研究积累
的方法。其中订阅杂志、资料摘抄、大量写作、火花随记、课文把玩、专题研究、课例创造、顺势积聚等是他常用的八
种积累方法。让我们记住余老师说的 : 拥有和不断拥有一定数量的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学术文献资料,是语文教师业
务进修与素养提升的第一策略。从一生的教学事业来讲,积累、拥有大量的专业的学术文献资料,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
师的立身之术。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这就是在做学问。
三、要敢于坚持
“坚持”是余老师做学问的首选。他最早的读书笔记,是从1979年开始的。不简单啊,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没有
再放下过。那时是用蜡纸刻印出大量的读书卡片,并分类记载。余老师个人的习惯体例是 : 语文教学 - 散文教学 - 刊名 -
期号 - 文章题目, 如《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12期01面《讲好散文的艺术结构》等等。后来是复印,再后来是电脑储存。
其实,哪个有成就的老师不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的。单单在2008年一年,余老师共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长
篇论文15篇。在全国各地讲课的篇目超过了30篇,为自己的历年讲课之最。2008年的讲座稿约20篇,也为自己历年讲
座之最。还写了30篇“2008年,我的工作之最” 。到2008年底,公开正式发表的论文总篇数达到约1300篇。我们可以想
象,多少个日日夜夜,余老师应该是在灯下思考、漫笔。没有这样的坚持和韧劲,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收获。
四、要甘于吃苦还是请看余老师的工作记录吧。
“成百张粘贴在书柜和墙壁上的‘任务’纸条” 、 “四五双因冬天打字而破损的手套” 、 “上百套各类语文试题的编拟”、“几乎没有休息过的节假日” 、 “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 、 “十几部书稿的编纂” 、 “1500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 、 “千余节的听课记录” 、 “几百节课的教学演示” 、 “坚持数十年的资料性
阅读” 、 “几尺高的写作手稿” 、 “23年的荆州市中考语文命题” 、“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在这里我看到了“板凳宁坐十年冷”的精神,看到了“面壁参禅”的执着,看到了……
做个研究型的老师,难吗?也许难,也许不难。用余老师的话说,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宏大起
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 ”语文教学研究,其实也就是这么一个艰辛而又充满幸福快乐的过程。这里,用余老师的话做结束:“一个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 ”也用这句话与我诸多的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