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28次
时间:2010年9月10日 10:1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教育 课外教育途径
论文摘要:探讨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建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等课外思想教育途径及其作用。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很重,党中央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迎接现实挑战,着眼于长远事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增添新内容的要求,因而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除了加强“两课”等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和家庭教育等课堂之外的教育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所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广大师生、学校管理者共同营造的活跃的校园气氛,是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其对学生的影响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关系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事。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会使学生身在其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影响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精神、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核心,具有不可低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规定校园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制度文化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科学易行的,有形、无形的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到师生的行为中去,以保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是由师生们共同创造的,只有在适应学生发展的环境中,教育才易被接受,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持久和深刻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它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师生在精神生活的满足中受到教育。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实践育人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的大学生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人实际、深人社会,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国情;使学生增长才干,激发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现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由过去的有组织型向自发型转变;由专业型向社会型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够深人,流于形式等问题。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推广产学研相结合,力求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还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做到: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增强实践的效果;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好地为思想教育服务。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阶段是人生可塑性较大的一个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不乐观的情况下,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不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迎接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因此,高校必须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向,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一个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教育,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他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并内化为品质信念,外化为行为。反之,不良的品德、错误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形成并表露出来的,如果学生的心理有问题,对道德的理解就会有偏差,对教育目的、措施等表现出消极行为,容易产生思想品德问题。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有利于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又能使思想教育更适合学生的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在工作中常采取的教育方法有:通过讲座等形式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通过心理咨询,发掘潜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心理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我国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没有全面深人、咨询人员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构建新的模式,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深人到学生教育中去。
4加强杜团组织建设,拓展思想教育的空间
大学生社团是立足于校园,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依照法律和一定的章程,由学生自发组织、自由参加的、有特定活动内容的大学生活动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高校学生群体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等特点。学生社团分为理论研究型、学术科技型、文体娱乐型、志愿服务型和创业型等五种类型。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完善了学生的学习体系,而且在创建校园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成为拓展高校思想教育空间的重要手段。在社团建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能动作用,使他们“言传身教”影响到社团成员;将社团建设纳入到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中,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我们工作的有利助手,形成共青团“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管理,引导社团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增强思想教育的互动性,达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发挥其群体凝聚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做好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工作.加强指导工作有利于社团活动上层次。
5建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把握教育的主动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已进人了网络时代。高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明显影响,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抢占网络阵地,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时代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迅速进网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相结合,形成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网络思想教育体系,使先进的思想文化在网络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消除消极影响,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具有时代意识和实效性。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的特殊矛盾也凸现出来,如政治观念淡漠、现实与虚拟、信息量大且杂等,因而在抢占网络阵地中,我们要注意:一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教育体系的建设,包括校园网建设,思想教育的主题网站建设,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沟通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引导学生远离垃圾信息、错误信息,防止和减少不良思想观念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保证高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6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亲情的力量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大学生还没有完全独立,与家庭的联系还很紧密,家庭对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与家长沟通,取得一致意见,产生教育的合力,学生成长会更顺利;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共同工作,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是家长的素质,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到的表率作用。为了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学校可以给家长写信,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建立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等等。
总之,在新时期只要我们从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勇于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好地发挥课外教育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和水平。
论文摘要:探讨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建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等课外思想教育途径及其作用。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很重,党中央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总结历史经验,迎接现实挑战,着眼于长远事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增添新内容的要求,因而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除了加强“两课”等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和家庭教育等课堂之外的教育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所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广大师生、学校管理者共同营造的活跃的校园气氛,是陶冶情操、寓教于乐的文化氛围,其对学生的影响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关系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事。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会使学生身在其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影响和鼓励,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精神、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核心,具有不可低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规定校园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制度文化建设,是指建立和完善科学易行的,有形、无形的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到师生的行为中去,以保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是由师生们共同创造的,只有在适应学生发展的环境中,教育才易被接受,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持久和深刻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它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师生在精神生活的满足中受到教育。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实践育人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的大学生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人实际、深人社会,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国情;使学生增长才干,激发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现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由过去的有组织型向自发型转变;由专业型向社会型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够深人,流于形式等问题。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推广产学研相结合,力求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还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做到: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增强实践的效果;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好地为思想教育服务。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阶段是人生可塑性较大的一个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就业不乐观的情况下,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不断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迎接社会的挑战和考验,因此,高校必须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向,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一个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他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教育,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他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并内化为品质信念,外化为行为。反之,不良的品德、错误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形成并表露出来的,如果学生的心理有问题,对道德的理解就会有偏差,对教育目的、措施等表现出消极行为,容易产生思想品德问题。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有利于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又能使思想教育更适合学生的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在工作中常采取的教育方法有:通过讲座等形式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通过心理咨询,发掘潜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心理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我国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没有全面深人、咨询人员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构建新的模式,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深人到学生教育中去。
4加强杜团组织建设,拓展思想教育的空间
大学生社团是立足于校园,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依照法律和一定的章程,由学生自发组织、自由参加的、有特定活动内容的大学生活动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高校学生群体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等特点。学生社团分为理论研究型、学术科技型、文体娱乐型、志愿服务型和创业型等五种类型。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完善了学生的学习体系,而且在创建校园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成为拓展高校思想教育空间的重要手段。在社团建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能动作用,使他们“言传身教”影响到社团成员;将社团建设纳入到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中,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我们工作的有利助手,形成共青团“一体两翼”的组织体系;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管理,引导社团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增强思想教育的互动性,达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发挥其群体凝聚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做好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工作.加强指导工作有利于社团活动上层次。
5建构网络思想教育体系,把握教育的主动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已进人了网络时代。高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明显影响,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抢占网络阵地,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时代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迅速进网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相结合,形成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网络思想教育体系,使先进的思想文化在网络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消除消极影响,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具有时代意识和实效性。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过程中的特殊矛盾也凸现出来,如政治观念淡漠、现实与虚拟、信息量大且杂等,因而在抢占网络阵地中,我们要注意:一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教育体系的建设,包括校园网建设,思想教育的主题网站建设,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沟通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引导学生远离垃圾信息、错误信息,防止和减少不良思想观念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保证高校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6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亲情的力量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大学生还没有完全独立,与家庭的联系还很紧密,家庭对其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与家长沟通,取得一致意见,产生教育的合力,学生成长会更顺利;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共同工作,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是家长的素质,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到的表率作用。为了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学校可以给家长写信,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建立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等等。
总之,在新时期只要我们从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勇于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更好地发挥课外教育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和水平。